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什么样的展馆,才与湖南党史地位相配?一座什么样的展馆,才能展现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余年辉煌历程?
从2011年夏天,长沙市雷锋镇雷高路边一块空地上铲下的第一锨土;到2014年秋天,一座外形大气、内容丰富的展馆呈现在世人面前,湖南这个党史资源大省,终于有了自己的党史陈列馆。
9月29日,湖南党史陈列馆开馆前夕,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酝酿30余年,党史大省湖南有了自己的党史陈列馆
湖南是党史资源大省。90多年来,三湘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改天换地的建设和波澜壮阔的改革,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史资源非常丰富。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抢救性征集党史资料,全国首次有组织自上而下开展了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湖南也于1981年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现党史研究室前身)。随着对湖南党史资料的深入挖掘和研究,80年代中期,湖南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首次提出“修建一个和湖南党史地位相符合的湖南革命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建在哪?“当年想建在位于长沙市清水塘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所在地。”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介绍,一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组织所在地,二是当年在旧址的基础上已经修建了陈列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当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已经为博物馆题写好了馆名。”张志初向记者透露。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建设革命博物馆的计划被耽搁了下来。而由胡耀邦亲笔题写的馆名的原物至今还保存在长沙市博物馆内。
80年代末,湖南党史人又一次提出了建馆的建议,但还是搁浅了,这一搁浅又是20年。直至201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并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这个时候,党史人感觉党史工作的又一个春天来了。”张志初笑着说。
同年,湖南召开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并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委常委会确定建设一个集资料征集、保管、展示、利用于一体的党史陈列馆。经过勘察选址,陈列馆最终落户长沙市高新区雷锋镇,与雷锋纪念馆毗邻而建。
在湖南党史陈列馆建设过程中,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来到项目建设现场指导、调研,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敢教日月换新天”,陈列馆浓缩了三湘儿女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历程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历经3年多建设,湖南党史陈列馆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
党史陈列馆的外形简约大气—庄重的长方体建筑,颇具历史感的灰白色外墙,鲜明的红色饰板,金黄耀眼的党徽高悬于正门之上。
陈列馆东西窄、南北宽,为四层的长方体建筑。记者注意到,建筑的2、3层明显往外延伸。张志初介绍,设计的时候将中间两层往外延伸了4米,象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站在陈列馆大门前,长60米,高2.7米,主题为“锦绣潇湘”的浮雕群引人注目。沿7级台阶拾级而上,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名为“潇湘魂”的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大型伟人半身雕塑,三位伟人亲切、伟岸的形象近在眼前。雕像高4.8米,宽16米,由湘籍著名雕塑家雷宜锌历时1个多月创作完成。“雕塑刻画的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五大书记’中三位湖南人,这也体现了湖南党史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张志初介绍。
伟人雕塑后是展厅背景墙,右上方红字写着“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陈列”两行字,据介绍,“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党史陈列馆的主题,采用毛主席手迹复制而成。背景墙左上方高挂着金黄色的党徽,与前方的伟人雕塑交相辉映,令人肃然起敬。
陈列馆主题设定颇费了一番周折。张志初告诉记者,经过讨论的陈列馆主题先后有“旗帜”、“丰碑”、“三湘党旗红”等十几个,但这些主题的湖南特色不明显。张志初回忆,在反复修改主题文稿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这句诗不仅气势磅礴,还浓缩了数十年来三湘儿女在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更彰显着湖南精神的伟大力量。最终,这个主题获一致同意。
记者了解到,陈展共分成四个部分,前三部分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分别以“开辟新天地”、“描绘新画卷”、“谱写新篇章”为题,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湖南的生动实践。第四部分“三湘群英谱”为专题展,主要介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和长期在湘工作的著名党史人物。
2400余张图片、380余件实物、13处场景……每一件背后都有动人故事
2400余张图片、380余件实物、13处场景……徜徉在陈列馆,湖南党史的脉络和细节清晰而生动。
张志初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他们通过发动党史系统征集、在湖南日报刊载征集启事、走访湖南老一辈革命家亲属等多种形式,征集到了数百件文物,而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
任弼时同志的23件珍贵文物首次在这里展出,它们是由任弼时同志的亲属捐献,包括任弼时同志用过的刮胡刀、给孩子们买的玩具等。其中一个两侧已经破损不堪的皮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湖南党史陈列馆副馆长马宁给我们讲述了这个皮箱背后的故事—
这个皮箱曾跟随任弼时同志夫妇经历过长征,装过密电码。当年,任弼时同志夫人陈琮英带着这个皮箱翻越大山时掉了队。“夫人丢了还能找得回,箱子丢了就完了,那里面装有跟中央联络的密电码。”任弼时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掉头寻找,最终找到了陈琮英和这个重要的箱子。
“为了这面标语墙,我们可费了大力气。”在“开辟新天地”展厅内,马宁指着一面印有“没收土豪家里谷米油盐给贫苦工农”的标语墙感慨不已。标语墙长5.6米,高0.9米,是红军当年在炎陵活动时留下的历史印记,由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捐赠。马宁回忆:党史陈列馆馆长等人去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搬运时,请了一个中队的武警战士帮忙,才把标语墙从博物馆4楼库房内搬下来。十几个战士小心翼翼地搬,4层楼走了4个多小时。为了把标语墙完好无损地运回长沙,他们对标语墙进行了5层包装。
抗日战争时期,抗敌演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队伍。其中,演剧六队长期活跃在湖南,激起了湖南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热情。当听说到即将成立的湖南党史陈列馆正在征集文物时,年过九旬的女队员宋华想起了保存多年的演剧六队公章。虽有万分不舍,但她还是决定捐出这件宝贵的文物。得知这一消息,原演剧六队队员的后代和亲属,纷纷赶到宋华家,用这枚公章,在各自的纸张上,盖下了300多个“演剧六队”的印记作为留念。
还有湖南革命民众敬赠北伐军纪念章、红军行军时使用过的医药盒、首个编印成册的县级政权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这些大大小小的文物,使湖南党史变得鲜活起来。
“这是一部‘走着读’的湖南党史。”张志初说,湖南党史陈列馆的开馆,标志着湖南由党史大省向党史强省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开馆后,将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努力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坚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努力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5-12-19 11:09: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甘泗淇给杨尚昆的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