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931—1945:中国共产党抗战话语的建构
2016-01-04 09:17: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45年4月,朱德在中国共产党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如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的经典表达,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下简称“抗战”),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表达抗战主张、实施抗战动员、总结抗战经验的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民众抗战作用、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抗战精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表达和诠释,建构了关于抗战的基本话语。这些话语不仅引导了当时的社会舆论,而且延续至今,对抗战话语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地位的话语建构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宣言,强调只有苏维埃政府才能领导全国民族革命战争,只有工农红军才是实行民族革命战争的民众武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的肯定,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担当,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地位。1937年4月,中共中央在《告全党同志书》中曾断言,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依靠中国共产党,全党同志应以艰苦工作与模范行动,去取得民族革命的领导地位。基于这一认识,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1941年5月,毛泽东在《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文中明确表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这是较早使用“中流砥柱”来形象表达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的文献。

  为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毛泽东在起草《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时强调:在党外,“要表扬八路军新四军四年抗战的战绩,与各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成绩,并着重宣传我们的施政纲领”;在党内,“要使全党都明了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他已成为团结全国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他的政策,关系全国抗战的成败与全中国人民的命运”。毛泽东力图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增进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成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广为流传话语的雏形。1944年6月22日,叶剑英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说:“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而自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敌后战场就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主要战场。”叶剑英对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敌军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对比,以雄辩事实、充足论据,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1945年4月,朱德在中国共产党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如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的经典表达,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共产党对民众抗战作用的话语建构

  中国人民的觉醒、团结和英勇抗战,是促成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建构抗战话语不能回避民众作用的评价。九一八事变后,9月2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中,就强调“只有群众自己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求得民族的解放”。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中强调“只有全中国工农劳苦群众,才是真正反帝国主义的力量”。随着全国抗战的爆发,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决定指出: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的。这里实际上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团结民众力量进行抗战的自信。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广为人知的名言,既阐释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也激发了民众参与抗战的热情。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团结程度;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这一富有辩证性的表达,揭示了民众对抗战胜利的贡献,为战后评价民众抗战作用提供了基本参照。

  中国抗战国际地位的话语建构

  中国抗日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力量和大量的海军,使日军不能轻易北攻或南下,从而客观上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战场压力。因此,准确定位中国抗战的意义,我们应将其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图景下来考察。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就断定:九一八事变“是世界新的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初步”。1936年7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指出,“日本侵略不仅威胁中国,而且也威胁世界和平,尤其是太平洋的和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个世界性的任务”。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将抗日战争界定为世界性任务,已意识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很快就发表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宣言中强调:“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先进人类反对野蛮法西斯主义的压迫的总斗争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共产国际的这个定位,为中国抗战国际意义的评价提供了支撑。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作为专门问题来讨论,并认识到“中国与世界不可分”,“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可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1939年,毛泽东在《抗战与外援的关系——〈论持久战〉英译本序言》一文中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这一定位凸显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局势时指出,中国抗战已经成为全世界总的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最终形成。1943年7月,《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指出:“中国是反对法西斯同盟的一员”,“我们的抗战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境中实行的。我们与苏、英、美诸同盟国是不同的,他们是先进的工业国家,我们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但是我们仍然艰苦地进行了整整六年的抗战,超过任何国家的抗战时间,这是由于全国人民与全军将士的努力。”通过比较,中共中央既阐明了中国抗战的艰难和支撑中国持久抗战的原因,又彰显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在保障东方和平上则将起决定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位奠定了中国抗战国际地位话语表达的基础。

  中国抗战精神的话语建构

  抗日战争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抗战精神是支撑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时提出,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艰苦作战的抗日部队、罢工罢市罢课示威的救国运动,表现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1939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发起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进行了积极回应,强调“必须动员全国人民振奋抗战到底之精神,才能争取最后胜利”。《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指出:“伟大的民族战争,摧毁着千百年遗留下来的阻碍我民族前进与发展的许多障碍,锻炼了全民族的精诚团结,进步统一,发扬了忠勇奋发威武不屈的精神,唤起了全世界的同情和景仰,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奠定了继续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始基,开创了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远景。”这里实际上阐明了精诚团结、进步统一、忠勇奋发、威武不屈的抗战精神对于争取抗战胜利的意义,初步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精神的话语。尽管后来对于抗战精神的内涵,国共双方有不同表述,但从精神层面来总结抗战胜利的经验,并建构起统一的抗战话语,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是在物质层面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在精神层面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经受了历史检验的中国共产党抗战话语,得到了各方认同,为抗战胜利后解释抗战、纪念抗战、评价抗战定下了基调,并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形成的国际话语体系中赢得主动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6-01-04 09:18: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对“抗战精神”的哲学思考

下一篇: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抗日战争中空前展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