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抗日战争,在湖南长沙发生的四次大会战时间跨度就长达六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70年后,当我们再度寻访这些尘封的往事,发现在这样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有一支并不十分起眼的炮兵部队屡建奇功,为胜利的天平向我方倾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司令部搬了六次家,六次都被布置在长沙岳麓山上的重炮轰塌。但岳麓山上的炮兵阵地在哪?这一直是个谜。循着历史的足迹,记者登上岳麓山,找寻遗失在历史烟云中的炮兵阵地,看看谜底是如何揭开的?
揭谜地点:岳麓山“古炮台”
岳麓山古炮台所在地
为纪念长沙会战中炮兵阵地建立的奇功,树立在当年岳麓山炮兵阵地遗址处的碑文
在岳麓山山脊的炮台遗址,四周树木郁郁葱葱,一块刻着“古炮台”三个苍劲大字的石碑面东矗立,静静守望着湘江对岸繁华的都市。这个位置,并不是岳麓山的最高峰,要发炮打向入侵长沙城的日军,炮弹要越过前面的山峰,把这里设为炮兵阵地,可能吗?
岳麓山管理处文物科主任胡滔滔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放炮?专家就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用的是山炮。因为山炮炮弹是抛物线射出去的,不是直瞄的炮,打对面河东城区的敌人,是没有问题的。敌人来进攻的话,他们炸我们这边炸不到,他的炮弹打过来,要么就打在山顶,要么就飞过去了。这个位置,是个炮兵阵地,是确切无疑的”。
岳麓山管理处文物科主任胡滔滔在岳麓山古炮台处接受本台记者黎辉的采访
岳麓山炮兵阵地遗址所在地
谜底揭开:古炮台遗址原来是轻炮阵地
揭谜地点:赫石坡抗战“防御工事”遗址
8月10日,已年过80的原长沙炮兵学院院长、炮兵专家谢后齐爬上岳麓山的赫石坡,寻访一处疑似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拨开疯长的草木,跨过用乱石平整垒起的几个台阶,前面出现一个“大坑”,“大坑”两面分别有壕沟向左右两面延伸。
赫石坡抗战“防御工事”重炮阵地遗址
谢后齐说,这里就是岳麓山的重炮阵地。指着现场的遗迹,他以专业知识逐一详细分析:“看岩体的位置,炮床挖下去大概有一米五至一米八,这正好是一个炮床的标准。从岳麓山来讲,这个射击方向,它的右边可以打到南边的黄土岭,这是一个制高点;左边可以打到度假山,也是一个制高点,也就是说,它的控制正面可以达到长沙的左右两个制高点,它的火力可以覆盖整个长沙城”。
原长沙炮兵学院院长、炮兵专家谢后齐向记者讲述当年炮兵如何作战
岳麓山炮兵阵地火力覆盖范围示意图
长沙会战将士后裔、现任长沙市政协委员陈树,对这段历史有着很深的研究。他讲述道:“有几次打到危急的时候,就是这里的重炮起到了作用。有一次,日军打到河东,那边有个高地--白沙岭,我们是暂时失守,情况很危急,于是呼叫岳麓山炮兵支援,这边的炮弹呼啸着一颗颗打过去,就很快把敌人击溃了”。
长沙会战将士后裔、现任长沙市政协委员陈树在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处接受本台记者迟芳思的采访
抗战将领后裔陈树向本台记者常智峰讲述长沙会战中发生的故事
谜底揭开:赫石坡“防御工事”原来是重炮阵地
战中四次长沙会战,大大小小战斗无数,山上的炮兵多次给长沙城内盘踞的日军以摧毁性打击,令日军胆寒。岳麓山上的炮声已停了70多年,当年的大炮也早已撤去。但时至今日,这里还长眠着长沙保卫战中无数殉国的烈士,他们最终长眠在了岳麓山,他们守护长沙城西的这处制高点,俯瞰了长沙七十多年。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4-09 15:27: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