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援马团:虎头蛇尾的抗日表演
2016-04-20 17:22:3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韩戍  点击:  复制链接

  1931年11月26日,一则《青年援马团宣言》出现在《申报》上。宣言说:“同志们,同胞们,血钟响了,强盗已经闯到了我们的面前,敌人的刀子,已经搁在我们的头上,我们还能睡着做梦吗?还能坐视不理吗?醒吧,起来,赶快起来,冲上前去,自九·一八国难发生以来,残暴的日本,挟其无止境的欲望,侵占我土地,毁坏我文物,屠杀我同胞,扰乱我内地……我们还不觉悟吗?还能靠政府外交来解决,靠国际公理来维持吗?醒醒吧,不要老是做梦呵!我们要想保全国家,要想维持公理,只有起来誓死抗日。看呵!马占山将军,不是以一师一旅捍卫疆场,屡挫敌兵吗?……我们不忍国家沦亡,不忍束手待毙,所以纠合同志,组织自动赴东北援马抗日团,拿我们的才力去帮助马将军驱驰,拿我们的热血去与倭奴拼死活……我们只有去干干干,我们只有去杀杀杀,我们只有死死死!同胞们,愿意的来吧,来共同干去杀去死去……倭奴不去,誓不生还!”

  轰轰烈烈的出发

  青年援马团的组织者名叫张少杰,1901年生,湖南祁阳人,北京工业大学肄业后任职于奉天航空处,1925年10月考取第二批东北军官费生,赴法学习飞机专门技术。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东北沦陷,国民政府希望依靠国联解决问题,采取不抵抗政策。只有黑龙江省代理主席马占山积极率军抗日,尤其在江桥战役中,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浇灭了敌人的气焰。全国民众纷纷捐款捐物,或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支援马占山抗日。张少杰发起的青年援马团,是所有团体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张少杰发出组织援马团的宣言后,马上得到了沪上热血青年的回应。1931年11月21日,援马团成立大会在四川北路青年会举行,到者工商学界青年千余人。张少杰演说后是宣誓环节,大约160位青年刺破手指,滴血宣誓,表示捐躯赴国难的决心。24日,援马团召开了第二次团员大会,到者140余人,决定设置宣传、组织、训练、总务四股,活动经费由参加者先行垫付,日后再向各界筹款。当时,从广州起兵援马的张发奎正驻上海。张少杰前去面见请求机宜。张发奎问:“何时去东北?”张少杰答:“时间还没有确定。”张发奎问:“如果政府不允许你们北上怎么办?”张少杰答:“我们会徒手前去,死也要死到东北。”接着,张少杰又说:“我们赤手空拳,没有武器,钧座能否供给?”张发奎当场允诺赠予武器。

  援马团得到了张发奎的允诺,影响力大增。市民龚胜华认捐沪南区第六图土地一亩九分,各银行公会和地方团体也伸出援助之手,给援马团援款。1931年11月30日,第三次团员大会召开时,已经有五百零五人滴血盟誓。其中有“军事人才185人、政治人才59人、工程8人、救护3人、后勤15人,其中大学生39人、中学生82人、军警35人、医生9人、电讯人员5人、商人79人、其余是工友”。团部最初租赁沙商栈五楼活动,后迁入湖南制造局旧址办公。据报载,团部事务极为繁忙,团员或忙于宣传联络,或绘制标语,或组织训练等等。各种机构、团体、抗日大会纷纷请张少杰前去演讲,张少杰也乐于应邀,每天奔走于各处发为演说,成了报纸上的名人,忙得不亦乐乎。

  援马团成立后,每日在公共体育场从事训练,正式人数达三百多人。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便是示威游行。1931年12月1日下午二时,援马团在上海公共体育场集合,举行大游行。游行开始前,张少杰登坛演说,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耻辱,援马团将奔赴东北抗日,要将热血洒向东北,希望全国民众将来踏着援马团的血迹前进云云。随即,由民立中学军乐队做前队,团员戎装草鞋,扛着一口大红棺材,表示不打败日本誓不生还。据称,当时观者如堵,场面悲壮激烈。12月3日,援马团再次在公共体育场集会。会场悬挂着中山遗像党旗国旗,中间仍放着那口标志性的大红棺材,上面画了一个骷髅,并有“到东北去”的旗帜一面。张少杰再次演讲,表示决心赴死。时有记者采访,问何时出征。张少杰说,目前在与铁路局接洽,无论铁路局允许与否,将于7日到南京。在南京游行一周后,乘津浦车北上,到达东北参加抗战云云。

  四分五裂的收场

  12月9日,援马团从上海出发。300多名团员皆着戎装,以六人抬棺作为前队,自购车票准备登车。万名市民集结于上海北站,其中有白发父母劝独子回家,也有红颜挥泪送别情郎。铁路局接到政府指令,拒绝团员乘车,团员集体卧轨威胁。按理说,此举必定会使铁路局屈服,然而张少杰当场决定,全体弃车改为步行。对于坚持卧轨的团员,张少杰强迫其服从。援马团到达昆山时,铁路局已允许乘车,张少杰仍坚持步行。有团员表示异议,痛哭流涕而中途退出。团员抬棺到达苏州,民众在道路两旁迎候,甚至有人焚香顶礼膜拜。援马团在苏州四处演讲宣传,引得不少苏州热血青年临时加入。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徐迟,当时就读于东吴大学,听到宣传,偷偷加入援马团,担任了抬棺的重任。援马团过无锡,经常州,到镇江,处处停留,12月19日才到达南京。在南京停留十日,团长张少杰面见各种要人,参加各种活动,29日才登车出发。

  当时的报纸,对援马团曾有许多评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鲁迅以“不堂”为笔名,发表于1932年1月《北斗》杂志的《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一文。他说:“这以后的中国式的‘堂·吉诃德’的出现,是‘青年援马团’。不是兵,他们偏要上战场;政府要诉诸国联,他们偏要自己动手;政府不准去,他们偏要去;中国现在总算有一点铁路了,他们偏要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北方是冷的,他们偏只穿件夹袄;打仗的时候,兵器是顶要紧的,他们偏只着重精神。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吉诃德’的了。”在鲁迅看来,援马团的行为,实际如堂·吉诃德一样愚蠢。然而,堂·吉诃德是真诚的顽固不化,援马团却更为复杂。东北战事急如风火,张少杰却不准乘火车,步行去东北;东北冰天雪地,他们却单衣上阵。综观援马团的各种表现,会发现形式大于实际,尤其是团长张少杰,似乎抗战的动机并不单纯,态度也没那么真诚。

  果然,援马团到了北平,已经是1932年1月。该团并未直接上前线,而是停留在张少杰的母校———北平大学工学院(即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当局不同意学生上前线。马占山也通电关内,声言不需要学生军的支持。不久,淞沪事变爆发,部分团员认为,上海已经成为战区,在家门口即可抗日,何必远走东北?遂有部分团员南归。由此,援马团已经四分五裂,无形之中解散。徐迟与另两位成员希望去前线抗日,决定自行投奔山海关守将何柱国。三个人穿着军衣,在火车上遭到宪兵盘问。由于既无证件,又无官凭,最后被赶下火车,未能成行。至于团长张少杰,也率领几十人离开北平,不过未去东北,只是到达长城脚下———河北省抚宁县东北义勇军驻地,至于到抚宁之后的事更颇有戏剧性了。

  一生“不靠谱”到老

  事后,一位化名“马戏”的援马团成员写了一篇《援马马儿溜了缰,爱国只为爱作官》的文章发表在《文艺新闻》上。文中说:“人只剩二十余个,因为团长的亲信人和平时很满意的人,都派在后方做工作了,做什么则不得而知。团长只使一些非亲非贵的其他团员到前方,死了更好,他好向民众夸功,向官家领饷。再前进就是绥中前线了,虽然团长有皮大衣而且有以备逃走时好化装的棉袍,我们则帽、鞋、背心,仍一无所有。钱是我们团员募捐来的,他却拿去使用、摆阔。到了抚宁有人提议算一算账目,于是团长则说不便携带,麻烦得很,那些募捐的存根烧了的好。烧没有烧成,给我同一些人反对了。但,从此他竟显然敌对我们了,越恨我们了!今天派几个,明天派几个,穿着单裤出关去,不死当是命大!团长做了官了,升了第四路义勇军的总参谋长,他可以随便把人押到公安局或什么部队去。”他认为,援马团只是张少杰等少数几个人做的一笔投机生意,于是大呼上当受骗,逃离了援马团。

  另有一篇署名广仁、发表于《时时周报》的《援马团干些什么?》,也对援马团尤其是张少杰的言行进行了质疑。作者认为,参加援马团的成员,大多是真心抗战的热血青年,但团长却是个投机分子。大多数成员不主张步行,团长却坚持步行,如果一步一步走到黑龙江去,恐怕要三年的时间,还如何救国?援马团成立后,委任了许多顾问咨议之类的角色,表现出十足的官僚主义色彩。张少杰在上海、南京,不是今天谒见张发奎,便是明天觐见汪精卫、邹鲁,完全是在积累个人资本。张少杰四处演讲活动,实行的是“新闻政策”,目的是通过组织援马团出风头和弄一点钱。因此,严格来讲,团长实际是援马团中的“奸细”,希望团员联合起来纠正团长“这种可耻的行动”。

  张少杰也并未在前线久留。据其自述,一次行军途中马失前蹄,险些被日军俘虏,幸亏一位张姓的老大娘救护脱险。不过,这次马失前蹄导致身体伤残,只能离开义勇军,回到南京。其后,张少杰考入陆军大学,其后又入法国陆军大学深造。学成后,回国“参加全民抗战”。不过,既然“身已伤残”不能抗战,为何还可继续从军?被老大娘相救,也颇似演义小说中发生的情节。至于抗战中的张少杰究竟参加了哪些战役,取得了哪些战绩,至少从新闻上没有看到任何信息。从这个角度讲,他决非冲锋陷阵的军事长官,应该只是在后方担任参谋之类的角色。国共内战时,他担任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获少将军衔。1949年败退台湾,以中将军衔退休,终老于高雄凤山县。

  著名历史学家冯筱才曾在名文《近代中国的“僭民政治”》中认为,20世纪的很多政治行动都充满了表演性,冠冕堂皇背后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张少杰组织援马团,到底是真心抗日还是表演,不太好讲。至少从各种资料来看,其人的言行,用今天的话讲便是“不靠谱”。甚至到了晚年,张少杰也留下了许多“不靠谱”的记录。

  1993年,他在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我与邓小平的恩恩怨怨》。据其自述,他留法时与邓小平是同班好友,因政治立场不同而分道扬镳。这显然是自吹自擂。据《申报》显示,张少杰赴法学习航空,出国日期是1925年10月10日,舟车劳顿到达法国至少要一个月。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兼从事革命,1926年1月便离法转赴莫斯科。无论时间还是圈子,两人明显缺少交集。对张少杰这本书,研究者评价极低,认为“全书有着严重的武侠小说色彩,语句描写夸张,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大力宣扬国民党的正统地位,有时颠倒真相,因果混乱。”

  回顾张少杰组织援马团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会发现这段评价并不过分。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20 17:24: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百团大战打破日军 "囚笼计划 "

下一篇:中国留日学生曾发动“西安事变第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