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意指由侵略者国家组织其占领地的民众,或投降的敌方军队官兵所组成的军队。在中国,伪军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汉奸。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地方杂牌军就有不少投日蜕变成伪军。在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中,伪军从东北开始逐步发展坐大,但是,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汪伪政权,始终不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当然也不能形成有效战力,因为伪军本来就来自地方军阀,他们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的生存主义。
伪军的末日
文/纪彭
伪军,意指由侵略者国家组织其占领地的民众,或投降的敌方军队官兵所组成的军队。在中国,伪军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汉奸。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地方杂牌军就有不少投日,蜕变成伪军。在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中,伪军从东北开始逐步发展坐大,但是,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汪伪政权,始终不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因为伪军本来就来自地方军阀,他们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的生存主义。
伪军逐渐形成4个较大的军事集团 :伪国民政府军、伪满洲帝国军、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军、名义上归属伪国民政府但却始终自行其是的华北绥靖军。即便在一个集团之下的伪军,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对于这些,汪精卫心知肚明。但他的伪政府实际控制范围不过南京和江浙小部分地区,广大地方只得实行自治。只要这些伪军名义上服从他的“正统”就好。由于不能整合,数量庞大的伪军不能形成有效战力。实际上,这样的“生存主义”战胜了“民族主义”的军事集团也不可能有什么士气。所以,相对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政府军以及日军而言,伪军只能生存在这些庞大军事武装力量的夹缝中,只能是日军的过河卒子而已。
到了1944年,日本明显大势已去,伪军头目们便开始找新的主子。自然最靠谱的是投奔蒋介石。抗战胜利,举国欢庆。伪军的最终命运也将到来。国民政府展开对伪军和汉奸的一系列审判。周佛海、王克敏等大汉奸和一批犯有累累血案的伪军高官送交军事法院。后经审判,陈公博、王揖唐、褚民谊、丁默村、伪第11军军长富双英、武汉绥靖公署主任叶蓬、伪华北绥靖督办齐燮元等人被判处死刑,周佛海被判处无期徒刑(后病死在南京第一监狱)。王克敏被押不久,即病死狱中。还有一些伪军,开始时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在内战中为蒋介石卖命。到1948年时,在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多数有伪军背景的杂牌军被消灭殆尽,大部分伪军头目不是被俘、坐牢、病死,就是被枪毙。
山头众多,一盘散沙——四股伪军集团的来源与派系
文/胡博
民国时期的军队派系多如牛毛,从大的方面来说,如蒋介石的中央军、李宗仁的桂军、刘湘的川军、龙云的滇军、陈济棠的粤军等等。细化的话,中央军可分为嫡系和旁系,其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派系,著名的“陈胡汤”,其中的“陈”指陈诚、“胡”指胡宗南、“汤”指汤恩伯,分别代表着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三大派。其余如川军,可细分出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诸派;湘军可分出唐生智、谭延闿、何键诸派。诸如此类,经常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自九一八事变爆发起,伪军就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史上无法回避的话题。在1931年到1945年这14年中,伪军从东北开始逐步发展坐大,最终形成了4个较大的军事集团。其一是以南京为首都的伪国民政府军 ;其二是以“新京”(今长春)为首都的伪满洲帝国军;其三是以张家口为首都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军 ;其四是名义上归属伪国民政府但却始终自行其是的华北绥靖军。在这数百万军队中,照样派系林立,纷乱繁杂,我们不妨试着一探究竟,看看伪军这个军事团体都是由何而来,其中到底都有哪些派系。
伪满洲帝国军
在苏军攻势下迅速瓦解
伪满洲帝国军是中国现代史上出现的第一支伪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边防军中一些素有野心的实权派开始实行“自治”,他们在日军的掩护下大肆屠杀抗日武装和民众,成为日军占领东北的帮凶和扶持溥仪登基建立伪满洲帝国的始作俑者之一。
在这些伪军中,实力较大的主要有如下数支 :其一为东边镇守使于芷山,拥兵4团。事变发生后,于氏发表“独立宣言”并自组东边道保安司令部,将部队扩编为6个团 ;其二为延吉镇守使吉兴,拥兵3团。事变发生后,吉氏主动联系日军,表示“坚决和日军采取合作态度,制止混乱局面的发生”;其三为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拥兵4团。事变发生后,张氏也发表“独立宣言”并自组边防保安司令部,将部队扩编为8个支队、2个独立团;其四为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拥兵5个旅。事变发生后,熙氏发表“独立宣言”并组建吉林省剿匪总司令部,委任赋闲军人于琛澄为总司令。
上述4大军事集团,再加上1932年2月被日军劝降的东北边防军代理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及所属6个旅、2 个独立团,构成伪满洲帝国军的雏形。1932年3月伪满洲国正式宣告成立后,5大军事集团按照地区划分为4个省警备军,它们分别是于芷山的奉天警备军(辖4个旅)、吉兴的吉林警备军(辖11个旅,包含于琛澄所部)、程志远的黑龙江警备军(辖7个旅,因马占山宣布反正,由旅长程志远接管未反正部队)、张海鹏的热河警备军(辖4个旅,初称洮辽警备军)。
伪满洲帝国军的军政部之所以这么划分警备军,一方面是让这些部队在自己的辖区内执行治安警备任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各军事集团的对外扩张,使这些新军头们能够避免因地盘而产生互斗,从而全心全意地去为“皇帝”服务。
为了更好地划分派系之别,免除各方内斗,伪满洲帝国军军政部又在1934 年 7 月 1 日将省警备军改组为军管区。伪满军政部还将扶持起来的蒙古王公贵族武装扩编改组为兴安东警备军(司令官绰罗巴图尔)、兴安西警备军(代司令官乌古廷)、兴安南警备军(司令官巴特玛拉布坦)、兴安北警备军(司令官乌尔金)。
由于伪满军派系的日益复杂化,主导伪满军的建设和训练工作的日军决定消除这种派系隔阂。从1936年开始,遍布伪满军各军事机构、部队的日本军事顾问开始了对伪满军的改编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办军官学校重新培训军官,并以重新筛选伪满军官为名,借口不符军官标准而淘汰了大量旧派军官。
与此同时,伪满军政部还在日本军事顾问的“协助”下,将原本的5个军管区逐渐扩编为11个军管区,将4个兴安警备军合编为1个军管区。对各军管区司令官多调任位高权虚的职务,使其享有一定的荣誉和待遇,对仍然可以利用的高级军官则予以打乱,分配到其他军管区服务。
为了压制残留在伪满军中的旧军官势力,日本还从伪满军中挑选一些年轻、在思想上靠拢日本的军官调往日本的陆军大学和士官学校学习。日军寄希望于这些军官学成毕业后能够通过伪满军事教育的方式来逐步消除伪满军派系隔阂,并进而形成一支“少壮派”来全面改革伪满军。令日军没想到的是,这些青年军官在军中根基并不牢固,部分军官甚至自组反日组织,更甚者已与军统取得联系。这些情况的发生,使日军没能真正完成原本的设想。
总的来说,经过日本军事顾问的不断改造,伪满军队是伪军各部中最“国防军”化的部队,也是派系观念相对弱化的军事武装。在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由于伪满军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派系团体,大量伪满军在苏联军队的攻势下迅速瓦解溃散,鲜有成建制接受国民政府改编者。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军
蒙、汉两军始终不和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前身是1933 年 7 月由日军策动、部分蒙古王公参与组建的伪蒙疆政府联合委员会,以及李守信的察东特别自治区。
1936 年 5 月,在日军的扶持下,上述2个伪政权宣告合并成立伪蒙古军政府(1937年10月改称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设首都在德化(即化德),后搬迁至厚和浩特(今呼和浩特)。由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简称德王)任主席,并与察东警备军(源自东北边防军的1个团)司令李守信共同组建军事武装。
伪蒙军初定编组2个军,第1军军长由李守信担任,第2军军长由宝贵廷担任。其中第1军,由原察东警备军改编成立,属汉人为主的军队,第2军计划由蒙古人为主,但即便在伪满军支援了大量蒙籍官兵的情况下,依然因兵员和装备不足等原因被缩编为师,宝氏降任师长,由德王兼任名义上的第2军军长。
伪蒙军成立之初,就将汉人与蒙人清楚地划分为2个派系。对此,以蒙人为主的伪蒙政权十分不满,德王等人一直试图弱化第1军,以突出蒙军。但因蒙军实力单薄,需要由汉军来继续维持政权的稳固,同时也需要对抗在察、绥地区的傅作义部国军,德王等人又不得不依赖李守信为首的汉军为他们效力。
李守信对于将自己的部队并入伪蒙政权,其实很不情愿,但既然是日方决定的事情,他只得遵照执行。两军合流之后,汉、蒙之争十分激烈。德王想要免去汉军的几名师长,改以亲蒙汉人来接管,李守信毫不示弱,进而发生了当蒙军被傅作义部包围而不去救援的事例。
有鉴于此,德王趁着1937年10月改组政权为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机会,宣布撤销第1军和第2军的番号,将2个军所属的10个师统归蒙古军总司令部直辖,由自己兼任总司令,李守信任副司令。
德王的这个做法,实有融合蒙汉两军的意图。等到1939年4月伪蒙政权再次改组(伪晋北自治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于此时并入)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时,德王成功使蒙军占据上风。但是,蒙军毕竟战斗力不强,不少蒙军在与傅作义部作战时一触即溃。因此,德王被迫继续倚重于李守信的汉军。在这种既想消除蒙、汉之隔,又需要依靠汉军来打仗的实际情况下,许多汉军部队建了又裁、裁了又建,最终不仅没能弱化汉军,反使汉军更加强大。
这种现象直到1944年日军强行干涉,才得到了改变。结果是李守信被架空,部分汉军师、团长或是调升虚职,或是“届龄退役”,或是因“暗通国府”被撤职逮捕。之后的伪蒙军队指挥权仍然只是在名义上听命于德王,实权被操纵在总参谋长宝贵廷处。抗战胜利之后,伪蒙军主力被傅作义收编为“自新军”暂编骑兵第2集团,由伪蒙军的创建元老宝贵廷担任指挥官。至此,伪蒙军才算得到了真正的“统一”。
华北绥靖军
只在名义上隶属汪伪政权
华北绥靖军的由来,源自1933年长城抗战后所签订的《塘沽协定》。根据协定内容,冀东地区被设定为“停战区”,区内不能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驻防。对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想出一个办法,从东北军中抽调出2个团改组为“河北省特种警察队”第1、第2总队,进驻“停战区”,以应对突发事变。
北平军分会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手握冀东2个行政区实权的是亲日派殷汝耕。在日军的大力扶持下,殷汝耕于1935年12月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将特种警察队扩编为拥兵5个总队的冀东保安队。“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名义上仍然属国民政府,但实际已经与独立无异。
这一时期的冀东保安队,多出自东北军,但却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第1总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长张砚田为首的爱国派,他们一直与北平军分会(后与冀察绥靖公署)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准备战地反正。另一派则是以第3总队长李海天和第4总队长赵雷为首的亲日派,他们紧密跟随殷汝耕,并且都做好成为“开国元勋”的准备。在此期间,赵雷因行事嚣张被国府暗杀,接替他担任总队长的韩则信依旧亲日,使冀东保安队两派之间依然势均力敌,互不相让。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时,张庆余和张砚田率部在通州反正,击毙大量日伪干部,使殷汝耕的伪自治政府遭到沉重打击,保安队也随之瓦解。
1937年12月14日,也就是日军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之后的第二天,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这标志着华北伪政权正式出炉。与此同时,临时政府治安部成立绥靖军,作为华北伪政权的军事武装力量。
这一时期的华北伪军来源较为复杂,主力源自原冀东保安队和伪满军抽调入关的一小部分“志愿官兵”,其余还有华北地区的国民政府军残部、地方武装,以及原北洋政府时期的大量失意军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治安部总长齐燮元、次长王永泉,以及参事秦华、高胜岳等人。其中齐、王两人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江浙闽军界颇具声望,秦、高两人则在奉军中资历颇老,在这些人的号召下,更多失意军人为谋发展而相携投敌。
由于正规军短期内还不具备成立条件,齐燮元等人便将建军重点放在成立绥靖军军官学校和宪兵学校方面,为绥靖军储备大量军事骨干,军事武装则由日军出面另组“剿共军”,并吸引了李福和、李台、李寿山等地方武装加入,以维持华北地区的治安,江、浙、皖地区的绥靖则由临时政府设立地方绥靖区及保安队来维持。这使华北伪军产生了两个派系 :一为齐燮元的绥靖系,一为李福和等人的“剿共”系。
然而“剿共军”很快就宣告瓦解,李福林的第1路在部属的反正下覆灭,李氏本人也被反正官兵击毙。第2路因兵力不足很快就被缩编为地方性的民团军。至于第3路,因内部纷争而自行瓦解。
在此情况下,绥靖系不得不加快建军速度,否则堂堂一“国”,竟无国防力量,说出去岂不笑话?1939年10月,在齐燮元等人的操持下,华北治安军(1942年12月改称华北绥靖军)宣告正式成立,辖3个集团(每个集团辖2个团)和2个独立团。
1940年3月伪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并入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但华北绥靖军仍然自成一系,受政务委员会节制,只在名义上隶属于伪国民政府军政部。至抗战胜利时,华北绥靖军已发展至14个集团、6万余人。
总的来说,华北绥靖军基本由绥靖系所把持,但是当晋绥军所属骑兵第1师和第4师奉阎锡山之命投降日军并改组为华北绥靖军第12集团和第13集团后,绥靖军随之产生了第二个派系——晋绥系。
有趣的是,绥靖系和晋绥系彼此之间并无纷争,至抗战胜利时始终和平相处各行其是,这在其余几个伪政权所属军队中是绝无仅有的。抗战胜利后,绥靖系的部队都接受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改编,第12、第13集团则重新返回晋绥军,被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改编为山西省防军。
伪国民政府军
无力消除的派系林立
1940年3月,以汪精卫为首脑的伪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汪精卫是政客出生,他并没有可靠的、长期支持他的军头,这使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几乎“无军可用”。
为了建立军事武装力量,汪精卫在日军的帮助下收容各方实力派。这使伪国民政府军的山头可以用“峰峦叠嶂”来形容。基本上一个部门、一个绥靖公署、一个方面军、一个军,乃至一个师都可能是一个派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伪国民政府军到底有多少派系。
伪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设立了参谋本部、军政部、海军部、军事训练部、参军处等几个重要军事部门。其中参谋本部由北洋政府时期的旧军人所把持,军政部由东北军系和西北军系分立,海军部由东北军系和闽系分立,军事训练部由东北军系所属的东北讲武堂毕业生把持,参军处则是各失意军头的聚集场所。由此可见,光军事部门的山头就多达6个。
在军队方面,汪精卫需要建立一支自己能够信任且愿意为自己卖命的部队。但在山头众多的军队中,汪氏只能利用这些军队,却无法信任这些军队。因此,他只能效仿孙中山那样从零开始建立“亲军”。
建立“亲军”的基础就是设立军官学校,为“亲军”培养骨干。于是,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应运而生,汪氏靠此陆续成立了3个警卫师,并起用在战场上与日军作战被俘的黄埔生来警卫师担任高、中级军官,以此培养出自己的“黄埔”系。
3个警卫师在官兵素质、武器装备等方面皆属伪军中的上上之选,因此在抗战胜利后,警卫师的主力被国民政府收编入王牌军第74军,另一部则成为新四军的有生力量。
在掌握军事武装之余,汪精卫也不忘发展情报系统,这就产生了以丁默邨、李士群为首的“军统”系。除此之外,伪国民政府军又以刘郁芬的西北军系和鲍文樾的东北军系最为可观。
在西北军系中,孙良诚的第2方面军、吴化文的第3方面军、张岚峰的第4方面军、庞炳勋的第5方面军,以及郝鹏举的徐州绥靖公署直属各师都属其中。这些人在冯玉祥的西北军时代互为同僚,在加入汪伪政权后虽然都属伪国民政府军中的西北军系,但都自行其是,互不相干。
伪国民政府军建军初期,东北军系中主要占据的是军训系统,大量东北讲武堂毕业生在这个系统中任职。该军系规模虽大,却并无实际兵权。这种现象直到1943年才得到改观。在这一年中,国民政府军所属第112师副师长荣子恒率领师主力投敌,被改编为第10军。在1944年的豫东会战中,又由2个团以及被改编为3个军,由于各级军官大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生,因此这些部队也都成了东北军系的中坚力量。
第1方面军任援道所部,原为华北伪军所设立的江浙皖各绥靖区所属保安队。华北伪政权并入伪国民政府后,被统一改编为7个师,由此自成一系。第6方面军孙殿英所部源自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这位以挖掘清陵闻名的老军头在民国军阀混战中三起三落,终于在伪国民政府军中站稳脚跟自成一系。
除了上面几支较大的派系外,还有第1集团军李长江的“苏北游击系”、第2集团军杨仲华的“江苏保安系”、武汉行营叶蓬的鄂军系、广州绥靖公署陈耀祖的粤军系、皖南方面军张昌德的川军系、第2军徐朴成的太湖系、第13军李宝琏的桂鄂系、第14军邹平凡、熊剑东的黄卫系等等。
对于如此众多的军队派系之分,汪精卫心知肚明,但他却无力消除。伪国民政府的辖境虽然拥有华北、华东以及华南的众多省份,但汪氏的实际控制范围仅有南京及江浙的小部分地区,其余各处名属南京“中央”,实则实行地方自治。汪精卫既需要这些自治力量拥护他的伪国民政府,也需要这些军队在名义上服从他所标榜的“正统”,以抗衡蒋介石。因此,汪精卫只能维持现状,直到他病死为止都没能有所改变。至于继任伪国民政府主席的陈公博,就更无能为力了。
综上所述,伪军虽然是一个庞大的军事武装力量,但因成分复杂派系林立,导致他们始终无法整合成一股强大的全国性武装集团。相对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政府军以及日军而言,伪军只能生存在这些庞大军事武装力量的夹缝中,只能是日军的过河卒子而已。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25 09:36: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