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共皖南特委策应北上抗日先遣队 皖南军事行动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
2024-07-11 08:36:30  来源:屯溪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简称皖南特委)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闽浙赣省委在屯溪秘密建立的皖南及皖浙赣边区党组织最高领 导机关,革命烽火从这里燃遍皖浙赣边区。皖南特委在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书记的直接领导下,策应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皖南军事行动,牵制和打击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闽浙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方志敏率领的抗日先遣队横跨闽、浙、皖、赣四省边界,波及50多个县,中心地区百万人口,行程5600余华里,历经30多个大大小小的战斗,与十倍之敌艰苦作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皖南期间,抗日先遣队书写了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

  一、党组织的建立发展

  屯溪作为皖南重镇,扼皖浙赣三省要冲,历来是皖南政治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这里赤白交错,斗争十分激烈。抗战时期,凭借山川阻隔,置身敌后,成为当时东南战区的大后方。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提出在屯溪建立中心县委,同年11月,建立中共徽州工委,统一领导皖南、赣东北14个县党组织。在与赣东北省委发生横的关系后,次年10月正式划归其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屯溪既是赣东北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秘密交通线,又是南京 国民政府进攻苏区的基地和后方。中共临时中央局、赣东北省委及后来的闽浙赣省委先后派多人到皖南,组建中共皖南特委,加强皖南党的工作和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33年12月,皖南特委在屯溪重建后,在皖南、浙西和赣东北的16个县建立7个中心县委(后并为5个)、23个县(区)委。

  中央苏区红七军团与赣东北红十军合编红十军团,对外仍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央决定组成军政委员会,这是闽浙皖赣及先遣队行动区域中党政军最高领导机构,向皖浙进军。

  1936年4月,根据当时形势和任务,闽浙赣省委在鄣公山改为皖浙赣省委,决定成立赣东北、皖浙赣、上浙皖、下浙皖、开婺休五个特委。到当年底,红军独立团已有很大发展,各特委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发展到600多人,由此开始了三年游击战争。

  二、策应红军北上抗日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继续侵犯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敌当前不仅奉行“不抵抗”政策,而且进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欺骗宣传,积极反共,调集百万以上大军进攻苏区和红军。千钧一发之际,党中央发表了庄严的北上抗日宣言,公开对日宣战。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先后北上抗日。但国民党反动派仍继续调集大军一面对我西进长征红军主力前堵后追,一面集中力量向我各根据地大举“清剿”。

  1、皖浙赣边区形势

  皖浙赣边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以黄山、鄣公山、磨盘山、怀玉山等山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包括江西的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上饶、婺源等,安徽的休宁、歙县、祁门、黟县、太平、石台、青阳、贵池、秋浦、东流、泾县、旌德、宁国、宣城和浙江的开化、淳安、遂安、昌化、于潜、孝丰等地区。

  这些地区土地富饶,物产丰富,但是广大人民却深受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与压迫,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得不起来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斗争。更重要的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革命武装的扩大,直接威胁到九江、南昌、芜湖,特别是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于是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敌我之间“围剿”和反“围剿”的残酷斗争。

  赣东北苏区在方志敏等同志领导下发展到闽北、浙西、皖南,建立了闽浙皖赣根据地,先后成立了红十军与红十军团,并粉碎了敌人四次“围剿”,巩固了苏区。此时,国民党调集大军向我赣东北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新的根据地,积蓄和保存力量。根据中央命令,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浙赣省委领导下,以黄山为依托,在皖浙边相机歼灭敌人一部,牵制东南方面的敌人,掩护中央红军西进,并创立新的根据地。

  2、徽州的局势

  徽州各地中共党的秘密活动和农民武装暴动,早已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关注。这次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又向闽浙赣皖边境出动,更使蒋介石惊恐万分,四方调兵遣将,组织“追剿队”分头对先遣队实施尾追、堵击。下令安徽省政府加强对皖南编练保甲、整理团队、建筑碉寨的“防卫控制”。命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为“剿共”总司令进驻皖南(即屯溪),在屯溪设立主席行署。

  先遣队自闽浙赣苏区出动迂回徽州各地,在红军节节胜利下,徽州五县土豪富商纷纷逃跑。国民党南昌行营驻扎屯溪,加紧严查过往行人,局势非常紧张。

  3、先遣队在皖南的军事行动

  1934年7月-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1934年12月3日,合编为红十军团的先遣队再次进入皖南。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率红十军团部及红二十师经德兴、婺源,向皖南进军。10日,先遣队到达汤口会师后,声威大振。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军政委员会决定继续北上,深入敌后,力争 把皖南、浙西变为强大的抗日战略基地。休整之际,蒋介石急电调兵,委任浙江省保安处处 长俞济时为指挥官,辖有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蒋志英部等共十一个团的兵力,分路“追剿”。命令赣浙闽皖边区警备司令赵观涛负责堵击。

  先遣队经过两天的整编后,沿屯(溪)青(阳)公路北移到谭家桥,这时敌补充第一旅进抵汤口。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我军决定利用歙县乌泥关至太平谭家桥的公路两侧有利地形,伏击歼灭敌人。乌泥关原名乌泥岭,地势险峻,宋朝爱国将领为抵御重兵入侵,在这里凿壕设关而得名。是一个具有抗御外侮光荣历史的古战场。12月14日,敌人进入先遣队伏击地区,先遣队当即发起攻击,经过激战,终因山峦牙错,兵力无法分布,初战失利后不得不撤出战斗。18日分三路到达皖南苏区中心黟县柯村休整。

  1934年底,抗日先遣队被迫离开柯村之后,皖南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柯村苏区陷入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中。先遣队与敌战斗、周旋月余。1935年1月8日离开皖南境内进入浙江。临行前,方志敏留下“紧握欃枪,任他风暴”8个大字,鼓励革命群众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方志敏随部队经遂安的半山、茶山一带宿营,进入赣东北。1月24日,先遣队进入怀玉山地区,遭受国民党两个师兵力的包围,在与敌军反击中,红军被分割、冲散,加上天气严寒,除粟裕率先冲出去外,部队伤亡严重。29日方志敏、刘畴西等在陇首不幸被俘,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受失败。

  4、方志敏在皖南为先遣队提供组织保障

  在柯村苏区期间,方志敏亲自接见皖南特委李杰三、刘毓标、陈直斋、韩锦候、宁春生等人,听取汇报,鉴于当时斗争形势,决定将苏区转为游击区,巩固扩大皖南、浙西游击根据地,鼓励大家以黄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决定改组皖南特委,将设在屯溪的特委机关迁到柯村,把先遣队的侦察营留下,组成皖南红军独立团,接受皖南特委领导。3天后,方志敏率部转移。

  12月25日先遣队到达歙县许村,为了加强地方党的组织建设,经方志敏提议,军政委员会决定留下19师政治委员聂洪钧担任皖南特委书记,并在许村召开了皖南特委扩大会议,改选了皖南特委 。健全了皖南地方党的组织。

  三、红军皖南北上抗日的历史影响

  先遣队进军皖南的失败,皖南党组织大部分遭到破坏,客观上是敌人力量暂时强大,对当时皖南的斗争形势估计不足。主观上则是“左”倾错误指导方针导致的结果,企图以大兵团的运动战扭转危局,更是决策上的失误。

  但却有其积极意义:一是广泛宣传了抗日主张。首先举起了北上抗日旗帜,红军沿途广泛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卖国内战的罪行;此外,先遣队在皖南行动中,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沿途受到群众自动迎送。与国民党相比,泾渭分明,有力驳斥了国民党污蔑红军到处坑害百姓的无耻谎言。有力组织了群众,散播了革命种子,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

  二是建立巩固了游击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历时半载,行程万里。进入浙皖后,发展了党组织,建立了根据地。为了开展皖南白区党的秘密工作,先遣队突围出来的部队和留在皖南等地的指战员,后来成了南方几块游击根据地的主要武装力量,胜利地坚持了皖浙赣边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奉献”与“牺牲”的壮歌。

  三是顺利实现了战略转移。先遣队进入皖浙后,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宁——沪——杭一带,蒋介石不得不调集10万大军来阻截,从而牵制了国民党约20万军队,策应了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湘、浙、豫、闽、赣、鄂、皖、粤八省游击健儿又汇集歙县岩寺整编,重新北上,转战大江南北,投入伟大的抗日斗争的洪流。

  中共皖南特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皖浙闽赣边区历史的辉煌篇章。其革命斗争历程艰苦卓绝,其间多少故事感天动地,壮怀激越,在皖浙闽赣革命斗争史中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皖南军事行动,在皖南特委及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下,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革命斗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方志敏、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光辉战斗足迹,已化作皖浙闽赣边区大地上不朽的精神丰碑。

  (作者:黄山市屯溪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屯溪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汪华红)

责任编辑:周琳 最后更新:2024-07-13 15:38: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宣钊:激战草鞋岭

下一篇:全面抗战前夕和初期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推进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