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当天,家父陈修和正在陕西宝鸡勘查,准备新建兵工厂,忽然收到军政部兵工署长俞大维的急电,要他马上赶回南京。一年前他从法国军政部高等兵工学校毕业后回国,被任命为兵工署兵工研究专门委员,考察建厂事宜。那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西部内地新建兵工厂,以加强国防力量,准备抗战。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在三线建了许多工厂,想法如出一辙,但假想敌已完全不同了。
父亲到了南京,俞大维告诉他:“中日战事已起,新建兵工厂缓不救急,我国部分军火和大部分制造兵器的材料都需要从外国进口,而沪、粤等处海口将被敌人封锁,无法输入,惟越南海防有铁道通入云南和广西边境,可以补救这个严重问题。”当时国民政府已预见到敌人来势汹汹,战事将会出现很不利于我方的情况,必须未雨绸缪。俞又说:“已同法国驻华武官商谈过,我国军火有权通过越南,希望你偕同法国军火商龙东前往越南视察中越交通情形,期于一个月内返京。”那时欧洲尚未开战,法国仍与中国站在一个战壕里。
父亲接受了这项任务,当天就与龙东办好了护照签证,然后从上海经香港到广州,再乘西南民航客机飞往河内。那个年代沪粤不通火车,要乘海船到香港再转至广州。赴越的交通也不通畅,肩有重任的人可以乘坐飞机。交通的不发达,对敌人是掣肘,对抗敌也是极大的制约。
在河内,父亲和总领事许念曾、法商龙东到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府交涉武器过境的问题。那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越老柬三国称法属印度支那。在总督府主管的政治部长同意中国进口的军火物资从越南通过,但是拒绝德国制造的武器假道,他们想不到,不久之后自己会向德国人投降。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父亲对越南北部的交通情况做了详尽的调查,他发现海防港可以停靠万吨轮船,起重和仓库设备也相当完善,很有利于转运军火,而后的陆路运输就要靠铁路和公路。当年从海防到昆明已有滇越线,全长达八百四十八公里,但是越南境内是窄轨铁路,且山洞多、坡度大,每月运量只有一万吨左右,满足不了军事需要。好在从海防到广西边境还有一条铁路,长两百六十七公里,路线较平,无山洞,运量也大。
问题是铁路的终点在龙州左江上游的支流边,无法利用龙州左江的运输能力,父亲建议修建一条五十公里的铁路,连接同登与龙州。一旦这条铁路修通,军用物资就可同时利用水陆两条线,大大扩大运输能力。这是一个应付战时紧急需要的好办法,俞大维将父亲的报告转予何应钦和蒋介石,他们都批准了,并限令交通部在六个月内将龙州到同登的铁路修成,同时疏通广西的公路和航路。父亲在回南京的路上,曾拜访李宗仁,他也表示要尽力协助改善广西的交通,支持抗战。
然而这个建议却在实施过程中夭折。因为交通部在勘测时,发现这条线路山谷较多,工程较难,决定改修从同登经镇南关到南宁的南镇铁路,全长两百公里。父亲说,当时的交通部长张嘉璈不考虑战争的紧迫性,不相信中国人抢修铁路的各种办法,却要按照和平时期的思路搞大工程,依靠外资,先组建中法建筑公司(由宋子安的中国建设银行与法国银行团合资),谈判数月,1938年4月公司才成立。施工中,尽管这条铁路地势平坦,进度却十分缓慢,直到1939年11月,才修成一百公里的窄轨路基。铺轨尚未完成,日军已从钦州登陆,侵入南宁,又不得不仓皇拆除。
此路从批准到修建,白白浪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未对军事运输做出任何贡献。父亲以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有魄力批准一项非常规计划,而到了执行的机构,则既无远见又很贪婪,结果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像父亲这样身在国民党体制内的人,对宋家财团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特别是在战争期间随意干扰战略布局,也很是不满。
除了滇越、滇桂铁路和南镇公路,而后在中越交通线上起了很大作用的还有一条全长九百公里的公路。它从国内沿黔桂公路的车河,经东兰、田州、田东、天保、靖西到越南边境的岳墟,长五百公里;在越南,从海防、河内、高平到岳墟,长约四百公里。因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低,公路的修建可以发挥当地民众的力量,终于在南宁失陷前赶筑通车,虽然路面质量不高,但在日军侵占海南岛,封锁我沿海区域,以及南宁失陷之后,该路继续保持通畅,担负了重要的军运工作。
1944年冬,一台法制蒸汽机车奔驰在滇越铁路上。
抢运军火物资
父亲于1937年8月中旬回到南京,日寇已发动侵犯上海的战役,国民政府奋起抵抗,就是著名的淞沪抗战。军事当局意识到抗战形势的严峻,决定立即在西南地区建立国际运输机构,命令交通部次长曾养甫(后由宋子良负责)在广州组织西南运输处(简称西运处),担任进口军用物资的运输。父亲则代表兵工署与西运处联络,协同工作,并兼任兵工署驻香港办事处的主任,当时大家都认为香港不会轻易陷入战事,因而把基地设在那里。9月初父亲又回到广州,在而后的四年里,始终工作在军火运输的第一线,经历了许多惊险的场面。
抗战开始后,经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协商,他们同意调拨一批军火,援助中国的抗战,那时斯大林期望中国的抗战牵制日军的势力。这批军火在黑海某军港装船,秘密开赴远东,其中两艘轮船指定在海防转口,运入我国。船中有装甲车、火炮等大件,因准备随时交付部队使用,未曾装箱。不料在海防码头起卸时,被日军间谍发现,日本政府即向法殖民当局抗议,要求禁止运入中国境内。
法方竟然接受他们的无理要求,准备停止中方的运输。当时这批军火已装入火车(约两千吨左右),正要从同登卸下,经公路运入广西,得知法人禁止内运的消息,父亲他们赶快将火车从同登折回,改经滇越铁路,直运昆明。因动作迅速,法殖民当局的命令到达时,这列火车已离开了越南境内。当这批武器突然抵达昆明时,接收、保管均无人负责,父亲马上飞往昆明,与云南省主席龙云和航空学校校长商洽,暂由当地驻军和航校代为看管。父亲旋即飞回河内,处理其他滞留在海防的军火。
这批军火在昆明存放时,着实引起震动。据冯君锐回忆:市内拓东路古幢公园内存放了大量的坦克、炸弹、机枪等军火。一方面许多人未见过苏制的武器,停放的炸弹,大的每枚一吨,小的无数;机枪是叶片冷却的,使用弹带装送子弹,连兵工署的同事也没有见过;坦克约重十吨,装小炮、机枪各一挺。另一方面更担心,万一敌机空袭或不慎爆炸,半个昆明将成废墟。好在南宁新组建的特别大队车辆抵昆,五十辆新车,满载苏联的军火浩浩荡荡起运重庆。路上险情不断,凭着抗战的高昂热情和司机高超的技术,这批军火基本无损伤地抵达了重庆。
父回到海防后,因为尚有大批弹药卸置港口,被法人扣留,我政府同时向法国巴黎政府及印度支那殖民政府做了数次交涉,均无结果。根据中法条约,我国军火有权由滇越路通过,法方实属违反国际条约,经我方严重抗议后,才同意商量解决办法。他们提出表面扣留,暗中让中方采取走私的方式,由海防装入小舟,运至芒街,再转入广东边境的东兴。父亲与西运处的负责人宋子良同意了这个方案,宋还据实报告了蒋介石,中国军方迫不得已批准了这个方案。但此时军事形势更加恶化,日军军舰已停泊在钦州湾外,如果行动稍不机密,即有遭炮击的危险,后果不堪想象。
为了保证这次偷运的成功,父与西运分处处长汪英宾到沿线仔细考察,布置中越边境的接转地点,东兴沿线的竹木丛箐的荫蔽地带都被划作暂时存放弹药的露天仓库。转运时,海防港卸下的械弹装上木船,用小轮拖带,沿着海边,转入芒街内河,再驳上东兴江岸,运到预先指定的临时仓库。
如此昼夜工作,历时近一个月,才将三千余吨的械弹运入国内。在此期间,父亲与海防西运分处处长黄强驻守于越境内的芒街,汪英宾则驻守于我境内的东兴。父亲每日通过中越国界的大桥,往来两处,密切监视各方的动向。当时戒备极严,凡行踪可疑的外来人,均暂予扣留,待运输完毕,才予放行。其间也不时有险情出现,开始转运的前一日,日军忽然派飞机在距东兴二十余公里的白龙尾海角投弹数枚,幸亏都落在空场上,转运期间从东兴口外的敌舰上,也不时有炮弹飞来,但均未发生意外事故,大家感到十分庆幸,他们的成功行动得到嘉奖。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失陷,越南海防成为中国在太平洋上唯一可以依靠的码头。原来经过香港内运的公私物资,大量涌入海防,码头仓库货物充塞,沿江马路机器材料堆积如山,海防港务局因存货过多,无法疏散,竟限制货轮入口。我公私机关单位则竞相抢运,滇越、越桂铁路、南镇公路都成为转运的生命线。
为了抢到车皮,各种贿赂、公私不分、大发国难财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因国内各种机构纷纷到越南设置临时机构,一批商人也随之入越,河内突然间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一时间歌舞升平,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据说当时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曾三令五申要求大家检点,但是约束力很小。战争期间,很多人期望可以找到一个偏安的居所,即便是昙花一现。
抗战初期,兵工署曾定购一大批兵工器材和军火,那时留存在海防的机器材料尚有一万多吨。之前军政部已决定在昆明附近建立四个兵工厂,从东南沿海内迁的兵工厂也纷纷在黔桂两省寻地重建,设备材料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昆明、重庆的兵工厂均等待这批器材开工,而日军又派机炸毁了云南境内开远和河口的铁桥,导致铁路中断。俞大维鉴于情况急迫,报请蒋介石统筹运输办法。蒋命宋子良亲赴河内,主持西运处的工作。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亲自干预,派宋家的子弟坐镇,解决问题,体制的薄弱也可见一斑,好在宋子良不辱使命,抗战初期,西运处的成绩卓著。
父亲代表兵工署专设机构与西运处配合,铁路当局也要予以配合,公私物资凡经过滇越铁路,均由西运处统一调配。他当即决定所有铁路平车,全装兵工机器,直运昆明,而汽油、五金材料,亦列入优先起运。在铁桥修复过程中,因车辆紧张,宋子良与父亲只能乘汽油车到开远查看抢修情况。他们决定在铁桥修复之前,先将重要器材运入我过境河口储存,等待接转。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解决,法殖民政府还要从中作梗,他们看见中国的军用物资堆积在海防,早已垂涎。特别是机器设备,觊觎最久,其中多是德制设备,他们即宣布德国制造的商品不准通过,将大批机器设备扣留。事实上这些设备早于欧战发生前就运存于海防,等待转运。法殖民当局不顾事实,仍然视同敌货,企图没收。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交涉再三,法方才同意由行政院长孔祥熙在货单上签字,方可放行。
就在起运前夕,一日法军部忽派军官到海防仓库,借口军事需要,不许德制机器起运,一再交涉,毫无结果。父考虑到时间紧迫,不能再靠旷日持久的正式程序和谈判,遂即与法军部直接商量,凡同类的工作母机,其数量较多者酌借一部分给法军,其余的即由我起运,他们同意了这个决定。最终借给他们十几部新式铣床和其他零星机械,由法总督府与我驻河内领事馆办理正式借用手续。其余被扣的一千多部重要机器加速运到昆明,让各新办的兵工厂得以开工生产。事后父报告兵工署,重庆方面同意追认这个做法。父亲的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给上级留下了深刻印象。
遗憾的是,因滇越铁路轨窄(一米轨距),货车载重仅二十吨,隧道太小,不能通过大型机械。兵工署原来采购好的几部水压机无法运入昆明,又不能从广西运到内地。曾计划在我国过境的河口附近、红河边上设一分厂,但考虑军事风险,没有实行。这些设备一直弃置在海外,不知为谁利用?
从此之后,除法国制造的武器外,各国军火都不得假道越南,而法人供给的武器数量又少,因此从海外援华武器的途径就由滇缅公路取而代之,但是机器材料仍由滇越、越桂线转运。
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11月日军侵入南宁,南镇公路全线失陷,滇越铁路变得异常拥挤,当时滞留在海防、急待入境的车辆高达五千辆以上。幸好正在修建的田岳和河田公路,已接通越南的高平,虽未铺路面,仍可勉强通行。日军侵占龙州后,已无力前进切断这条新建的公路,但仍派机轰炸,阻挠行车。由谅山至高平的公路,因路面狭窄,只能单线行驶,法殖民当局还要规定每日只能通过五十辆车,限制中国的抢运。我运输车队虽时有损伤,仍坚持昼伏夜行,未曾间断。
抗战前后国民党政府修建了不少兵工厂,但从未计划自己设厂生产原材料,其需求全靠外国进口,父亲对这一点始终耿耿于怀。抗战爆发后两年,存货和刚进口的物资,几乎全部用尽,重庆各兵工厂急待进口的原材料开工,请求河内空运接济。但当时空运能力有限,而公路运输又有太多的规章,须分段接转,费时费力,且错误甚多。父亲与西运处商定,将急用的兵工材料装卡车百辆,由海防经广西的新公路直驶重庆,以应急需。兵工署对于如此长途行车,颇表怀疑,但历时不到一个月,凭着司机的勇敢机智,冒着敌机轰炸,仍安全到达,毫无损失。这种办法一致持续了三个月,直到中越交通线又被法方封锁。
在父亲的回忆中,对中越职工、华侨同心协力、昼夜工作,完成抢运任务,表示了深情地感谢。据冯君锐回忆,当年从香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招收、培训了上万名司机,由陈嘉庚招募回国的南洋华侨机工就达三千余人,保证了各条线路上五千余辆车辆的战时运输。
1940年6月,法军战败,法国政府向德国法西斯投降,但是法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府仍有相对的独立性。日本要求法在越的殖民政府停止中越运输线,并派人监视封锁中越边境,法殖民政府竟然接受了日本的要求。我存于越南的公私物资尚有十余万吨停留在海防各地,当时唯一的出路是转往缅甸,从仰光转运,谁知英国殖民当局也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国民政府本希望英法政府遵守国际条约,不至于投石下井,谁知结果如此!后中方也曾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转运,但进展不久,因日军继续进军而不得不停顿下来,至此中越交通线完全断绝。
据父亲回忆,从1937年9月到1940年6月,经越南和滇桂两省的铁路公路运入中国的物资约在四十万吨左右,其中除苏联援华的武器外,其余则以设备、原料为主,数量最大的是飞机汽油和其他燃料油料,极大地支持了抗战初期的战争。
日本投降后,陈修和(左五)赴越南进行接收事宜时和美、英等国代表合影。
中法日的角逐,越人的态度
日军兵临越南时,要求与法殖民政府签订《日法军事协定》,但法方态度暧昧,没有马上答应,中国政府则积极争取法方与中国合作抗日。当时中方驻越的机构推总领事许念曾面见印度支那总领事德古,探询他对日军的态度。德古提出:“假使法人抵抗日军的侵犯,中国方面究将给予怎样的支援?”领馆将此情况电告重庆政府,立即得到回电:“如法军与我合作抗日,我政府决定派九师兵力援助。”但是,法当局得到通知后,仍迁延观望,不做决定。
我驻越机关鉴于情况紧急,推举父亲飞重庆面见参谋总长何应钦,报告越南情况。经何转告蒋介石,要父亲于次日返越,邀请法方派军事代表到重庆面商。父亲赶回河内,即由许念曾面告德古,并留专机等候他的代表飞往重庆。经过半天的对话,法当局暴露实情,原来他们已准备接受日人的要求,拒绝同我国讨论合作了。
不久,日军由广西边境侵入越南。法军中的越南官兵,乘机革命,纷纷起义,于是日军很容易地包围了谅山。驻在海防的日舰也采取行动,日空军更是用法国制造的飞机,向海防、河内投弹。父亲说:“法国殖民者养尊处优,素无斗志,军事设施,只作镇压越南人民的工具,实无抵抗日寇的能力。并且外震日军的勇猛,内惧越人的革命,尤怕我军入越,华侨合作,法人地位根本动摇,所谓备战求援,不过是故作姿态,以欺骗国际视听,掩饰其怯弱而已。”
1940年9月22日,“法日协定”签字。日军由谅山、海防两处同时向河内前进。法当局通知我领馆:“已不能保护你们的安全。”我驻越各机关骤得这个消息,即与滇越铁路局协商,特备车辆,将中国驻越工作人员全部撤至老街,再转入国境。当时国境城市河口的铁桥已为我军炸毁,滇越铁路至此中断,一直到五十年代,该桥才由中越两国修复。
但中法外交关系尚未完全断绝,考虑到尚有三十万以上的华侨散处越南各地,领事馆负有保护责任。许总领事当夜会见德古,德古要求河内中国领事馆撤到顺化或西贡暂住。父亲考虑到存越的军用物资,已有一部分疏散在越南各地,可以乘此机会转口,抢运到仰光。父亲随即同领事馆的人员于22日午夜乘汽车南下,而入越日军即于次日进入河内,开始搜索我驻越公务人员和预备待命的员工,其中多有被敌军逮捕残害的。
父亲到达西贡后,收到河内的消息:我国原拟转口物资,因敌军初到,尚未完全查出,仍可运离越境。在敌军逼近时,曾疏散重要军用原材料一千吨,如钒铁、铬铁、钼铁、钼锭等,暂存于越北义安的边水港。这些物资,大战期间,势难再向国外购入。父亲马上急电香港西运处,请派专轮驶赴边水接运。随即得到复电,已租轮前往。父亲赶到边水,协同抢运。船刚出港,当地海关突奉法殖民当局电令扣留,然已不及矣!
但是在海防转运的货物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从海防装运转口的物资,乘日军登陆秩序紊乱之际,开出了几艘。但不久就被敌人察觉。有一艘被扣,强令将船内器材卸回,其余的就不能再动了。此后我存越物资,全被法人掌握,任日军予取予求。重庆政府对法殖民当局的违约行为,虽曾屡提抗议,但均无结果。
日寇侵入越南,占领海防、河内及附近重要交通地区,达到其封锁我运输线的目的。而侵占我南宁的日军,受到我游击队和恶劣气候的袭击,伤病累累,遂全部退入河内,集中整理,补充休息,而将中越边境交法军驻防,代为守御,脱离了与我军接触的困境。从此法军受日寇的指挥,成为日寇的仆从,俯首听命,与维希贝当政权,狼狈为奸,助纣为虐。日军不损一兵一卒,控制了北越的军事要地。
鉴于我国仍有大批物资被扣在越南,法国政府万难推卸责任,法国派驻重庆的代表乃与法驻越的殖民当局筹划,拟将我国物资转让,或运出一部分。父亲奉命暂留越境,待机洽商,并往来于西贡、河内、高平等处,调查可能抢运的办法。当时驻越日军仅据守战略要点,对于越南民政表面上不加干涉。且汪伪政权已派员入越,设立机构,拉拢华侨,只要不是重庆政府派的人员,中国人尚可自由通行。父亲则改易姓名,另换护照,往来各地,且均于小站下车,再换车到达目的地,故始终未被敌人发觉,未遭其毒手。
日军侵占越北后,更要求占据全越的军事基地。法国维希政府于1941年7月23日签约承认,日海军即将陆续在沿海登陆,中越交通线已处于绝望形势。父亲将此情况电告兵工署。当时父亲还兼任香港办事处副处长,原任处长方兆镐调赴仰光,俞大维急电父亲赴香港接替。他遂与7月28日由西贡乘轮赴港,结束了他自抗战开始到越南建立中越交通线的工作。
在这里要提及的是越人对日军入侵的态度。当日寇开始向越北进攻时,利用越人的反法情绪,鼓吹黄种人团结驱法。曾有一部分越南人受骗,为日军利用。当时,父亲讲过一个故事:他从西贡赴河内的途中,在一个旅馆里用午餐,一位越南服务员很殷勤地招待他们。得知他是中国人后,诚恳地说:“我们是同族兄弟啊!我在下个月就要到河内日本军营里从军去了。”父亲很惊异地问他为什么。他愤激地说:“我们受了法国殖民者长期的压迫与残杀,不能再忍耐了。我们要联合日本人把法国人赶出去。我们同日本人都是黄种人,中国同日本为什么不能合作?”父亲很同情他的反法热情,但是他不了解日本军阀的侵略本性与残酷。父亲举了朝鲜和中国历史上的事例,以及最近日寇在中国的罪行,劝他不要受日本军阀的欺骗,告诉他越南人民不久就有解放的机会。最后他同意了父亲的意见。
在以后的四五年中,日本军阀帮助其法国傀儡安定越南局势,越人受日法殖民主义者的双重压迫与剥削,过着非人的生活,发生了饿死两百万人的惨剧(“对于1943年到1945年这场大饥荒究竟导致多少人死亡,说法不一。最保守的估计是40万,法国驻越南总督让德句在其回忆录中认为,死亡人数大约为100万。而越盟领导人胡志明在1945年9月2日发布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中,宣布总计有200万人死于这场严重的饥荒。”[林爽喆《二战时日本占领越南曾让200万人饿死》,人民网-环球时报,2014.6.2]“1940年秋,在日本法西斯侵入印度支那,增辟了一个进攻盟国的军事基地时,法国殖民主义者却屈膝投降,打开我国的大门迎接日寇。从此,我国人民被扣上双重枷锁:法国和日本。我们的人民更加贫苦。结果是,去年底到今年初,从广治到北部饿死了二百多万同胞。”[《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5-10 11:18: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