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基根所著的《战争史》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战争如何兴起,如何进行,如何与人类社会产生相互影响,如何助推历史前进,又是怎样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触碰和融合。
所评图书:
书名:《战争史》
作者:(英)约翰·基根
译者:林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和平主义者当然会高度厌恶战争,文明社会希望用规则来调停冲突和解决矛盾,战争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坏的选择。但是,人类诞生之初,时至当今,战争从未远离。文明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史涉及的战术、战争组织、武器、战后利益分配方式,深深的影响了文明进程,推动历史前进。回望人类文明史,就不能不重视对战争的分析。而在当今,要尽可能降低20世纪或之前的一些大规模惨烈战事重演,避免或减少卷入战争的无辜受害民众数量,也需要认真对待历史上有过的战争,弄清楚其中演变的逻辑。
约翰·基根1934年生于伦敦,长期执教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之后担任《每日电讯报》防务主编,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皇家文学学会成员,是享誉世界的,战争史学者,也被誉为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
约翰·基根所著的《战争史》是其最经典的代表著作,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战争如何兴起,如何进行,如何与人类社会产生相互影响,如何助推历史前进,又是怎样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触碰和融合。
《战争史》这本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章中,约翰·基根简述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从《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秉承的军事文化和战争法则讲起,一步步还原这些文化理念、法则的来源。
作为普鲁士军官的克劳塞维茨加入俄国军队,对抗拿破仑,他面对的敌人其实已经相当有效的整合了源自古罗马的欧洲军事传统、游牧民族作战方式,组成官兵是接受了民族国家观念和革命理念的勇敢者,但最终不免溃败在俄国广袤的土地上,成为严冬的受害者。
一个多世纪后,希特勒更为有效的发挥了克劳塞维茨推崇的作战方式,将军事装备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却仍然难以避免溃败的命运。约翰·基根意味深长的指出,战争从来就会受到限制,包括天气、气候、季节、地形、植被等,还有后勤补给链条、作战的动力资源以及参与者的意志。
《战争史》第二至五章,从“石”、“肉”、“铁”、“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石”既是指早至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就已频现冲突,严酷的屠戮也不鲜见,演化文明程度越高,战斗的程式性越强;也指的是依托地形及建筑实现的军事防卫。军事防卫体系越为完整有效,越可能保障文明成果不受掠夺,也为非战争贸易及文化创造、政治形式发展提供庇佑。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围城战及对应的防御战,是战争的重要形式,而防御力量取决于国家的意志和能力。
“肉”泛指军事技术(主要是马这一在历史上起到了长期作用的战争工具)。马最初被用于食物,而后成为战车的动力,亚欧大陆上曾有长达千余年的战车时代,这极大的扩充了战争可以席卷的范畴。更具革命意义的军事技术创新是将马从拉车动力,解放为坐骑。
亚欧大陆广袤的大草原,也因此周期性的涌现精锐的骑马民族,从匈奴人到突厥人,再到蒙古人,一次次的侵入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两河平原、古代欧洲等所谓的闻名世界,带来残酷的杀戮,也因此实现多个文明的融合。
铁不同于之前得到广泛应用的青铜,这是一种矿石分布广泛、储量可观的金属,其应用有效改变了军事技术,并推动了文明发展。“铁”是军事装备、军事组织形式的代名词,精良装备再加上有效的组织体系,经过严格乃至严酷的训练,在近代之前,就可以造就一支所向披靡的征战武装。古罗马因此创立了纪律严明的职业军队制度,在一千多年后会先后被拿破仑的法国,以及后来统一为德国的普鲁士所发扬光大。进入近代,军工产业更快的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创造出更具有杀伤性的武器,两次世界大战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参战国军工产业实力的比拼。
“火”可以理解为火器、火药的技术演进及应用。火器提高了围城战、防卫战、征伐战等各式战事的伤害烈度,用在船上之后更延伸了侵袭范围,这让战争的威慑程度提高,也推动了各门科学的发展。在火器带来的均势出现后,政治革命、军事组织体系变革便成为决定战力的重要标准,拿破仑依仗的强大军队,由法国大革命孕育的公民士兵组成。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有效提升了战争组织化水平,最终实现普遍兵役制,为两次世界大战贡献出海量兵源,也因此带来前所未有的剧烈牺牲,最终催生出强有力的反战社会思潮、政治和法律约束——这些都大大超越了自古至今任何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人道主义者的思想,最近的几十年间,发动战争才被多数国家的公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战争史在这一刻实现了升华。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1-21 11:26: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