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纪要
2016-07-25 15:30:16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4-21  耿化敏 李丽忠  点击:  复制链接

  2015年4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革命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党委书记副书记吴付来出席会议,并会见了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和机构,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北京日报社理论部、前线杂志社、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等期刊、媒体,以及校内外青年学者共100余位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学者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中国抗战史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总结概括了其在论著出版、史料发掘整理、研究新见解、国际学术合作等方面的新成就,认为中国抗战史可以划分为抗日战争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史两个范畴,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的学术领域,既与现实有密切的关联性,又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并在网络、通俗写作的介入下呈现出复杂的形态。以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1995年为界,此前以揭露日本侵略罪行,歌颂中国抗战为研究主题,此后则逐步拓展为抗战与民族复兴的主题。与会学者还评估了台湾地区的抗战史研究的新动向,中日韩共同历史研究的新进展,海外中国抗战文献的搜集和中国抗战的国际评价等重要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既要看到抗战史研究的成就,也要检视研究的不足,如重大研究突破仍不多,缺少综合性、高水准、得到广泛认可的抗战史著,在军事战争、高层政治、制度史、沦陷区等研究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能够熟练利用外文文献、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还很少,知名学者投身抗战史研究的人不多,等等。

  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中国抗战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抗战是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枢纽。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内部整合的历史过程,为战后国共两党的竞争提供了历史契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学术界应在历史认识交锋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从民族史观和世界历史视角出发,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反法西斯大国地位的研究方法论,不断提升中国抗战史研究的境界。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决策、行为、地位和作用,是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与会学者既讨论了中共在抗战中提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追求民主、开展游击战、建设根据地、发展正规军、以土改动员民众、提升文化民族性的历史贡献,又运用包括蒋介石日记在内的史料讨论了蒋介石、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对日决策体制、抗战建国目标、侨务政策和正面战场诸问题,并从美苏英三大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角度讨论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与会学者强调,只有沉潜史料,扎实研究,深入推进,方能探求历史本质。

  如何深入研究日本战争罪行和抗战历史记忆,是研讨会的又一关注点。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了“慰安妇”、南京大屠杀和东京审判,检视了南京大屠杀在中国历史教育中的新进展,从日本战争纪念馆的角度审视了日本人的历史记忆。相关学者和媒体指出,日本政府文献、日军慰安所文献、吉林省档案馆文献和日军老兵回忆已经构成了历史铁证,“慰安妇”申请世界遗产记忆名录,筹建“慰安妇”资料馆、陈列馆、纪念馆和网站等相关工作已在推进中;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国家公祭与中小学公祭读本和新媒体传播,构成中国抗战历史教育的重要通道;抗战老兵的口述访谈已有成就,仍刻不容缓。与会学者指出,国家外交、学术研究和民众感情三个层面的相互交错,造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学术界应明确自身定位,着重从研究角度看待两国历史问题。

  在讨论互动环节,与会学者和师生围绕国共与抗战、淞沪抗战、豫湘桂战役、抗战老兵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副院长辛逸教授总结了研讨会,强调本次研讨在史料发掘、实证研究、多元研究视角、构建历史记忆等方面的成就与启示,充分体现出与会学者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

  “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策划推出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早召开的高层次抗战史研讨会之一,云集了党史学界章百家、谢春涛、任贵祥、史桂芳,近现代史学界杨天石、步平、吴景平、汪朝光、金以林、臧运祜、王奇生、刘一皋、李金铮、黄道炫、苏智良、程兆奇、张连红、岳谦厚、黄正林等一批专家学者。此前,研究院以“胡华大讲堂”和“前沿讲座”为载体,先后邀请了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步平研究员、荣维木研究员发表演讲,在校内产生良好影响。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25 15:31: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独特功勋

下一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大事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