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中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在市图书馆开幕。据介绍,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百余名中青年雕塑家的抗日历史题材雕塑作品150余件,用雕塑的造型精神和形式语言谱写中华民族抗战的英雄赞歌。本次展览部分作品的图片,将在盐城晚报官方微信集中展出,以飨读者。
《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胜利的纪念》(尚荣、王铮)
《逃难》(吴为山)
一名年轻观众拍下震撼人心的雕塑作品《逃难》。
中国雕塑院集体创作的《支援前线》。
《不抛弃、不放弃》(任艳明)
《胜利归来——卸甲》(夏一栋)
诉说民族苦难的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盐城这个革命老区,举办这个雕塑展,承载的意义更突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说。
在图书馆一楼大厅里,吴为山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吸引了众多市民的观赏。“太震撼了,吴院长的这组雕塑我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就看过,充满了强有力的悲剧意识和巨大的艺术张力。”退休教师范亚仁是美术爱好者,反复在吴为山的作品前流连。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是群雕《家破人亡》和《逃难》作品。《家破人亡》作品高2.45米,描绘了一位被凌辱后的母亲悲痛至极,无力地手托蒙难的孩子,麻木地向苍天呼号,欲哭无泪。此次展出的还有主题雕塑《逃难》,共有10组21个人物,他们中有妇女、儿童、老人,有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僧人等,虚实错落形成悲烈的曲线。雕像为银灰的色质,仿若是弥天恐怖中逃出的难者。
整个组雕,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侵略者的形象,但从遇难者群像的惨烈足以佐证日军凶残的兽行。“以和平祈望而塑魂,为纪念我同胞而塑魂。它的潜台词则为: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吴为山说。
此次参展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有的揭露和控诉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有的讴歌和赞美英勇与正义之举,时刻警示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任艳明的《不抛弃、不放弃》、尚荣和王铮的《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胜利的纪念》显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对生命和胜利的渴望。不同于战场上的兵刃相接,李烜烽《论持久战》展示了抗日战争中思想层面的斗争。在艰苦岁月篇章中,李继飞《红孩子》、戚洪岩《1937》、李军《胜利的哨兵》等作品扎根于人民的现实生活,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境遇。
青年雕塑家集体铭刻“军帽”
吴为山说,此次展出的作者主要是中青年雕塑家,体现了中青年雕塑家在抗日战争上的集体意识。他们用雕塑艺术之形式,铭刻了这一伟大的胜利。据了解,此次共展出了全国中青年雕塑家的150余件作品。
在这次展览中,由任艳明、刘松、尚荣等22位青年雕塑家共同创作的《军帽追忆》让人眼前一亮。吴为山是该组作品的导师:“军帽,对军队或国家来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包含了军队和国家意识。22位青年雕塑家抓住了这一历史细节,并以写实的手法各自创作了一顶帽子,最终以集体的形式呈现。这展示了他们对雕塑艺术以及对历史的新的认识和表达。”
吴为山说,这些不同材质、不同军种、不同国家的军帽背后,体现的是战争的残酷和为争取和平的生命付出,“这些军帽,有国民党的、有共产党的,也是全民抗战的一种艺术体现。”
“希望通过组织抗战题材的创作,让中青年雕塑家们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他们个人的艺术情感,和民族情感及精神融汇在一起,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吴为山坦言,商业的驱动,让部分艺术家已不在文化艺术创新的洪流里,而在铜臭味十足的制造和重复中,引领时代风尚,发挥正能量,最重要是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家。
他说,此次盐城市委、市政府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联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中国雕塑院、全国城雕委艺委会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是营建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为培养年轻优秀艺术家作出贡献。
在家乡举行雕塑展更有意义
在10月12日的开幕式上,吴为山用一口浓浓的乡音同家乡父老打招呼,他称现场观众为“亲爱的乡亲们”。
“盐城是我的家乡,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有美丽的河山,都是我们创作的资源。”吴为山深情地说,“每次回盐城,总能感受到家乡温情,能把做事业和家乡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意义的。”
吴为山说,我的成绩离不开家乡土壤的滋养,盐城红色文化给予他创作无数的灵感。他告诉盐城晚报记者,他的第一个城市雕塑就是《新四军东进》的大型雕塑,“它是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当时我23岁,还是学生,如今被放置在东台三仓烈士陵园内。”
“今天是新四军成立78周年纪念日,在盐城这个革命老区,举办这个雕塑展,承载的意义更突出。”吴为山说,盐城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带这样一批中青年雕塑家来盐城的原因之一。”
对于家乡,吴为山一直很关注,对家乡发展也是不断点赞。“有人建议我组织年轻艺术家为盐城好人塑像,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不仅要为革命先烈塑像,还要为今日的建设者、道德模范塑像,传递正能量,树立新的时代风尚引领标志。”(陈婷)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0-14 10:43: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敬畏良知 彰显正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