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武器出现之后,如何能使其连续发射,是许多武器发明家的梦想。19 世纪中叶之后,出现了一些使用多支枪管将枪弹逐发击发的机枪。旧中国的金陵兵工厂曾仿造过其中的两种--10管加特林机枪(Gatling Gun)及4管诺登菲尔特机枪(Nordenfeldt Gun),另外较有名的两种多管枪是哈其开斯 (Hotchkiss)机枪和加得纳 (Gardner) 机枪。以今日的定义而言,这些都不算是机枪,因为它们是用手转一下扳手,击发一次,连半自动都说不上。但是在当时,由于这是惟一可以持续射击的武器,因而被视为犀利的军械。
英籍美国人海勒姆·S.马克沁(Hiram S. Maxim,1840~1916),原本不是武器专家,1882年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开始枪械研究,这个劝说不但改变了马克沁的一生,也改变了武器发展的历史。
马克沁从一开始就选择自动武器作为研究方向,他认为没有人成功地研制出自动武器,因此这个领域是完全开放的。到1884年,他已经提出多项专利,涵英国政府两挺马克沁机枪,由此开始了他作为军火制造商的事业。
马克沁对现代自动武器的贡献,除了研制出第一支完全不靠外力、而利用火药燃气能量来完成自动工作的武器外,他的发明还在以下方面具有长远的影响:
(1)供弹系统。在此之前,惟一有效的供弹系统是插入式弹匣,由李氏(James P. Lee)改良完成。马克沁第一次使用了弹链系统,并成功地研制出对应的机构来完成进弹、抽壳、抛壳的动作,使得自动武器的火力持续性大为提高。
(2)水冷式系统。在冶金技术得到重大发展之前,他发明的水冷式系统,利用沸水在常压下不会超过100℃的特性,使枪管在武器持续射击时不致过热,非常简单有效。
(3) 证实了不须外力的自动武器的可行性,从而促进了自动武器的迅速发展。
(4) 永远地改变了步兵战术。马克沁机枪号称战争史上杀人最多的武器,由于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得步兵战术大为改变。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与步枪膛线的普及,可称得上是军事史上改变近代步兵战术的两大重要因素。
马克沁机枪的枪机与现代枪械上常见的枪机不同,较复杂,包括供弹、击发、抛壳组件,而闭锁则依赖一个肘节式的机械装置。其原理类似于手关节(在伸直时阻力最大),即在枪弹击发时,肘节是直的;在枪管后坐时,弯曲并提供足够的空间使枪机离开枪管。
马克沁机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击发后,枪管、枪机一起后坐,推动曲柄,使曲柄顺时针方向回转,带着枪机加速后坐而开锁。枪管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复进,枪机后坐到位后,复进簧力使曲柄反向回转,推动枪机复进到位而闭锁。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交战各方都用本国兵工厂生产的马克沁机枪参战。如英国的维克斯父子-马克沁公司(Vickers, Sons & Maxim)、俄国的图拉兵工厂(Tula Arsenal)、德国的德国武器弹药兵工厂(DWM-Deutsch Waffen und Mu ni tions Fabriken),都各自生产马克沁机枪,这也是空前绝后的。
俄国是世界上生产马克沁机枪最多的国家,从1905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数量超过了60万挺,包括各种 1917年,德国又在上述机枪上进行改良,试制成功MG08/18式马克沁轻机枪 --这是一挺气冷式机枪,但是还未投产,战争即告结束。在二战之前,德国采纳了通用机枪的战术概念,不再生产、使用专用的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在中国
旧中国,位于南京的金陵兵工厂,简称宁厂,首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为两江总督李鸿章所建,抗战时改名为第21兵工厂,该厂自始即是中国主要制造火药、火炮和机枪的兵工厂。光绪十五年(1889年)金陵兵工厂即仿造出马克沁重机枪,但是当时并未进入批量生产。 1914年2月,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德国马克沁重机枪,并取名为“华宁”,在生产300挺之后,于1921年停产。
1915年,大沽造船厂依照所获得的德国新式马克沁重机枪进行仿制,1916年仿制成功,受到海军部嘉许,令其扩充生产。
1934年,国民党政府从德国正式引进马克沁重机枪的图纸,交由金陵兵工厂生产。这一事件可从当时任兵工署制造司司长杨继曾和兵工署技术司兼司长俞大维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查出。
杨继曾1935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重机关枪宁、汉两厂共造576挺(无加造)。谨查马克沁重机枪一项,已将德国兵工署赠送之全套工作图样,交宁厂仿照改良,本年底可开始呈缴修正新品,……惟制造能力,每月可至36挺……。”
俞大维1935年度工作报告提到:“……马克沁式重机关枪之全套工作图样,系由德国兵工署赠送,已交宁厂根据小项图样,将现造之同式机枪,陆续改制,约计十月间可交新出品……。”
仿制成功的马克沁重机枪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定型,被称为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从1926年至1948年,共生产了35 272挺。
在抗战开始前后,兵工署曾计划采用丹麦的麦德森机枪(Madsen),该枪属于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并设立51兵工厂专事生产。但1940年6月,全套刀具及图样在滇缅公路西南运输处被炸毁,所以只好仍旧回头生产捷克式及二四式。
二四式重机枪的序号,使用1个英文母和4位数字,到目前为止,只见到了C 字头。据此推算,其最大数量为29 997。
但表中统计的产量超过这个数量,因此这个序号系统可能不是从开始生产即采用的。
抗战期间,平均每月战损119挺重机枪,生产补充量为195挺,为损失量的1.64倍。1937~1944年,仅21厂即生产了15 005挺二四式重机枪,足够应付前线作战需要。即使在1940~1941年间,滇缅公路被切断,外来物资供应枯竭,一切军械生产均面临困境时,二四式重机枪仍维持相当高的产量。
根据“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时我国现用各种枪械一览表”所列,当时使用的重机枪主要为卅节式 (勃朗宁机枪)和马克沁式。生产卅节式的有汉阳、华阳、上海等兵工厂,生产马克沁的有金陵、巩县、大沽、福建、湖南及山东等兵工厂。其中巩县兵工厂所生产的,称为俄式双轮七六二机枪,仿造俄国1910式,其枪架带有双轮,使用7.62×54mm R枪弹,是中国惟一生产不同口径马克沁重机枪的兵工厂。抗战初期,巩县兵工厂改名为第11工厂,汉阳兵工厂改名为第1工厂,两厂之间进行业务调整,第1工厂的机枪交给了第11工厂,由此第11工厂开始生产卅节式重机枪。
另外两种大量使用的重机枪是捷克的ZB-37及法国的哈其开斯。ZB-37来自生产ZB-26的捷克布尔诺工厂,在抗战前旧中国进口了1000挺左右,大部分配发给了各地的中央军。这是一种较先进的重机枪,枪管可快速更换,采用气冷式,使用金属弹链。
1942年2月,21厂完全依照规定公差,再次对马克沁重机枪进行改进,目的是使枪机内各零件均可互换使用,1943年11月开始出品。除枪机正身标有枪号外,其余枪机内各零件均不再标枪号,表示彼此均可互换使用。
1943年8月13日,昆明步兵训练中心的美国驻华兵器官李查森上尉(Capt. WmW.Richardson, Jr.)提出一份在训练中心使用中国武器的报告:“……我们一共接收了23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批枪的抛壳挺发生了很多严重的故障…… 一共更换了186个,其中有179个完全损坏。……另一个经常损坏的零件是击针,一共更换了35个。……枪管部分,虽有严重的腐蚀情况,但是仍能满意地使用。……”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生产的各种零件在原料、热处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945年,兵工署在年度报告中提出为了适应寒带作战需要,应开始研究气冷式重机枪,同时将缴获的2 000挺日军九二式气冷式重机枪改为七九口径(即7.92mm口径)。
1946年国防部第6厅国防科学研究发展年报称:“……我国国防重心已移向北方,为适合北方气候起见,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实有改为气冷式之必要。……研究结果试造完成,试射结果良好,连续射击5 000发,效果甚佳。每分射速为650发。”根据台湾联勤厂的资料,该型称为三六式马克沁重机枪。
1947年7月,21厂受命每月制造50挺气冷式重机枪,当年生产500挺,同时水冷式重机枪为每月300挺。1948年上半年的生产报告中称,21厂生产了350 挺气冷式重机枪,同期生产了1600挺水冷式重机枪。由这些数字来看,气冷式重机枪的总共产量可能在1500挺以下。
1948年兵工署的研究发展项目42-2-22中,曾提出:“气冷式马克沁重机枪,经研究改良,如不用脚架,可代轻机枪用;质量由31.7kg减至15kg,其扳机位置亦由枪尾移至机匣下方,瞄准射击姿势可与捷克式相同。”由于1948年11 月30日人民解放军攻入重庆,21厂被西南工业部接管,因此这个想法并未实现。
马克沁机枪特点
重机枪配在第一线,不但能发挥火力,还有一个重大的心理激励作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由于重机枪杀伤力极大,又被称为“魔鬼的画笔”,是交战双方优先摧毁的目标之一。在“淞沪战役”中,日军常常调用战车防御炮来对付国民党军队的重机枪。而重机枪又必然位于第一线,配属步兵单位,因此一场战斗下来,一个师十之八九的重机枪往往都遭击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重机枪的角色介于枪和炮之间,因此,德国的每一挺08式重机枪都配有光学瞄准镜,还可以配装间接射击装置。所谓的间接射击,也就是如同炮兵以曲射来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打击区。作战之前,需先设定好打击区,在固定的方向设立标竿,作为瞄准方向的依据。此外,己方阵地的高度、目标区的高度、使用的弹药、风向等,都要列入考虑因素,因此重机枪阵地的指挥官,必须进行反复的计算,以确定机枪的仰角,待敌军一进入打击区,立刻以猛烈的火力袭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此种功能已经逐渐被迫击炮取代,因此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没有装光学瞄准镜或间接射击装置。
水冷式机枪只要冷却水筒中有水,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在射击时,枪管两端会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却水也不是循环的,射击前装满,作战时随时要在冷却水筒中加水。实际射击时,要打上二、三个弹带,才会有蒸汽泄出。
装在套筒前下方的长橡皮管是用来引导蒸汽的,将水蒸汽引入水柜中,水柜中的冷水会将其冷却,不使它泄入到空气中。因为在寒冷地带,泄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汽会马上形成一团白雾,不但阻挡了射手的视线,也易暴露我方重机枪阵地的位置。
二四式的枪管直接浸在水筒冷却水中,因此水筒的密封完全靠枪管两端密闭,如果完全封死,枪管不能自由后坐,也就不能工作;若是不封起来,枪管一旦后坐,水筒的水会大量涌进机匣。因此在枪管及助退器后端要用密封细绳绕起来,就像现今封水管用的密封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射击时水筒不会漏水为准。
水冷式另一个问题是水源供应,连续射击时,每打完一个弹带,就必须加水。在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大约打二、三个弹带,由于机件膨胀,机枪会停止工作。另外一个问题是枪管内膛,在没有冷却的情况下,内膛会受到严重磨损。而在酷寒地带,水结冰也是一个问题,通常需加防冻剂,常用甘油或酒精来改变水的冰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也有用烧煤的套筒,加装在冷却套筒之外,随时保持备战状态。紧急时,也可以隔一阵子就打一个点射,让冷却水不致结冰。
重机枪弹使用sS型重尖弹,采用船尾形结构,弹头质量12.8g。一般不使用普通尖弹,因为其弹体较弱,承受不起猛烈的机械动作,容易产生故障。这两种弹的枪口初速亦有很大差别,弹道迥异,因此弹着点相差甚大。
二四式的助退器之前,装有一个圆铁片,这个铁片用来遮掩助退器的火焰,使敌方无法判别重机枪的位置。喇叭形的消陷器则是用来减少枪口火焰,不致妨碍射手视线。
帆布弹带可装250发枪弹,装在一个木箱中,可重复使用。在当时各国纷纷改用金属弹链时,二四式并没有使用金属弹链的记录,1948年曾试制丝织铜夹弹带。新中国成立后,将二四式改膛使用53式枪弹(7.62×54mm R枪弹) ,弹链也换用苏式的SG-43 郭留诺夫金属弹链(也用于PK及PKM系列机枪)。由于二四式的供弹机构有一个压指,在使用帆布弹带时,枪弹抽出,弹带可以压平,压指可以完全下压,连同拨弹机构下降,夹住下一发弹,因此使用俄式金属弹链时,要将弹链反过来,开口部分向上,使压指可以下压到开口槽中。
二四式的拉机柄与现代枪械不同,在上膛时是往前推的。其供弹机构由左走钣推动,拉机柄与供弹机构并不相连,因此其供弹过程较复杂,连发装填的动作如下:送入弹带,向前推拉机柄,向左拉进弹带,释放拉机柄,再向前推拉机柄,向左拉进弹带,释放拉机柄。若是省略了第二个“向左拉进弹带”的动作,机枪便只能进行单发发射了。射击时,左走钣后退,带动拨弹板,使其横向移动,将下一发枪弹送入供弹位置。
二四式的扳机是相当独特的,一般马克沁机枪采用压板,左手拇指要推开保险,右手姆指压扳机击发。1936年金陵兵工厂采用了当时德国最新研发的扳机装置,在双把手前各有一垂直的连动杆,任何一边往后拉,都可以击发,其动作简单且自然,当时称为单手操作扳机,所有的二四式都采用了此项装置。
二四式重机枪结构看上去简单,但其实有许多小零件,尤其是枪机。像手表一样,任何一个小零件出现故障,整枪即不能工作。因此每一挺二四式配发两个枪机,除了序号之外,并注明A和B。若是出了问题,可以马上更换,时间允许时,再将枪机分解,排除故障或更换零件。
新品每六挺中有一挺加配有高射接杆、环形表尺、肩托等,可改换为防空射击之用。
二四式的脚架是个庞然大物,即便如此,如果不将脚架固定,并用沙袋增强,射击时整枪仍会逐渐后退。为了形成打击区,重机枪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作战中,重机枪不像轻机枪,可以灵活调整方向,因此事前的战场距离测量、装定分划都很重要,可是若是机枪位置移动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失去了作用。
脚架前方有装防护盾的卡槽,但是旧中国并没有制造或使用防护盾的记录。后脚架中可装备用枪管,水平射界支架下有备用枪机盒,坐垫下有工具盒、皮漏斗、小零件及工具等。二四式脚架仍是老式的前二后一,并有坐垫,其设计即是让射手坐着射击。二战以后,战场火力大增,各国纷纷改成前一后二的设计,取消坐垫,主要的射击姿势改成卧射。三六式的脚架即改成前一后二的型式。二四式脚架也可以放平,不过后脚架会卡在中间,射击时还会振动,想来不是很舒服。
中国制造马克沁机枪的历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1935年,马克沁机枪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但这是中国已经掌握的技术,当时虽也想改造勃朗宁及麦德森等机枪,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所愿,八年全面抗战中,靠的仍是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二四式的原型是德国DWM公司1909年的出口型,其定型较晚,吸收了各国实战的经验,取长补短,枪机改成容易拆卸的型式,三脚架采用了德国的1916 年式。在兵工前辈们,尤其是金陵兵工厂的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了马克沁机枪中最优秀的型号之一,可靠性极高,与列强出品的不相上下,可称得上一挺世界级的武器。
国民党到台湾之后,由于失去了生产马克沁重机枪的21厂,同时重机枪的角色也已不太重要,没有再行建立生产线,但随部队抵台的一些马克沁重机枪依然在第一线部队服役。在换装美式装备的过程中,逐渐被勃朗宁1919A4(俗称三○机枪)及勃朗宁M2(俗称五○机枪)代替,二四式遂成为博物馆的展览品。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并逐渐将其改为发射苏联7.62× 54mm R枪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仍为第一线部队的主力武器。后来曾经将一些马克沁重机枪供给越南,主要作为防空用途。据美军的数据显示,在亚洲的各次冲突中,多有二四式的参与,这也是二四式耐用可靠、效能卓著的明证。
美国在1980年代曾从中国进口了一批二四式的套件,有25挺由美国枪支制造商重新整理、制造组装,在联邦记载有案,目前都在民间个人收藏者手中。198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法令,明令禁止新机枪转入私人手中,因此再也不会有新制或组装的二四式机枪了。
新中国成立后,21厂改称456厂,曾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由于自1953年开始引进生产苏式武器,便中止了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血染的风采,自此成为绝响。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27 14:25: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侵华日军的毒牙--三八式步枪
下一篇:二战日本97式狙击步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