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搜集侵华日军当年强掳中国劳工的铁证,18年来,王留柱自费跑遍河南,搜寻到了59名健在的劳工,采集到了120多名劳工遗属的证言。
因为他的活动,当年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罪行证据越来越充实。为民间对日索赔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如今他已69岁,出于对年龄和经济状况的考虑,他盼望有人一起走这求证苦旅……
18年前走上求证苦旅
3月29日,日本福冈地方法院以“诉讼时效”已过和“国家无答责”为由,驳回了二战中国劳工要求日本政府和企业给予赔偿的诉讼请求。与此同时,中国民间要求日本赔偿中国劳工的呼声再增长。襄城县政协退休干部王留柱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3月下旬,记者采访了正在洛阳搜集证据的王留柱。
他说,他原来在襄城县政协工作。1988年,他开始求证苦旅。那时,他认识了“花冈暴动”的领袖耿谆老人,随着对“花冈暴动”的了解,他感觉资料奇缺。于是,他从搜集“花冈暴动”资料做起,逐渐扩大到搜集所有河南籍劳工的资料。
劳工经历件件撼人心魄
当年中国劳工的经历,让人震撼。
一名劳工诉说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在花冈做工时,每天都是极度饥饿,寻找食物成为本能,路边的草、地里的虫,都会随手填进嘴里。一次,一名中国劳工被日本人迫害致死,日本人让中国人将死尸焚烧掩埋。焚烧时,有一名劳工忍不住偷吃了尸体。此事被其他劳工发现后,立即将这名劳工捆绑起来要求劳工领袖耿谆治罪。耿谆眼含热泪,让人将这名劳工放掉。耿谆说,这是日本人造成的恶果,他是实在饿得没办法了……据说,当时中国劳工吃人死尸的现象并非这一例。现在,当一些中国劳工提起此事,皆呕吐不止,老泪纵横。
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村民王绍增,今年84岁。此次王留柱先生到洛阳就是采集他的证言的,记者在现场听到了他讲的辛酸往事。
1943年5月,王绍增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被押往日本北海道的途中,王绍增看到一个个中国人倒毙,甚至一些人还没有完全死亡,就被日本人活埋了。在保定的一个集中营,王绍增拉肚子,他很害怕,因为许多人是因为拉肚子被埋掉的。幸运的是,王绍增忍了10多天,病竟然好了。在去日本的船上,不断有中国人死亡,日本人每天早上都要抬着死尸往海里抛。到了日本北海道,王绍增被押往一座煤窑。在煤窑,王绍增等中国劳工每天都要干10多个小时的重体力活,有病得不到任何治疗,而且很少的“杂食”还要减一半,如果病重,日本人就给病人打一针,三两分钟人就死了。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收买,日本人就让他监视并毒打中国劳工。后来日本投降后,这个汉奸被中国劳工打死。王绍增说,与他们在一起的劳工,约有一半被迫害致死。
苦苦寻找为历史留证据
中国劳工当年遭受的非人折磨,日本右翼分子却不承认。王留柱先生说,日本右翼的如意算盘是,当中国劳工渐渐都亡故后,他们就更可以信口雌黄,颠倒黑白了。而当年的中国劳工,目前最年轻的也将近80岁了,大多数已经去世。因此,搜集这段历史的证据非常重要。
王留柱说,他工资不高,到近处搜集证据就骑车,去远一点的地方,还得想方设法省交通费,但最麻烦的是线索难找。
终于,在1993年,他得到一本日本出版的《中国人强制连行的记录》,书中记录了4万多被强掳到日本做劳工的中国人的姓名。从此,他加快了寻找中国劳工的速度。
王留柱将河南籍的人员分类建档,挑选出当年27岁以下的人作为主要搜集证据的对象。王留柱说,由于时代变迁和其他原因,一些人留下的姓名和地址对不上号,他多次因此“碰壁”。比如,许昌劳工白其华,在登记时故意写成“白其革”。王留柱曾经按书中记载寻找一名“张永川”的劳工,但始终没有找到。后来王留柱偶尔翻看一篇文章,作者称自己的哥哥“张永顺”是当年的劳工。王留柱立即联系,才发现“张永顺”就是他苦苦寻找了3年的“张永川”。在给张永顺作了录像录音后的约3个月,张永顺就去世了。
沈培章老人在去世前,一直对在日本做苦役耿耿于怀;而王留柱寻找他也下了一番工夫。沈培章在登记籍贯上只写了“叶县”两字。王留柱跑了许多地方,也没找到他。在连续认错人后,一次无意中听人说有名老人的绰号叫“老日”。他找到这个会说几句日语的老人,发现正是沈培章。
张永顺、沈培章等老人的相继去世,让王留柱非常难过,他说,这些活着的见证已经不多了,如果不再加快寻找,给他们录像录音,逝去的将无法弥补。
求证苦旅希望同伴加入
王留柱说,这些老人现在大多生活不宽裕,没有能力奔波,为自己历史上所遭受的不公正去日本打官司。所以,就需要有一些人站出来还历史以真实。
据悉,王留柱先生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国内各界的认可和关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抗日战争暨遗留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等,先后聘请他为特约研究员;2005年,两位富有正义感的日本老人,专程到河南查看他的取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王留柱先生编辑整理的《耿谆与花冈暴动专集》在人民网上连载,作为2005年北京大学9·18史实研讨会上的正式材料下发。旅美华侨、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会长吕建琳女士订购了200本书到美国,并资助王留柱一部录像机,专门用于他的求证事业。
记者看到,头发花白的王留柱虽然依旧豪情万丈,但步履已经有些蹒跚。他说,在来洛阳之前,他刚大病了一场,毕竟年纪不饶人啊!真希望有人能加入取证行列,有人给他提供劳工信息,让他能尽快走访,抢救这段历史,整理出一本《中国劳工访谈》的书,留作永久的历史资料。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5-12-29 11:15: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精神不够用了
下一篇:朱德抗战赠物满寄浓深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