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2月13日,中国“国祭日”,媒体连篇报道,朋友圈也形成刷屏,一股纪念国殇的浪潮席卷中国。结果仅仅一天之后这股浪潮就烟消云散,依然是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或许我们这个民族容易忘记仇恨,但是忘记仇恨并不代表可以忘记历史。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或许更容易衰亡,更难以承受未来的竞争。这篇文章是早时写的,如今上传是为了慰藉我的心灵,还是去影响其他人呢,我也说不清楚。
“我五壮士绝不以堂堂中华之躯见辱于倭寇”
背景:
1941年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作战过程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七连的战士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这让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经被包围,随命令部队继续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因寡不敌众,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为了让大部队以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转移,指导员蔡展鹏最后下令:由六班留下来继续坚守,拖住并吸引日伪军的注意力,掩护其余人员撤离。
就这样,六班班长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吸引日伪军的注意 ,把他们引向部队转移的相反方向,最终引上了棋盘陀的峰顶。
其实通往棋盘陀峰顶的山路上,小路多得数不清,这五名战士有很多次逃生的机会,但他们没有走,因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尽最大可能拖住敌人,他们是军人,军人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这一路阻击,无名战士以以一抵百的勇气,坦然不惧,击退敌人四次冲锋,毙敌五十余人。最后到了棋盘陀峰顶了,此时五位战士已经打光了所有子弹,无法应战。他们的背后就是万丈悬崖,前面蜂拥上来的日伪军冲上山顶,嘴里喊着:“捉活的,捉活的!”五位战士将枪摔坏,相随跃身跳下悬崖。
刘老庄82勇士“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背景: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4连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
作战过程
1942年3月17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奉命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后,在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与日伪军遭遇。在与日军激战后,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名勇士,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
突围是不可能了,惟有和敌人决一死战。18日上午9时左右,日军发起第一次冲锋,前进30米便被第4连密集的火力打懵了,仓皇散开队形,向后退缩。
鬼子清醒过来后,立刻分多路向第4连阵地迂回过来。川岛投入10多挺机枪,集中火力向第4连阵地扫射。在火力掩护下,日军士兵向第4连阵地爬来。当鬼子距离阵地百米左右时,第4连枪榴弹集中打向日军火力点,同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压住了日军的火力。枪榴弹是新四军军工部门的新产品,让鬼子们吃足了苦头。日军第二次冲锋又以惨败而告终,但此时第4连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看着所剩不多的弹药,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十分焦急。李云鹏看到阵地前沿几十米内很多日军尸体都带有枪和数量不少的子弹,在和白思才商量后,号召突击小组去取弹药。一排排长尉庆忠最先站出来承担取弹药任务,他风趣地说:“我在团部当过军需干事,验收弹药是我的老本行!”尉庆忠带领突击小组,冲到阵地前沿,鬼子发觉后疯狂射击。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突击小组取回了阵地前沿日军尸体上的弹药,可尉庆忠却不幸牺牲了
此后日军又有多次进攻,都被打退。日军改变战术,集中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第4连阵地猛轰。白思才右手被弹片炸伤,昏迷了过去。苏醒后他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全连已剩下不到一半人,而且有的身负重伤,没有负伤的,也是饥渴难耐体力不支,而抢回的弹药也快用光了。白思才下命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也拿下枪栓,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战。
该毁掉的枪支全部拆毁了,零部件一一埋入地下,机密文件和报刊也全部销毁了,决不让敌人捞到一点东西。指导员李云鹏用沙哑的声音号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党的事业,坚决迎击敌人最后一次冲锋,杀更多的敌人!
日军围上来了,一点一点接近第4连阵地。重机枪一阵扫射,日军倒下一部分。子弹用光了,日军重新冲上来,惨烈的肉搏战开始了。当夜幕降临阵地时,喊杀声终于停了下来,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第4连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黄崖洞保卫战“创造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
背景
在黎城县与武乡、辽县(今左权县)的相邻一带,正是太行山的腹心,百里崇山,峡谷纵横,其中有一座巍峨险峻的高山,名曰黄崖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就建在这里。八路军视黄崖洞兵工厂为掌上明珠,而华北日军首脑冈村宁茨把黄崖洞兵工厂视为心腹之患,屡次派人进行扫荡,妄图摧毁黄崖洞兵工厂。
作战过程
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奉彭总的命令进入黄崖洞设防,肩负起保卫兵工厂的光荣使命。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驻黄崖洞后,遵照彭总指示,充分利用黄崖洞的有利地形,修筑永久性的核心阵地,组成环形防御。左权副总参谋长亲自到特务团来指导设防工作。1941年8月下旬,按照彭、左首长的意图完成了以黄崖洞为中心的设防任务,筑起一个以营为守备区、连为防区、排设阵地、班组筑工事有机联系的环形防御阵地,能对付敌人从不同方向的进攻。共构筑各种堑壕9000多米,坑道11节,隐蔽部和碉堡190多个。在工厂周围各口,构置了2道防线,3道雷区;各阵地的明碉暗堡群,形成交叉、直射、侧射、仰射、俯射的火力网,既能相互支援,又能独立作战。
1941年11月8日,驻潞安地区日军第36师团主力山地、葛木两个联队,及独立混成旅团一部,配有工兵、骑兵共5000余人,装备有山炮、曲射炮、掷弹筒等精良武器,以4倍于八路军特务团的兵力,杀气腾腾,分两路向黄崖山袭来。
一场激战无可避免。
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在他的《黄崖洞保卫战》一文中,记载了这场战斗的许多细节——战斗的第一天:拂晓,敌人的重炮、山炮、迫击炮一齐开火了,炮弹由远而近……接着,敌步兵开始进攻了,他们驱赶着100多只羊,在队前趟雷,300多步兵跟在羊群后头,端着枪哇呀哇呀地向前涌来,步兵后面是100多名骑兵,也提着刀在怪叫着。突然,千万个滚雷从天而降,我七连给敌人来了个地雷会餐。前沿各机枪阵地也猛烈开了火。敌阵里顿时乱成一片:躲得头顶的滚雷,又踩响脚底雷;工兵要起地雷,又被两侧地堡机枪打倒,马惊得竖起腿,人蒙得趴在地,可谓人仰马翻。不出半小时,敌人已七横八竖地丢下了200多具尸体……黄崖洞保卫战进行到第7天,温德胜、张仁成、王守城3名战士仍然坚守在这个重机枪工事里。他们居高临下,用重机枪扫射,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日军气急败坏,调上了五掷弹筒、迫击炮,猛轰这个机枪阵地。重机枪被打坏,3名战士被上百名日军围逼到悬崖绝顶。他们站在崖边,脱下军帽,向北山的战友挥舞着高呼:“同志们,永别了!”然后,纵身跳下悬崖。
特务团利用有利地形与进犯敌军激战了整整8个昼夜,最后以打死打伤进犯之敌1000余人,守卫黄崖洞的军民伤亡仅166人,以6∶1的战绩,“开中日战况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黄崖洞兵工厂的机器设备无丝毫损伤。黄崖洞保卫战打出了八路军小米加步枪的威风,在国内、国际战争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质装备战胜优质装备的奇迹,因此名扬世界。特务团被八路军总部授予 “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光荣称号。
血战在古北口中国七勇士
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不仅没有收敛其鲸吞中国的野心,反而加速了“南下关内,觊觎中原”的进程。1933年,为了达到切断关内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的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向长城一线发起了大规模攻击,负责守卫长城个各隘口的中国官兵奋起反抗,并屡挫日军。只可惜,装备精良的日军不断增兵,而依靠低劣装备和一腔热血与敌厮杀80余日的中国官兵,等来的却只有《何梅协定》。当然,一纸卖国协议掩盖不了“喜峰口大捷”的辉煌,也阻止不了“古北口将军楼七勇士”的流芳千古。
“没有命令不能撤退”
1933年,日军集结2万余人向热河发动进攻。结果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日军128名骑兵就轻取热河省会承德,十天就占领了整个热河省。热河的陷落,让华北暴露在了日军的枪口之下,古老的长城再次承担起了保卫关内芸芸众生的职责。“保卫长城”,响彻在整个华北大地。
为了保卫“长城”,阻止日军向南进军的企图,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在华北集结,在长城的300里隘口间与日军展开了殊死之战。负责守卫古北口的是第17军的25师,这支来自南方的中央军,虽然顶着“嫡系”的光环,在华北初春的冷风中很多官兵还穿着单衣草鞋。不过,单衣草鞋的25师官兵在古北口,凭借低了的装备,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结果,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师长关麟征负伤,73旅旅长梁凯重伤,官兵死伤无数,不得已只能撤出战斗。在25师撤出战斗时,145团团长戴安澜派传令兵通知守卫在“帽山”的一处观察哨随大部队撤退。
但是,这7名蚌埠籍的战士,却拒绝撤出战斗。因为就在25师长撤退时,日军不仅利用优势火力对25师官兵进行狂轰乱炸,同时还派出部队抢占“帽山”。帽山东望龙儿峪长城,北望“将军楼”,西瞰古北口关城,山下就是潮河支流谷地,是145团、146团撤退的必经之路。如果,占领“帽山”,数千中国官兵有可能就会横尸疆场或者被日军俘虏。这7名战士虽然接到了传令兵的指令,但是面对蜂拥而来的日军,以及在日军炮火下艰难撤退的145团,这七名士兵选择了留下来坚守阵地,而他们的班长则命令对自己的士兵“没有命令不能撤!”
“帽山”其实不是山,只不过是个形状像帽子的小山包,底边围长183米,西侧最高也只有19米。山顶东西长不到20米,西侧南北宽不足3米、东侧不足5米。不过,由于“帽山”南、西、北三面都是80°,有很多凸起的花岗岩,绝对是易守难攻。7名国军官兵,利用地形优势对日军展开了阻击。
骄横的日军将“帽山”团团围住,认为只需要一次冲锋就可以轻松的夺取帽山。日军没有想到的是,坚守在“帽山”的7名中国士兵,用一挺机枪和6枝步枪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伤亡。遭到迎头棒喝的日军,开始利用人数优势发起“人海攻击”,不过他们的进攻在中国士兵顽强阻击下不仅没有前进半步,反而遗尸无算。日军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调集十几门重炮,并请求了空军的支援,对这个小山头发起了狂轰乱炸。可是,日军用尽了各种手段,每当他们向“帽山”发起攻击时,迎接他们的就是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七勇士虽然打退的日军的多次进攻,但是已有三人牺牲、一人重伤。更为严峻的是,余下的中国勇士子弹打光了,手榴弹甩光了。面对,日军新一轮的进攻,他们就用石头作为武器继续与日军鏖战。石头无法阻止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日军,最后他们挺起刺刀,冲入敌群拼杀,直至壮烈殉国。
七勇士的壮举,甚至感动了敌人,日军将七位勇士下葬树碑,上题“支那七勇士之墓”。据说还在墓前举行了“追悼会”,号召他们的部队学习七勇士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张自忠洗刷“汉奸”恶名
背景:
1937年12月,已经攻占南京的日军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日军坂垣第五师团在胶州湾登陆,相继占领青岛、潍坊等地,继而欲经临沂进犯徐州。同时,矶谷第十师团也沿津浦铁路南下,相继占领德州、济南等地,攻占滕县后直指徐州。两股日军妄图在台儿庄会合,取得徐州会战的主动权。为了,歼灭孤军深入的矶谷廉介师团,必须阻击坂垣的第五师团,使其无法与矶谷廉介第十师团汇合。而这阻击坂垣第五师团的最后屏障就是鲁南重镇临沂。
一战洗刷“汉奸”骂名
为了保卫临沂,当时的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派出了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庞炳旭部虽然顶着第三军团的称号,其实不过只有5个团,13000余人。他所面对的板垣第五师团,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总兵力达到2.5万人,而且不仅装备精良。庞斌勋,经过多日苦战伤亡惨重,已无力抵御日军进攻。
此时,距离临沂最近的是张自忠的第59军。不过,让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头疼的是,张自忠与庞炳勋在虽然同属西北军,但是在中原大战时,庞炳勋见利忘义,率部从背后攻击张自忠,险些要了张自忠的性命。另外,此时的张自忠因为在“平静事变”时的一些行径,被举国视为“汉奸”、“卖国贼”。虽然,经过29军老长官宋哲元多方斡旋,张自忠继续担任了59军军长。当他到第59军军部赴任后,他只说了一句话:“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但是,他身上的“汉奸”之名和嫌疑,并没与洗清。如果,派张自忠去援救庞斌勋,是抱薪救火还是出奇制胜,这让李宗仁很犹豫。
李宗仁的犹豫不决,却激怒了张自忠。他主动前去,向李宗仁请战。被张自忠的大义所感动的李宗仁,立即决定派张自忠所部59军增援临沂。
在接到命令后,张自忠带领所部星夜兼程,于1938年3月12日抵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
14日凌晨,第59军沿沂河两岸同时出击,以突然之势一举插入日军的右侧背,一夜之间消灭日军近千人。日军立刻放弃了攻城,转向59军。14日、15日,双方在沂河两岸反复冲杀,逐村逐屋争夺,形成了惨烈的拉锯战。在六天的激战中,双方冲杀了数十次,互有极大的伤亡,国军伤亡更大,约六、七千人,全军连排长几乎全部易人,营长伤亡近半数。至此,战斗呈现僵持状态。
十六日,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怡见第59军伤亡太大,一时也难以取胜,便请示李宗仁同意后,令59军向郯城后撤。张自忠强烈要求再打一天一夜。经李宗仁同意后,张自忠立即下令全军师、团长亲临第一线指挥,做最后一战。
第二天黄昏,第59军将所有的炮弹打向日军。入夜后,全体官兵杀向日军阵地。整个战场杀声阵阵,枪炮隆隆。防守临沂城的第40军也趁机反攻。两军官兵士气大涨,高举大刀冲击四处的日军。激战到凌晨二时,日军终于抵抗不住,扔下大批同伴的尸体向汤头、莒县方向溃退。
但是,让张自忠没想到的是,日军在得到兵力补充后,在3月23日再次进犯临沂。中国官兵虽然打退了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勇敢的进攻,同时自己伤亡也很大,。
第59军奉命又一次增援临沂。25日下午,第59军到达临沂西北地区,立即向日军的右侧背发动攻击,可是面对日军重炮的攻击和飞机猛烈轰炸,许多中国官兵殉国。危急时刻,军长张自忠亲临前线,冒着炮火指挥部队向日军阵地冲击。第59军苦战到29日,国军增援部队汤恩伯的骑兵团和第57军王肇治旅赶到,国军官兵士气大振,凶猛地冲向日军阵地,日军抵挡不住两面夹击,被迫又向汤头方向溃退。
石牌之战
背景介绍:
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5月25日,日军部队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第十八军负责戍守石牌要塞,而第十一师胡琏部守备石牌要塞的核心阵地。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其中有被称为“钢铁猛兽”、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唯一纯野战部队的第十一军,总共10万兵力扑向石牌。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5月29日,胡琏对下属发令:“从明天起,我们将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个,将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的岩石上。”而日军在进入石牌外围主阵地后,由于这一带丛山峻岭,日军步兵仅能携山炮配合作战,抵挡不住中国军队的打击,于是便用飞机轰炸以代替炮击,每天保持9架飞机低飞助战。到了5月30日,越来越多的日军突破外围防御,开始强攻石牌要塞。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分成若干小股向中方阵地猛攻,作锥形深入。仗打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敌我双方都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争夺石牌前沿的阵地。这时,战区总司令陈诚曾给胡琏打电话:“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石牌保卫战中,八斗方争夺战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日军每前进一寸土地,必须付出同等血肉的代价。两军在此弹丸之地上反复冲杀。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尸体呈金字塔形。当时中央社向全国播发消息称:“宜昌西岸全线战斗已达激烈.每一据点均必拼死争夺。”这是当时战役的真实写照。
攻击三角岩、四方湾时,日军为了争夺制高点,一度施放催泪瓦斯弹。我军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
在一些地方,随着双方交战的距离越来越近,近到已经无法开枪的地步,双方都拿起了刺刀冲向对方,扭做一团展开肉搏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白刃战。在近乎三小时的近身肉搏战中,附近村民称,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三个小时没有枪声的拼杀后,白刃战落下了帐幕,中国军队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评论: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可是,当我们去回顾这场战争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虽然拥有广袤的国土和四万万同胞,但是经济落后,民不聊生。反观我们的敌人——日本,不仅经济发达,工业体系完备,还有一亿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愿意为天皇“玉碎”的人民。利用这些,日本军国主义者打造了一支规模庞大,武装到了牙齿的军队。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靠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
答案或许很多,那么在我看来,首先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坚韧。在长达14年的对日战争,8年的全面抗战中时间里,中华民族忍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日战时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面对如此损失,又有哪个民族能够坚持作战,又有哪个民族还有勇气去作战?强大法国,仅仅在巴黎陷落之后就宣布投降;强大苏联,也是依靠英美两国的军事援助才逐渐恢复元气。但是别忘了,民族间的战争是实力的较量,但更是民族精神的较量,战争将对一个民族忍耐力做出最好的检验。在首都沦陷,仅剩下半壁江山,盟国援助不过是聊胜于无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顽强的抗争。正是由于中华民族这种坚韧的精神,让日本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法自拔,直至被逐渐消耗,逐渐消灭。对于,这种坚韧,张志忠将军似乎是最好的诠释者。顶着“汉奸”的骂名,张将军没有选择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在战场上痛击日寇,用杀敌报国来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
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如此的“忍耐”精神,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内心根植着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面对日寇的,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原本性格温和的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奋起抗争,几乎是以“赤身裸体的血肉长城抵抗铁嘴钢牙的虎狼之师”。而英雄主义,又激发起广大官兵的大无畏精神。他们虽然讲不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类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了诠释。不论是“古北口的七勇士”,还是“刘老庄82勇士”,以及其他的英雄,他们都是在面对生死抉择之时,决然的选择了“慷慨赴死”的悲壮之路。同样,在中华民族精神感召下,中华民族空腔团结,各方势力“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抗战卫国的旗帜下一同作战。在那一刻,他们忘记了忘记当年的私人恩怨,忘记了派系之争,忘记了意识形态的不同,他们心中所想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共御外侮。
我们靠什么打赢抗日战争?或许有很多种答案,但是不论答案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都是一个必然的答案。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2-16 11:02: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