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西安事变还有多少内幕?
2016-08-29 11:11:10  来源:中国军网 2009年07月30日 作者:曾道红  (军事史林供稿)  点击:  复制链接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西安事变的主角是张学良。然而,1990年张学良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西安事变……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看来西安事变还有不少没有解开的谜。

  一、杨虎城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于蒋介石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思想,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不为所动,蒋介石一怒之下决定把东北军调到福建予以改编,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调到安徽或者河南。此举意在瓦解张、杨实力。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杨不得不放弃原来联合西南、西北、山东、冀、察等方面力量胁迫蒋介石放弃先安内后攘外的计划,改为举行所谏。根据张学良所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事变前,杨虎城曾两次向张学良进言,希望张对蒋介石有所行动。特别是第二次,在1936年12月初,张问杨,有何方法可以停止内战。杨在张立誓抗日后,对张称:“待蒋来西安时,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杨的这一想法,已经包含了武力扣蒋的内容,可以说,西安事变的计划已经成形。后来的西安事变基本上是按照杨的这一思路发动的。

  二、密嘱终成导火索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抵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北“剿共”。南京政府一批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师长以上高级将领,而张学良、杨虎城并未在座,致使张、杨产生疑惧。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蒋介石的密嘱如下:

  “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市各报亦不必发表为妥。中正。十二月九日。”当张、杨获悉《大公报》将发表蒋介石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时,即举行紧急密商,决定12日晨对蒋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的部队在临潼捉蒋的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在西安行动,住在京西招待所的南京国民政府军政大员均为杨虎城部拘禁。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被软禁于杨虎城卫士队长室。这件密嘱即是当时在邵力子办公室查获的。

  “西安事变”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但它为什么在12月12日突然爆发,六十多年来,很少有人提出确凿的史料证据。从以上分析看,蒋介石的密嘱也许是引发“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索。

  三、蒋介石的丑态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被人“护送”到西安“绥靖”公署,当张学良出现在他面前时,蒋介石装腔作势地对张说:“如果你还承认你是我的部下,你应立即把我送到洛阳,否则你就把我枪毙了吧!”

  “我是不是你的部下是另一个问题,我现在是以中国老百姓的资格,对你说几句话。”张学良避过蒋介石的锋芒,缓缓地说道。

  蒋介石听了一个劲地摇头:“你不必说,说我也不听。”说完便合衣仰面躺在床上,用被子把头一蒙,张学良只好退出。

  对于蒋介石,十七路军和东北军里的中下级官佐,无不恨之入骨,很多人主张把他枪毙。张学良为了蒋的安全起见,与杨虎城说好,命人把蒋介石从“绥靖”公署移到金家巷张的公馆对面、高桂滋的住宅里。当时,天已昏黑,蒋介石一见来人身上带有手枪,以为要枪毙他,就战栗发抖地说:“这是公家的地方,我死就死在这里。”说完又一次合衣仰面躺在床上,用被子把头一蒙。

  蒋介石认为,他这次被扣,有共产党参与其间,必死无疑,遂准备了给宋美龄及其子蒋经国、蒋纬国的遗嘱。给宋美龄的遗嘱大意是,余死之后,余之全部财产由汝继承。望汝善视经国、纬国两儿,有如己出,祝上帝赐福予等。给蒋经国、蒋纬国遗嘱的大意是:余只承认宋美龄女士为余唯一之妻,务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则余虽死于九泉之下,亦瞑目矣。

  四、杨虎城最初反对放蒋

  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曾提到,12月24日夜,“闻杨虎城坚决不主张送余回京,几与张决裂”。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也曾述及:在送蒋离陕的问题上,与杨虎城发生分歧。有的人主张继续扣蒋,命蒋在西安发号施令;有的同意放蒋,但坚持蒋必须签字;还有人则提出,让蒋在西安对全国作广播讲话。从张学良的上述回忆看,杨虎城最初是反对无条件放蒋的,二人的冲突即由此发生,并迅速激化。

  在缓和张、杨矛盾的问题上,周恩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举行多次谈判,在张、杨激烈冲突之际,周恩来劝张“稍加休息容他们会议商讨商讨。”其后,经周恩来说服,杨虎城同意放蒋,对此,张学良回忆说:“他们的这番争论,经周恩来一说即为平息。”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国抗战,直到彻底胜利。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29 11:12: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再论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决策(四)

下一篇:抗战数据:我军平均40发子弹杀伤1个敌人,创世界奇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