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之路:维新改革初见成效后的反西化运动
2016-05-06 14:08:10  来源:凤凰网 作者:兰台  点击:  复制链接

在去年的《重读甲午》系列专题中,有一期我们就谈到了,在明治维新这一大改革开始30年后的甲午战争前后,刚取得了一定成果的维新改革却不得不面临着一种逆向传统化的倾向。

因为明治维新是一个由上至下的改革,是因日本上层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在美国“黑船”来航的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承认日本已经落后于世界,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力推维新变法,全面向西方学习。如此巨大的改革并非是日本本身的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内生变化,因此,当30年后,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之际,改革本身与传统日本社会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了。

伴随着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启蒙运动带来的自由和权利意识,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热烈展开。争取自身权利的日本民众中不但出现了推翻专制政府的思想,还出现了否定天皇制的言论。同时,各种欧化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对日本传统落后的思维、风俗和习惯的否定也然很多遗老遗少忧心忡忡感到“许多贵重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这样,人们开始担心日本会为了达到独立富强而丧失它的“个性”。于是出现了对文明开化、自由民权运动的欧化主义的反动,这便是甲午战争爆发前后日本主流思潮的逆向运动--传统主义和国家主义运动。

对于日本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的学学技术和发展产业是不能停止的。为了解决由西方近代自由、权利主张而带来的日本传统社会的崩坏及造成的君民、官民的对立和社会思想的混乱,他们选择了鼓吹国家主义的道路。

他们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所以其逻辑结果必然是崇尚于专制和扩张。

之后,大肆宣传与民权思想对抗的国权主义。

民权思想崇尚个人的独立、自由与平等权利,否定君主与国家的绝对权力,主张上下分权。与之针锋相对,日本极力宣传的是将国家置于至高无上的伦理地位,奉为全部政治信仰的核心的国权主义。

国权主义否定民权,抑制和镇压自由民权运动,将个人置于绝对服从于国家、奉献于国家的伦理地位,片面主张个人对国家的义务与牺牲精神,排斥个体的利益与权利诉求,追求极端整体主义,无视个人的主体性与独立性。宣称国家才是第一性的,为国奉献是每个国民的义务,高揭起“爱国”的大旗。

同时,日本政府鼓吹日本的“独特性”,抬出儒家思想作为灵丹妙药,将天皇制国家奉为日本不可能改变的政治模式。他们将这种“较万国卓越”且“万古不易”的天皇制“国体”,吹捧为日本所独有、独享且引以为至尊至荣的国家体制。号召以“忠君”作为爱国的基础,用传统思想来维持社会秩序,并与之前的国权主义相结合,试图使民众绝对服从国家以及唯一能代表国家的具体形象--天皇。从而消解维新改革带来的民众的自由民主的要求。

1890年,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了《教育敕语》,忠君爱国被确认为教育的灵魂,“和魂洋才”成为教育的纲领。

《教育敕语》如此写着: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尔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广公益、开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朕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敕语折射着尊皇爱国的教育灵魂,而极端国家主义的道德教育则是这一灵魂的内核。敕语趣旨的重点置于“孝悌忠信”和“共同爱国”,特别主张把“共同爱国”作为主义推行。

而这段《教育敕语》,又是在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化的日本,凡是受到基础教育者都必须背诵,做到人人过关,个个会背的。

日后要求无条件“义勇奉公”为天皇献命献子孙的军国主义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日本人被“忠君爱国”的极端国家主义思想在小学已经洗了脑是根本原因之一。

于是,日本的近代化教育表面上是为了推行文明开化,以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素质,为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提供人才保障。进一层目的是利用以学校为主体的国民教育体系统一和控制国民的思想,灌输一元化的政治文化。而更深层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国民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导向绝对化、极端化。

对内,日本政府用尊皇忠君加国家主义向国民灌输一元化的政治文化。维护其统治根基。在对外时,国家主义的大旗依旧好使。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熏陶下,当时日本国民已经普遍开始相信政府宣扬的在国际上凭实力说话,有实力就可以恃强凌弱,为所欲为的观念。当时的著名思想家德富苏峰就宣扬“无力之公理不能战胜有力之强权。欲实现公理,须有使之实现之实力。”“强权即公理”的帝国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唯我为上、唯我独尊的极端自利主义原则成为日本民众心目中应该采取的对外原则。而动辄使用武力解决外交纠纷,对外要亮肌肉,用拳头说话也成为日本人心中的对外原则。目的皆为培植日本的实力,提高日本的地位,谋求加入世界强权秩序,并最终达到与世界万国对峙的日本中心主义目标。“布国威于四方”成为日本从上到下追求的对外目标。

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传统伦理道德和国家主义统一了国民对内与对外的认识,其结果自然大大激发了日本国民虚幻的优越感。一时间,对日本本国的自恋与自负,自崇与自圣成为潮流,“日本主义”大为流行。

日本主义的内涵是自认日本不是普通国家,宣扬本国正统、本国优越和本国中心主义、本国至上主义。大谈“国粹”优越。久已被虚置的天皇制国体及近代日趋尴尬“国学”,一时成为日本“国粹”的核心。尊崇天皇,独尊“国学”。令困窘中的日本人聊以自慰、引以为荣,形成了自负的优越感。

1897年(明治30年)成立的“大日本协会”在其机关报《日本主义》上宣称,日本主义的核心是“国家至上主义”,是“以国家为至上的人格化存在、以国家的兴旺发达为最高理想的主义。”

而被这种情结所渗透的国家主义,自然要流露出保守的文化自负意识,在心理上支持着日本国家主义日后走向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极端倾向。

为激励日本人的爱国精神和发掘国民的优越性,日本各方舆论开始将西方文明批判得一塌糊涂,甚至反对现代化。咒骂“文明开化”是“以美为母,以法为父,妄自移风易俗,骄奢淫荡。”还指责用外国的文物制度代替日本文物制度“有如去松叶而添竹叶,硬插异花异实”。旨在抨击、批判欧化主义,保存国粹的运动愈演愈烈,号召一定要保存、尊重日本的国粹。为此国民都应该具有民族自尊心、消除自卑感,以强硬的外交手段对付西方列强。最终日本发展成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立场,演变成狭隘的爱国主义。

刚刚靠着明治维新模仿照抄西方先进文明的余绪30年,并且还在学校里学习着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本,此时却开始鼓吹传统日本多么优越、西方文明多么低级,似乎已经忘记了黑船来袭被迫开国时传统日本有多么贫弱无能仅仅是不到半个世纪前的事情。

日本主义、国粹主义在日本政府刻意宣扬忠君爱国的日本传统道德庇护下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走上国家主义的不归路,终于在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兴起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这一切,中国学者有着精辟的总结,战前日本的“国家主义道德教育模式,不仅造成日本国民人格发展的缺陷,也形成了日本人所特有的立足于家族观念基础之上并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狭隘的爱国主义意识。”而这,正是培育出法西斯军国主义恶之花的思想土壤。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5-06 14:20: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华清池领兵“捉蒋”真相

下一篇: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之路:大正时代日本军国主义的肇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