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加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的研究,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
什么是红色法治基因,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长期以来,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基因是生物遗传演化的基本单元,带有遗传信息,决定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精神内涵,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本质。故红色法治基因,就是党领导法治建设所体现的初心与精神。就此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是探寻和传承红色法治基因的最主要的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根据地法律史蕴含着执政为民的红色基因
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中,始终贯彻和体现的就是法律的人民性,是执政为民在法律领域的体现。在苏区、在抗日根据地、一直到解放区,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都被作为法制建设的优先项。
中国的国情是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根据地政权就注重解决土地问题,1930年《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暂行土地法》规定,“要土地”为目前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因此要推翻军阀豪绅地主的官僚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宣布土地法,“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以满足农民之要求”。分配土地之后,为了照顾贫弱,《上杭县东山区苏维埃布告》中,规定农民老弱残废无法维持生活者,得出租田地。红军士兵及贫苦农民无法耕耘不能生活者,得出租田地。
抗战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普遍的民主制,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监督政府工作,更凸显了执政为民的特色。谢觉哉提出,各级政府要向人民报告工作,做的好人人称赞,做的不好,就得受到指责,“人民是不客气的。政府负责人能否继续当选,就看这次讨论中人民对他的评论如何”。正是如此,才使得行政人员成为人民的公仆,政府是廉洁的,是人民自己的政府。
在根据地的各种立法中,以工人、农民为代表的人民利益,得到了优先保护。抗战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相继颁布劳动法令,保护工人权益。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点钟,“每工人每周经常须有连续不断的四十二小时的连续休息”。1941年的《晋西北工厂劳动暂行条例》规定,工人工作、生活、生命安全、劳动保护、集会及伤残等方面应享有的一切权利,并予以法律上的保障。工人在厂住宿时,厂方提供灯油及冬季炭火;工人因重病暂时不能工作时,医药费由厂方负责,病假一个月以内,工资照发。类似劳动法规,在各个根据地普遍得到制订和施行。
在革命根据地,司法机关是人民政权的一部分,因此也体现鲜明的人民性。在党的领导下,谢觉哉、雷经天、马锡五等老一辈司法工作者,改革了旧式司法制度,以巡回审判、减免诉讼费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司法为民、便民。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新型司法的典型代表,这种司法方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审判或调解中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努力实现法律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融合,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同。
根据地法律史留下了依法执政的经验智慧
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革命政权的创建,同时进行了依法执政的实践。在中央苏区,在《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的基础上,一系列行政法令被制订和颁布,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等,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规范行政组织建设的法律体系。此外,在规范具体行政行为上,也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六十个组织法令、二十八个行政法令,保障了行政过程的依法运行。
抗战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尝试。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就明确地指出,“民主政府,是法制的政府,只能要求人民遵守法令上规定的义务,不能强迫人民遵守超过法定以外的义务,只能依法剥夺人民的自由,不能非法剥夺或限制人民的自由”。这些简朴的话语,与当代法治中的法治政府、限权政府无疑有异曲同工之意。他尤其关注法治政府中公正价值的实现,1944年,在边区参议会的报告上他指出,“人民对当地政府判决不服而上诉时,或对当地行政人员不满而越级控告时,有些地方政府的主管人员借口不合手续,或没有下级介绍信,加以阻抑。以致民情不能上达”。是故,必须要畅通人民监督政府和权利救济的渠道。
陕甘宁边区同样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了精兵简政,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制度,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务会议暂行规程》《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陕甘宁边区警察工作规则》等,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政府干部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规范。
根据地的依法行政,不仅体现在立法中,从苏区到抗日根据地的司法实践中,都能看到依法行政的法律得到了有效的执行。中央苏区的谢步升案、陕甘宁边区的肖玉璧案,都是对贪污渎职的政府人员惩戒的典型案例。此外,苏区还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赋予其批评、检举、监督、罢免的权利,有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是刑事处罚,充分说明了根据地保障廉洁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效。
根据地法律史有助于构建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学概念、范畴或者话语,绝大多数来自于西方法学,缺乏体现中国法治实践运行机理的概念、范畴和话语。这些基于西方社会经验和社会结构的法律概念、话语,置入中国社会的法治场景中,难免发生冲突。为此,需要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概念与话语,建构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法学研究,对发生在特定时空中的“中国现象”进行学理化阐释,揭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法理,并从中提炼出逻辑自洽的标识性概念;再以这些概念阐释中国的生动法治实践,从法治实践到法学理论,进而作跨时段、跨文明比较研究,将其抽象为具有一定普遍性意义的概念或者模式。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当然是提炼中国法治概念、理论的富矿,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实践历程,同样值得认真梳理和系统总结。
在中央苏区,以何叔衡、梁柏台为代表的司法工作者,探索了下乡调解、劳动感化等法律制度。延安时期,以谢觉哉、何思敬、李木庵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法学家,基于根据地的法制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法学概念、范畴和话语,如“两权半”“三三制”“人民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刑事和解”“感化刑”“马锡五审判方式”等等,这些概念的内涵及精神,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挖掘,并在新的时期继承与发扬。(韩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8-07 09:59: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建党百年共产党人传记的发展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