永不磨灭的光芒
90年前,中央红军8.6万人在江西于都集结,从8个渡口夜渡于都河,开启了一场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
于都有6.8万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其中参加长征的就有1.7万人。新中国成立时,参加过长征幸存的于都籍红军仅有277人。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陈列着多封红军发自战地的家书。这些家书有的虽然纸张已泛黄,字迹已模糊,但字字凝血、句句深情、动人心弦。今天,我们选取3封家书进行品读,感受革命先辈以身许国的满腔赤诚。
一
妻:华英
我已远征而去。何日返乡,无可料之。望妻上尊高堂,下抚孩儿,替我尽孝尽责。我已立志革命,而现革命尚未成功,我必将继续为之。革命不成功,我不回家,成功之日见。
李骏 书
1934年10月
这是李骏在长征途中写给时任于都罗坳区委妇女部长的妻子钟华英的一封信。透过这封真情流露的家书,一名红军指挥员铁心革命、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情怀跃然纸上。
李骏是罗坳镇塘头村人,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曾任雩北特区区委书记,是于都县步前、里仁、桥头暴动副总指挥之一。1932年,兴国模范师成立,李骏奉命调入该师工作,曾任副团长、民运科长、师参谋长等职,一直征战在反“围剿”沙场上。
1934年10月,李骏随部队由兴国县高兴镇撤离战场,到于都河畔集结。他在离家不远的石尾渡口指挥部队过江。师长李天佑得知这一情况,便主动批准其回去看看亲人。但李骏说:“部队有明确的纪律规定,无论何人,都不能请假离开部队。我是干部,领导虽对我特殊关怀,但在纪律面前,我也不例外!何况我现在正担负着组织渡江的工作任务,这里我人地两熟,有利工作,岂可离岗而去呢?”他婉谢领导关怀,一直坚守岗位。在全师做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前的准备时,趁此空隙,他提笔给妻子钟华英写了一封短信,将信托交给一位地方干部。后来,这封信辗转送到了钟华英手中。
1935年1月28日,在贵州遵义的青杠坡战斗中,时任红3军团第6师代理参谋长的李骏率领突击营杀向敌阵,不幸中弹牺牲。他也是青杠坡战斗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红军指战员。
二
亲爱的妹妹呀:
关于我这次来前方当光荣红军不觉分别三月余久。谅(很)想你,妹在家里身体平好吧?以及儿女均各平安好?你在家要勤俭治家,耐苦忍劳,带养儿女,不要发生个别意。现下我粗身平安,以及对工作亦得生活,只望你在家里千万要落意,不要挂念我……
钟凌椿 书
1934年2月27日
这是1934年,钟凌椿被编入红9军团第22师65团3营后,给妻子余章女写的第一封信。1933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中央苏区。作为家中独子的钟凌椿,挥泪告别妻子和未满百天的儿子,参加了红军。
谁也没想到,此次分别竟是永别。硝烟弥漫,战事繁忙,尽管钟凌椿牵挂着家人,却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思念。
钟凌椿给妻子写的第一封信的开头便是“来前方当光荣红军”,信中丝毫不提战斗的残酷,只告诉妻子“粗身平安”,叮嘱她“不要挂念”,交给她“勤俭治家,耐苦忍劳,带养儿女”的任务。信封上“革命胜利”4个大字,格外醒目,表明他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
钟凌椿在第二封信中写道,如果信纸上方有4个红圈圈,就表明接下来要参加一场恶战,也许这就是最后一封信了。
很不幸的是,余章女收到第二封信后不久,便收到一封画着4个红圈圈的信。信纸上只有4个红圈圈,一个字也没有。这是一封饱含着对父母妻儿思念的“无字书”,也是一封“绝命书”。可以想象,钟凌椿写这封信时,情况是多么紧急匆忙。
1934年4月,钟凌椿所在的红22师在南线抵挡国民党3个师的疯狂进攻。在筠门岭保卫战中,红22师折损过半。4月21日,筠门岭失守。从此,钟凌椿便杳无音信。
钟凌椿走了,留给余章女无尽的思念。他留下的那几封家书,成了余章女最大的精神寄托。
几十年来,余章女完成了丈夫交代的“勤俭治家,耐苦忍劳,带养儿女”的嘱托;每逢重要节日,她都会向后代传诵“光荣红军”的家书,是缅怀,更是传承……
2003年,93岁的余章女把珍藏近70年的家书传给了子女,嘱咐他们:“这些家书是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忘。”
三
双亲大人:
对于时别家中有己(两)年之久,不知家中情形如何?望你家中有困难情(请)当地政府帮助。我在前方非常欢喜,关于现我在三军团五师十五团团部机关连工作,身体非常强健,望你双亲大人不必挂念。你在家自己保养身体为贵,面德(免得)我在外挂念。
现我对目前战争,我们要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我们英勇红军很有把握的和计划胜利归于我们。我们英勇红军容易得到全部胜利……
赤礼
汤升长 书
1933年9月24日
奉命胜利
这是汤升昌(参加红军前名为“汤生长”)1933年秋写给家人的一封信。汤升昌是新陂乡觉村人,自1931年参加红军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有几次,汤升昌就在觉村附近作战,也没有顾上回家看一眼。
写这封家书时,汤升昌担任红3军团第5师15团团部机关连副连长。信的落款“奉命胜利”4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充满对胜利的渴望和英勇红军必胜的信念。
第五次反“围剿”后,汤升昌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身上多次负伤。
1946年,汤升昌转入地方武装,任黑龙江省合江警卫团团长、集贤县独立团团长。1946年10月25日,汤升昌率部在双鸭山市大叶沟清剿土匪时牺牲,时年36岁。1956年,集贤县将其牺牲的原太平区更名为“升昌乡”,后又改为“升昌镇”,以纪念汤升昌烈士的英勇事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不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绽放着,也在一封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战地家书中,散发着永不磨灭的光芒。一封封家书背后,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传递的是家国情怀、信仰力量,值得我们认真品读,细细回味。(肖力民)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5-15 14:54: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下一篇:孩子剧团写给抗宣二队的信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