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陪都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 寻访北碚老建筑群
2015-05-20 08:56:05  来源:新浪重庆  点击:  复制链接

  在北碚,有这样一些抗战至今依旧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历史遗址 。他们一个位于北碚东阳镇夏坝,是抗战八年期间为大后方输送大批人才,不断充实陪都重庆的建筑界、金融新闻界、教育界、农业科学界的高校;另一个则是重要的近现代史迹,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 42 号。1992 年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们就是北碚复旦大学和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区可谓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当时许多高校和文化机构、科学研究中心都选址在了这里。如今也有很多历史遗址分布在北碚城区,下面这条线路串联了一些北碚的独具特色的老建筑。如果想在北碚寻找陪都记忆,可以沿着这条线路走一走看一看。

  路线:到达北碚之后乘坐到正码头的环城车,到达正码头,也就是北碚的下半城,走到黑龙江巷的小山岗顶就可以看到报警台,从报警台下来穿过文星湾隧道,路途中会路过抗战峡防局旧址——文昌宫,穿过隧道就到达现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和卢作孚旧居就在里面,游览完后返回正码头,过碚东大桥,就到达复旦大学旧址。

  西部科学院旧址:

  公交:乘坐 510路公交车 或者是坐大巴车可到达

  我们在去每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旧址前不要忘了“科普”一下它们的历史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的37年辛酸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42年改为国立,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八?一三淞沪抗战”失利后,日寇攻占上海,复旦大学校舍被毁,800多师生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先迁到庐山,后又因日寇逼近南京,学校又西迁重庆。1937年底,选北碚夏坝为校址,1938年2月开始行课(商学院及新闻、经济两系,先在菜元坝复旦中学上课。1939年“5.3”。“5.4”大轰炸后,也迁来北碚),先租部分小学为教室,利用煤矿仓库作为学生寝室,租地主的庄园作为教职员宿舍。以后逐渐建起了数十间教室,搭起席棚为宿舍,夜间点起桐油灯学习。虽在荒村茅舍,屋宇简陋,但在全民抗战的鼓舞下,全体师生仍不觉艰苦,教、学都十分认真。

     

  复旦大学旧址

  学校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千方百计聘请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和兼课。如陈望道、周谷城、张志让、顾颉刚、吕振羽、曹禺、洪深、胡风、童弟周等教授。同时,学校还经常请社会名流来校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不仅学到文化科学基础理论,而且还能学到社会知识,增强抗击侵略及反法西斯意识。如郭沫若就来校讲过《敌我青年之对比》,使大家认清正义战争和侵略战争的本质;请邵力子介绍《苏联卫国战争》;马寅初作经济问题讲演;黄炎培讲《世界形势及中国前途》;老舍讲《关于创作问题》等。这些名人的报告,使学生收益极大。

     

  复旦大学抗战旧址老照片

  1938年以后,在原来4院12系的基础上,增加实用科学,以满足国家人才需要,所以陆续增设了职业教育系、史地系、数学系、统计系;为发展农业,又建立了农学院,开办了农垦专修科、园艺系、茶叶组、农艺系;为培养开发边疆文化人才和翻译人才,曾筹办藏文专修科和英语专修科。至此,该校共有文、理、商、农5个学院,中文、外语、新闻、教育、化学、生物、土木、政治、经济、社会、银行、会议等22个系和中国生理、心理所,使复旦大学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学府,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后四川府及赈济委员会拨款修建校舍,一些工商资本家捐款添制设备,陆续建起了竹木泥砖的简易校舍,如登辉堂、相伯图书馆、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等命名的教室,并租地两百余亩,办起了实习农场。1942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541次会议,将私立复旦大学改为国立。抗战八年,复旦大学共培养了学生2651人,成业的达95%以上,为大后方输送了大批人才,不断充实陪都重庆的建筑界、金融新闻界、教育界、农业科学界。学习之余,全校师生热心投入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他们组织歌咏队、演出队到学校附近及市中区演出,自编自演的话剧《逃难到北碚》以及抗日爱国剧目《在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抗战胜利后,复旦大学于1946年迁回上海。

  

  复旦大学校址

  该遗址位于今重庆北碚区东阳镇夏坝,建筑包括一幢一楼一底的楼房和两侧的平房。面积约605平方,楼房高12米,平房高6米。1987年4月,新修“复旦大学校址纪念碑”一座,立于该校大门前。现校舍主体部分尚存。校门口登辉堂楼房保存完好。2000年9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复旦大学旧址

  据悉,复旦大学旧址的主体建筑--当年的登辉堂已经开始全面修葺,登辉堂前小广场上由曾在复旦大学任教的周谷城教授题写的“抗日战争时期复旦大学校址”字样的大理石校址纪念碑也将原样保留。当年领导学生办《文摘》刊物抗击日寇、于1940年5月27日不幸在日军空袭中遇难的法学院院长孙寒冰的墓园也将修葺恢复原貌,与登辉堂一起作为纪念馆的一部分开放。

     

  复旦学报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5-20 09:05: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盘点】抗战时期流散各地的中国文艺界

下一篇:揭秘战后日本为何众多作家相继自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