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虎将、开国上将陈明仁:父子投身黄埔 均在21岁
2016-04-23 10:07: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贺蓓 实习生:刘锋  点击:  复制链接

  陈明仁、陈扬钊都在21岁投身黄埔

  陈扬钊在广州的居所,朴素宽敞,散发着黄埔的印记。毛泽东在接见国庆观礼代表团时与上将陈明仁握手的经典合照,摆在客厅显眼的位置。书橱里,装着有关父亲陈明仁和黄埔的诸多传记书籍。客厅橱隔上摆着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一张与黄埔校友最近一次合影在右边。

  陈扬钊听力不太好,超过一个小时的谈话,已显得十分吃力,但忆起黄埔往事,他立马挺直脊背,专注投入地诉说。

  陈明仁、陈扬钊,分别是黄埔一期和黄埔第十九期的学生,一对父子兵。许是巧合,他们投身黄埔的年纪,都在21岁。

  1924年春,21岁的陈明仁怀揣30元银洋旅费,投考军政部讲武学校。其时招生已停止,“开后门”招录他的讲武学校校长程潜,也是他的黄埔引路人。同年9月,讲武学校与黄埔军校合并。陈明仁成为黄埔第一期学生。25年后,也是这位老师程潜,与陈明仁一同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2年,中国3/4国土已被日军占领,陈明仁正率部抗击日军。21岁的陈扬钊在贵阳花溪高中毕业,询问在贵阳布防的父亲,“我参军好不好”,陈明仁很高兴地同意了。

  “父亲去黄埔是因为军阀混战,到处不太平。我是在抗日时期,当亡国奴,谁也不干。”背着十几斤重的米和衣物,他和100多名同伴一路翻山越岭,每天步行30公里,整整走了45天,从贵阳走到成都黄埔军校并入学。

  陈扬钊说,在军校受训时,吃饭、出操、走路、穿衣、立正都非常严格。“站的时候不挺胸就打,腿没靠紧就踢你,就跪下了。”

  “这个家族受到了父亲以及黄埔军校的影响,是从头到尾的,主要是爱国爱民。”陈扬钊说。解放后,他转业被分配到北京,在国务院人事局担任文案,此后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任职,1954年先后在广东省政协、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参事室任职至离休,在广州60年。如今,耄耋之年的他还常去黄埔旧址,也有台湾的同学回来找他叙旧。

  “成名”战

  惠州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亲发口令,“向陈明仁致敬”

  1972年陈明仁查出癌症后,曾总结说,“我这一生,做了几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一是打惠州首登城头;二是敢骂蒋介石;三是打日本没输过;四是守四平40天;五是湖南和平解放。”

  1925年1月,陈明仁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五营见习排长。

  当年10月强攻惠州,是第二次东征时的“硬骨头”,也是陈明仁的成名之战。这位刚刚从黄埔军校毕业9个月的弟子,性格倔强,不肯服输,骁勇善战,让蒋介石刮目相看。

  由于惠州守敌顽强,炮火猛烈,许多强攻登城的黄埔学生一个个中弹倒地,陈明仁最敬爱的团长刘尧辰也中弹身亡。时任连长的陈明仁决心以死报国,不攻破惠州城决不生还。

  身上带一支驳壳枪,4个手榴弹,手里拿着旗帜,陈明仁直攀云梯,跃上城墙顶。“到顶上后,首先以手枪向敌人射击,接着抛掷手榴弹,敌人猝不及防,立即四散。”在炮火的掩护下,他将旗帜插于惠州城楼,紧接着东征军顺利攻破坚城。当时在他身边的黄埔子弟,还有蒋先云、陈赓等。

  蒋介石从望远镜中见此情景,问举旗登城的人是谁?旁人告诉他是陈明仁。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召集部队讲话时,请陈明仁出列,蒋亲发口令,吹三遍军号,“向陈明仁致敬”,全体官兵举枪致敬,并当场升任他为第三营营长。

  此后,陈明仁被认为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蒋介石多次公开称赞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的一面旗帜”。

  陈扬钊说,惠州一战后,父亲青云直上,由中校营长,又升任黄埔军校上校大队长、上校团长,旅长,至1933年他已擢晋中将师长,时年30岁。

  顶撞“蒋校长”“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啊?你想怎样便怎样”

  这个蒋介石的嫡系“宠将”,也是军中少有敢于公然顶撞蒋介石的。

  1941年冬,蒋氏夫妇抵昆明后驱车西山,恰逢陈明仁部队在西山构筑国防工事,看见他的部队军容不整衣着破烂,蒋介石大为震怒,下令撤去其师长职位,调任为无实权的副军长,明升暗降,并把陈叫到昆明训斥。

  见面后,蒋很生气,责问陈明仁为何将士兵带成叫化子似的?公路上常有盟国人员经过,给外人看见有损军容国体。

  “我的部队衣服没穿好,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衣服是你发给我们的,质料这样坏,只穿一星期就破了。”陈明仁说,站在黄埔学生的立场,不愿意蒙混欺骗蒋介石。蒋见部下居然反过来批评他,大发脾气,陈明仁也横下一条心争辩。蒋介石以他侮辱领袖为由,要宪兵押解到重庆惩办,后来又改口说“你回去,下次再如此,我就要办你”。陈明仁不吃这一套,偏不走,“我如果犯了国家哪一条法令,应该办罪的,便请在这一次办,不要等待下次办。”一边说,一边将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的桌前一掷,“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啊?你想怎样便怎样,我现在不要这个官了!”

  两人因此闹不愉快,幸好有龙云、关麟征等在云南的高层人士劝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望蒋介石宽宏大量,平息了此事。这场风波很快在军中传开,陈仁明得了一个“傲上将军”的美誉。

  陈明仁也没有令蒋介石失望。

  1942年,陈明仁参加了中国远征军,率领部队反攻滇缅,屡战屡胜。1943年冬,在滇西缅北会战中,陈明仁以副军长名义指挥71军,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先后历经强渡怒江、跨越高黎贡山、松山大战、闪击龙陵等战役。尤其回龙山一战,陈明仁统一指挥陆军、炮兵和盟军所有参战空军,是远征军滇西反攻以来最干脆利落、酣畅淋漓的一次攻坚战。此役被美国随军记者作了长篇通讯报道,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致电蒋介石说,“陈明仁将军是中国陆军之名将。”

  回龙山战役后,陈明仁晋升为71军军长。他的自传里写道,“任71军军长后,对于作战特别认真,当时,凡是其他部队拿不下的任务,都由71军来担任。”对整个滇缅战局的扭转,陈明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陈扬钊的印象里,父亲陈明仁和日本人没打过败仗。“他人很机警很聪明。父亲的功绩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有一点肯定很少留意,那就是我父亲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战役,但从来没有挂过花。”

  湖南起义

  考虑到3000万的父老乡亲,他有不忍,“决不让长沙闻到枪声”

  蒋介石不知道,因其不能主持公道,陈明仁早已隐怀异志。陈扬钊说,父亲性格固执,好强,替蒋介石打了那么多胜仗,结果突然被撤职,那段时间非常压抑,他想不通。

  在自传里他写道,“我虽然当时对共产党没有认识,单独投降,心中还很畏怯,但我认为只要能够救人民、救湖南而牺牲小我以成全大局,我是愿意的。我下了决心之后,便向程潜主任保证不再变更,我个人内心也从来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和退步的想法。”程潜是他初入讲武学校时期的校长和老师。

  1949年8月4日下午,由程潜和陈明仁领衔,30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签署的“起义通电”正式发表,为人民解放军南下广东和挺进大西南打开了通道,毛泽东赞扬“义声昭著,人民欢迎”。陈明仁在自传里称,“在我人生的历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最光荣的一页,从此自己也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陈扬钊说,事后父亲有谈起起义的缘由。“蒋介石希望能在长沙再打一个四平街的保卫战。如果真的这样,整个湖南长沙损失就太大了。”考虑到3000万的父老乡亲,他有不忍,“决不让长沙闻到枪声”。加上蒋介石对他的不公待遇,逼得好强的陈明仁另找出路。“当时他压力很大。”

  陈明仁的家人,也经历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大转折。

  起义的前后两个月,是陈扬钊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生活条件艰苦是其次,更可怕的是我们性命堪忧啊。”通电起义后,国民党行政院彻夜开会,一日数电催将陈明仁的家人扣起来。情况危险,陈扬钊带着家人在安江、洪江一带东躲西藏、隐姓埋名,逃避追捕。国民党一个团挨家挨户搜查外来户,陈扬钊、陈扬铨两兄弟的家都被抄。

  “住过的地方不能回头。”那两个月,陈杨钊和十几口家人换了数不清的地方。“每天都提心吊胆,想着如何才能躲过国民党的追捕。”

  1949年10月20日,安江、洪江解放,在湖南长沙上麻园岭住宅阳台,陈明仁和妻子谢芳如接到儿孙安全脱险的电报,3个月来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身边陈秘书拍下这一画面,陈明仁在照片上写下:“儿孙陷匪区近三月迨安(洪)江解放后始得平安电报阅之喜甚。”

  陈扬钊说,当时与父母相见时眼泪直流。“本来想着万一,我们就同归于尽,回不来了,一家人死里逃生,太高兴了。”他记得,陈明仁也少有地深情,对他和弟弟说,“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这几个月真难为你们了,全家能安全回来真是万幸。”

  湖南起义,成为陈明仁人生的一条鲜明分割线。

  从戎50余载,前25年他在国民政府军服役是国军将领,后2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1949年9月,陈明仁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有,唯独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是第一个,你来了,代表性就全面了。”1949年9月中旬,毛泽东对陈明仁说。

  9月19日,毛泽东邀请陈明仁和程潜等人游天坛。到了天坛祈年殿,毛泽东特地从人群中召唤陈明仁:“子良,来,来,我们两个单独照个相。”历史留下的这张双人半身合影,也摆在如今陈扬钊的家中。合影后,毛泽东问陈明仁:“你准备放大加洗多少张照片分赠朋友?”

  陈明仁顺口说:“洗十打。”

  毛泽东风趣地说道:“少了嘛,洗五十打!这样就没有人说你被共产党软禁了。”

  1949年11月1日,陈明仁所部7万余人整编为两个军6个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铁将柔情

  “我父亲听我母亲的,感情好到我父亲离开我母亲一天,都要写信”

  这位一生戎马的铁血将军,却最听老婆的话。

  “本日芳如又未到,焦急之至,直到午后五时始接到巴东电报,她已抵巴,数日放心不下,今如释重负,办公也有心了,坐也安,睡亦安。”1939年10月25日陈明仁的日记这样写道。

  “我父亲听我母亲的,感情好到我父亲离开我母亲一天,都要写信。”陈扬钊说。13岁的陈明仁娶妻谢芳如,不离不弃被传为佳话,育有两子扬钊、扬铨。“我母亲是乡下女子,不认识字。结婚以后我父亲教她读书写字,直到我母亲能看书写字翻译电报,做我父亲的私人秘书。”

  惠州之战后,军中有人曾给陈明仁“做媒”,介绍廖仲恺的女儿,被陈明仁婉拒。“什么事都能答应你,这一件不能。”

  1951年4月,妻子谢芳如患癌症去世。陈明仁第二天赶到时,长跪不起,声泪俱下。他亲笔为妻子写挽联,左联“千里归来,竟艰一诀,从此音容长杳,除非梦里相逢”,右联“川年恩爱,永矢同心,若论伉俪深情,敢谓世间少有”。

  孙辈们对陈明仁的记忆,多是慈爱和疼惜,但要求严格,希望他们认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文革”开始后的1968年夏天,8个孙儿女到湛江与陈明仁共同生活了一个月,这是难得的聚会。夏季团聚结束,1968年7月6日陈明仁写给家人的亲笔信里说,“扬钊荣辉及孩子们:分别已经十五天了,还未接到你们的来信,真是时刻挂心不安,一行十人旅途平安否?荣辉病情如何?回到广州后生活情形怎样?镇京等五人何日离穗返杭?这些我都急于要知道的……”

  晚年的陈明仁生活低调。“作为上将,他从来不摆谱,去哪里都是一个人坐车或者步行前往。”陈扬钊说,父亲年纪大了反而话多一些,性格变和气,喜爱和家人聊叙日常琐碎。小时候则怕父亲,他平时没什么话讲,对人很严格,生气最爱“撇嘴巴”。陈明仁喜爱农活,晚年业余最大的爱好是种树种花种菜,还会自己熏制腊肉腊鱼,亲手制作酸辣椒、酸萝卜等各种湖南泡菜,备给儿女孙辈。

  1972年陈明仁被查出身患癌症,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辞世,终年71岁。朱德、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送了花圈,叶剑英、聂荣臻等参加了追悼会。

  魂归故里,与妻子合墓,是陈明仁的遗愿。2009年,经过一年的申请、审批,陈扬钊和弟弟陈扬铨把陈明仁的骨灰从八宝山迁出,与谢芳如合墓于长沙岳麓山。

  自评

  “我这一生,做了几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一是打惠州首登城头;二是敢骂蒋介石;三是打日本没输过;四是守四平40天;五是湖南和平解放。”

  ———1972年陈明仁查出癌症后,曾总结说

  家训

  “剃头匠是最好的工作”

  8个孙子孙女,有7个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实属不易,陈镇生、陈见苏还考上了清华大学。陈明仁曾教导他们:剃头匠是最好的工作,无论什么世道都有一口饭吃,劝诫孙辈们一定要掌握一门生存技能。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23 10:12: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林彪爱将、邓小平眼中的老虎李天佑

下一篇:为什么每部抗日神剧中都有一个日军“中国通”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