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时,请求派一个主力团到山东支持抗战。当时毛泽军说:“看来还要多派一些。”
1939年3月,罗荣桓、陈光同志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部队挺进山东,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并积极开展攻势作战及大反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1年春,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政治部部分干部在滨海区合影。
左起:陈光、赖可可、萧华、罗荣桓、梁必业、王秉璋、陈士榘、王立人、杨尚儒、苏静、张雄。
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山区,整编地方武装壮大抗日力量
1939年5月、6月,一一五师进军鲁南,击溃和粉碎了泗水伪军及2万日军的大规模扫荡,收复费县西北重镇仲村。1939年9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带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主力第六八六团东进驻扎在抱犊崮山区。
对于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到来,除少数开明地主之外,其他人或是因不了解八路军而心存疑虑,或是因自己立场反动而采取敌视态度。
如何打开鲁南的局面呢?罗荣桓和陈光苦苦地思索,决定发动群众,建立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步是把抱犊崮山区全部拿下来,然后采取插(插入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空隙地带,隐蔽地由边缘伸入到腹地)、争(广泛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挤(挤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打(打击日军和汉奸武装)、统(同国民党军队加强团结,保持统一战线)、反(反扫荡、反摩擦)的“六字方针”,发展壮大抗日力量。
为了在抱犊崮山区站稳脚跟,一一五师决定开辟郯马地区,巩固发展鲁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18日,东进支队由一一五师参谋处长王秉璋带领,向大炉东南的郯(城)马(头)平原进军,支援当地抗日武装,打通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攻占了马头镇,接着又攻克郯城县城,给了“地头蛇”当头一棒,发展了郯马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巩固了抱犊崮山区东南的外围阵地。
1939年11月,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消灭了离大炉五六公里的孔庄房东地主武装杜若堂部。孔庄战斗后,一一五师又接连在白马、上下石河、滕费公路等地区伏击日军,取得胜利。
至此,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已扩展到南至邳北,东至郯马,西至滕邹边,北至费县梁邱一带的大片地区。随后,一一五师又向北发展,开辟出天宝山区抗日根据地,打通鲁南与鲁中的联系。1939年到1940年间,一一五师在罗荣桓和陈光的领导下,灵活自如地运用六字方针,终于在日、伪、顽、友、我各种矛盾盘根错节的情况下,开创了鲁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壮大的新局面。
内外线分散活动应对扫荡,“翻边战术”萌芽
1940年,日军为巩固、扩大其占领区,疯狂地扫荡沂蒙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日伪集中了近8000人的兵力,分别从邹县、滕县、枣庄、峄县、临沂、费县等据点出动,向抱犊崮山区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春季“扫荡”,企图乘青纱帐未起之前,一举歼灭八路军。21日起,开始向大炉中心区合围,主要目标是一一五师的指挥中心。
敌人扫荡的消息传来时,一一五师正在召开全师政治工作会议。随后,陈光与罗荣桓决定,除师机关率特务团两个营配合鲁南军区四县边联支队坚持在内线与敌周旋外,其他主力部队均置于外线,从背后拖住敌人的后腿。
为了缩小目标,便于机动,留在内线的师司令部、政治部和鲁南区党委都分散活动。罗荣桓率领师政治部机关,只带一个连,单独行动。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以小单位分散活动是为了适应游击战的特点,但也确实很危险。
在反“扫荡”中,机关几乎天天转移,随时都有与敌人遭遇的可能,但大家按照罗荣桓的要求,“该开会的开会,该出报的出报”,机关日常工作一直没有停顿过。
一一五师机关在内线与敌人周旋的同时,第686团、苏鲁支队、教导大队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在外线狠狠打击日军,有力地牵制了在中心区进行扫荡的敌人。日军遭到的损失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把一部分部队撤了回去。
在这次反“扫荡”结束时,罗荣桓总结了经验,他指出,“敌人利用青黄不接、部队与群众粮食困难之际来扫荡山区,我们是有办法克服的。如果把主力运动到敌人的后方去活动,很容易解决粮食问题。”他的这一思想,是后来提出的“翻边战术”的萌芽。
无声的战斗,2000多名八路军悄然突出重围
1941年秋天,敌人将“扫荡”的重点放在沂蒙山区。
11月5日拂晓,敌人分为11路,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留田(现属沂南县)合围。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和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相当于省政府)机关共2000余人仍驻扎在留田村一带,而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上午,日伪军已将留田团团围住,离留田最近的只有七八里路,远的也不过十余里。
下午,在留田东南面的一个叫牛家沟的小村庄里,有一间草房,里面挤满了人。其中有罗荣桓、朱瑞、陈光等领导人,在罗荣桓的主持下讨论行动方案。炕上摊放着军用地图,大家围着地图沉思,研究突围的方向。提出的方案有四:一是向东,过沂河、沭河,进入滨海根据地;二是向北,同山东纵队会合;三是向西,进入蒙山;四是分散突围。但是没有一个人是主张向南的,因为南面是临沂,是敌人的大本营。因此,人们在考虑突围方向时,自然而然地把南面排除掉了。
“既然我们自己认为向南突围是不合适的,那么日军也一定会认为八路军不会向南突围。”罗荣桓作出这个意料之外的决定。罗荣桓主张,先向南突围,跳出包围圈,然后向西,进入蒙山和鲁南的结合部。
太阳落山,河滩上飘荡着一层薄雾,夜幕悄悄地垂下。此时,八路军部队已经分成三路纵队快速前进,在日军的缝隙中宛如一条游龙,闪展腾挪,迂回穿插,一连越过3条大路,几次听到敌军的车马喧嚣,然而都悄悄地避开了。到了敌人的后方高里,日军守备果然空虚。就这样,2000多名将士悄无声息地通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突出了重围。行动中没有开一枪,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翻边”以攻代守,海陵郯城战役胜利
从1940年开始,一一五师就多次运用“翻边战术”,在反扫荡中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锋芒,并在随后的多次作战行动中一再采用。
所谓“翻边战术”,即不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地的腹部,而是部署在靠近一路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地区。当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即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并有较大空隙时,选择敌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的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的“扫荡”。
当敌人合围滨海区的风声正紧,滨海根据地军民加紧准备反扫荡的时候,罗荣桓亲自布置了海陵反蚕食战役。他要求每个指战员都明白什么是“翻边战术”,派教导二旅向南直插到陇海铁路,不采取平推,而是从敌人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敌人的心脏,一一拔除伪军据点。1942年11月3日到8日,八路军连克敌伪据点16处,将敌人1200余人的别动队打得只剩下200多人。
1943年1月中旬,日伪军首先侵占了沭河西岸的醋大庄和禹屋村,并构筑碉堡,抢运军用物资,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新的“蚕食”。1月15日,陈光来到教导二旅,并连夜召集会议,准备运用“翻边战术”,远距离奔袭郯城。
郯城地处陇海路以北的日军心腹地区,是日军的后方补给基地。一一五师趁日伪军倾巢出击,后方空虚之机,出其不意,突然攻打郯城。1月19日深夜,攻城战斗打响。第二天上午,八路军攻克郯城,并于上午痛击试图来解围的日伪军400多人。随后,教导二旅又乘胜打下郯城周围的马头镇等18处日伪军据点。郯城,这一日军苦心经营的重镇,成了埋葬敌人的坟墓,同时也宣告一一五师入鲁以来的第一次攻坚战胜利结束。
海陵、郯城战役的胜利,打乱了日伪军在1942年冬季继续进行大扫荡的计划。随着“翻边战术”不断在山东抗日战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八路军广泛地采用这一战术,逐步争取了主动,使抗日斗争一步一步地推进到了日军的心脏地区。
1943年3月,一一五师兼山东军区,所属各教导旅番号撤销,与山东纵队各部统一编为13个主力团。至1944年春,部队发展到23万余人,辖有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5个二级军区。1945年8月中旬,山东军区部队编为8个师、11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组成五路大军向日伪军发动反攻。(记者陈牛 张庆举 衣方杰)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27 09:06: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揭秘八路军女情报科长的抗战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