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学界普遍认为,二战开始的时间为1939年9月1日,即自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之日算起。但俄罗斯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二战爆发的时间应为1937年7月,即从日本在中国发动战争之日算起。实际上,早在1938年苏联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弗拉季斯拉夫·施韦德是俄罗斯学术界持上述观点的学者之一。弗·施韦德曾任原立陶宛共和国共产党第二书记,现为俄罗斯政论家,其代表作是《卡廷秘密》。现将弗·施韦德在其《著书札记》中就此问题发表的看法刊登如下,供参考。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一
1937年,公开的和隐蔽的军事行动席卷世界两大洲——欧洲和亚洲。同时还不应忘记,自1935年10月纳粹德国的盟友法西斯意大利已在阿比西尼亚进行了侵略战争(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了内战,而实际上这场内战是德、意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武装干涉。德国和意大利联合参与西班牙内战导致1936年10月25日“柏林-罗马轴心”的建立。一个月之后,德国与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其结果形成了“柏林-东京”世界反共轴心。次年,日本在中国开战。
这时,世界卷入战争行动地区的人口已超过5亿。据此可以断言,自日本1937年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开始后,纳粹分子和法西斯分子在欧洲、亚洲和非洲隐蔽的和公开的军事行动,已席卷整个世界。
因此,一些俄罗斯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应从这一时刻(1937年)算起。二战在亚洲大陆结束的标志恰恰也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的投降书。从历史观点看,这一结论无可非议,因为这符合人类千百年形成的关于战争的标准。
如果日本1937年在中国的军事行动确定为二战的开始,那么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只应视为欧洲直接战争行动的开始。顺便提一下,就规模而言,1939年9月德国的军事行动并不比诺门坎事件大多少,而国际社会认为诺门坎事件是一次范围有限的军事冲突。
二
苏联早在1938年就认为,(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这一观点是1938年公开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阐述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十二章(该章涉及的历史时期是1935-1937年)第一节的内容“简介”最后一句话是:“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的开始”。
该章确信:“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它是暗地里开始的,是用不宣而战的手段开始的。许多国家和民族不知不觉地陷进了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的旋涡。这次战争是由三个侵略国,即由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当权人物在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开始的。战争已在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至上海的广阔地面上进行着。被卷入战争旋涡的已有5亿以上的居民。”
但在1945年,苏联对二战开始时间持不同观点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决定不与欧洲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就这一问题展开争论。而受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主义影响的欧洲人认为,决定世界命运的事件只能发生在欧洲。所以,世界大战只能在欧洲地区爆发,且当时的世界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参与了战争行动。
但众所周知,实际上,直到1940年5月,法国和英国才被迫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应对德国的侵略,即法、英参战是在1939年宣战8个月之后。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空出现了一颗新星——美利坚合众国。由于其武器供应方面超级大国的地位无人能及和部分地参与了战争行动,美国决定藐视所有历史成规,提出了自己的胜利观,宣布战胜日本为二战结束日。当时苏联领导人中没有任何人会想到,正是由于这一观点,在21世纪,苏联与纳粹德国都被指责为二战的发动者。鉴此,应作以下说明。苏联与西方的多数条约和协议,似乎是平等的,但最终却对西方更有利。1975年,35个国家在赫尔辛基签署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最后文件”被认为是苏联外交的胜利。关于文件涉及欧洲边界不可改变部分,加进了一个不显眼的解释:只要一个国家的居民不提出不同意见,边界不应改变。这一小小的修改让西方把苏联的解体合法化。欧洲的逻辑从来都是两幅面孔。至今依然如故。今天俄罗斯有必要调整政策,以捍卫在这一形势下自己的立场。
再次谈谈二战“开始”的时间问题。很难同意德国进攻波兰是二战的开始。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不采取战争行动就能得到希特勒得到的东西。希特勒不是以和平方式,而是以武器和暴力相威胁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但没有对希特勒进行应有反击的责任并不在苏联。众所周知,1938年3月17日,苏联发表了防止欧洲走向战争的声明。声明中说,为此需要,“所有国家,首先是大国,对和平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观点,应持坚定的、毫不含糊的立场”。
今天,可以完全有根据地断言,直到1939年9月1日战争的火焰冒出地面之前,1936年3月7日的欧洲战争如同炙热的泥炭田,处于阴燃状态,其面积逐渐扩大,包括地下之火;而这一时期的亚洲,战争之火已经强劲地熊熊燃烧。所以,认为德国进攻波兰是二战开始的看法不能令人信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马维先编译)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8-29 11:42: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