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军工部(下)
2016-01-03 09:19: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集中改制,迎接抗战胜利

  1944 年开始,八路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9 月,军工部根据指示,对太行军事工业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将分散在偏僻山沟的工厂统一调配,集中扩大,组编为九厂一所,同时,撤销军工部下属各所的建制,改为各厂直接受军工部领导。九厂一所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厂:位于左权县(原辽县)苏公村,生产五○、六○掷榴弹。

  二厂:位于平顺县西安里村(原黄崖洞二厂全体人员和设备于1943 年9月迁此),下设机械加工和成品分厂、火药化学分厂、毛坯翻砂分厂。

  三厂:位于邢台县洺水村,由原军工部四所改编而成,生产七九式步枪和五○掷弹筒。

  四厂:位于武乡县柳沟村,主要铸造五○掷榴弹和八二迫击炮弹毛坯。

  五厂:位于武乡县显王村,锻造五○掷榴弹弹尾。

  六厂:位于左权县云头底村,生产八二迫击炮弹。

  七厂(化学厂):位于黎城县源泉村,对外称“太行青年学校”,1944 年4 月由黎城县百宝峧村迁至源泉村扩建而成,主要生产黄色炸药和双基发射药。

  八厂(电解铜厂):位于左权县麻田镇,主要提炼紫铜,生产三七黄铜,制造枪弹用铜片。

  九厂(子弹厂):位于黎城县南港沟村,生产复装步枪弹。后迁至黎城县彭庄村。1945年2 月,开始用自制的三七黄铜片为原料制成枪弹壳,月产全新枪弹数千发。军工技术试验所:位于黎城县上河村,研究武器的改进和制造专用工具设备。

  抗战期间军工生产条件极为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军工部很多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都来自城市,有从欧洲回国的留学生,有从南洋归来的华侨,仅高级知识分子就100 多人。制造硝酸甘油时,因缺乏安全防护,工人们每天在气温较低的拂晓蹲在山泉小溪边端着盛有3.5公斤混酸的瓷盆浸泡在水中,再将半公斤甘油慢慢滴入盆内借流水保持盆中混酸的温度。一旦发现冒烟等现象,只有立即将盆沉入水底避免爆炸。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和危险的条件下,军工人员为了前线抗战和发展军工事业,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坚持昼夜生产,有的还付出鲜血和生命。至今,在军工部化学厂驻地黎城县源泉村和军工二所二厂驻地黎城县卜牛村,还留存着当时为纪念关丁旺等9 位烈士和马玉金、孙振潮等8位烈士立的纪念碑。

  军工部机关和兵工厂进驻黎城后,工厂多数没有专门厂房,而是利用村民房屋和庙宇进行生产,职工也都借居在群众家里。在生活上,乡亲们把热炕让给职工睡,把新粮先给职工吃。在生产上,献铜、献铁、献火硝,工厂需要什么,群众就千方百计支援什么,成了兵工厂的“供给部”。黄崖洞等兵工厂生产之初,缺铁少铜,全县人民除掀起献铜、献铁运动外,还组织群众拆解东阳关伏击战(又称响堂铺伏击战)中日军遗留的汽车残骸长途担运送到各兵工厂,而且不顾“亵渎神灵”,将全县寺庙几乎所有的寺钟庙钟也砸碎支援军工生产。

  为帮助军工厂烧木炭、建厂房,全县各地尤其是兵工厂周边村庄的成材树木几乎都被贡献出来,以致很长时间看不到一棵大树粗树。特别是在太行山最困难的1942 至1943年,各种物资奇缺,军工生产原料不足,难以维持。艰难时刻,1943 年12 月11 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召开太行区各县县长会议,专门让刘鼎介绍军工生产及原料困难的情况,作出动员地方支援军工材料的决定。并于20 日发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太行军区联合命令》,动员号召全区人民收集生铁、铜元、生铜,组织火硝生产,支援军工。黎城根据地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把家里的铜元、锡壶、废铁等都收集起来送到各工厂,组织群众开展熬硝运动,支持军工部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完成历史使命,于8 月20 日改建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军工部。1945 年冬,随着形势和战略的需要,离开黎城,迁往长治市,从此结束了在黎城长达7 年之久的转战历程。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下属各厂、所总计修理枪械数万支,修炮约1000 门,造枪9758 支,生产掷弹筒2500 具,迫击炮改平射炮近百门,复装和新制子弹223 万余发,制造手榴弹58 万余枚,掷弹筒弹19.8 万余发,各种口径迫击炮弹3.8 万发,指导与协助地方生产地雷、手榴弹1000 万枚以上,生产无烟火药7700 多公斤,硝铵炸药11750 多公斤。抗战中后期,不仅是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变为了“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而且实现了“敌人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邓小平曾指出,八路军“四年来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一个铜板、一个子弹的接济而能战胜各种困难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斗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6-01-03 09:29: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军工部(上)

下一篇:八路军为何不留日军活口?日军经常装死伏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