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二八”事变后的虹口公园爆炸案
2016-09-13 14:24:41  来源:北京日报 2013-01-15 作者不详  点击:  复制链接

  上海鲁迅公园旧称虹口公园,因是鲁迅先生安葬地而易名。公园一角有座“园中园”,叫梅园。园内遍植梅花、松柏,门口的黑色石碑上,8个字格外显眼:纪念故人,祈愿和平。

  这片安静的园艺场所,却是为纪念八十多年前的一声轰天巨响而建。

  1932年4月29日上午11时30分,侵华日军正在此举行“淞沪战役祝捷大会”,并庆祝日本裕仁天皇的生日“天长节”。突然,一个韩国青年两手一挥,将一个日本便当扔到检阅台上。一声巨响撼天动地。

  爆炸声后,侵沪日军总司令伤重而死,日本驻华公使、驻上海总领事、日军第九师团长、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等一批在沪的军政要员被炸伤。

  这几乎是日本自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和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人员损失最为惨烈的一次。

  “愿与君再面于地下”

  1932年4月29日,从清早开始,日本军警就在虹口公园会场周围排满军车,在公园的围墙上架起了机关枪。

  附近的马路和交通要道,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备森严。

  一辆轿车缓缓从远处驶来,坐在前座的是一个20多岁的青年,他穿着一身新西装,系着鲜红的领带,肩上挎着水壶,手里还提着一个饭盒,俨然是一副日本富家少爷的打扮,和一众赶来参加“淞沪战役祝捷大会”的日军、日侨无异。然而,他来此的目的却不是“祝捷”,而是为那些耀武扬威的日军要员敲响丧钟。

  他叫尹奉吉,号梅轩,本名禹仪,奉吉是他的别名。1908年5月,他出生于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德山面柿梁里。

  尹奉吉3岁时,日本政府逼迫朝鲜李氏王朝签署《日韩合并条约》,韩国被日本吞并。

  20年后,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长大成人的尹奉吉投身朝鲜抗日复国运动。他抛妻弃子流亡到中国,几经周折,最终来到上海,加入了一个名为“韩人爱国团”的秘密暗杀组织,成为一名“死士”。

  在他身边为他开车的,是一个50多岁老司机模样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中式服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严肃。此人的真实身份是“韩人爱国团”的直接领导人。他们这一次的目标,就是日军即将在虹口公园举行的“淞沪战役祝捷大会”。

  此去,对年仅24岁的尹奉吉来说,是一条不归路。

  尹奉吉正式加入韩人爱国团时,他便已在韩国国旗下宣誓:“作为韩人爱国团一员,决以赤子之心,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击毙敌之将校。”

  4月27日,他又在自己的住处,给父母、妻子和两个儿子书写了一封遗书:

  “如果你们周身的血液和骨髓依然存在的话,将来也必定成为一个为了祖国而效命的勇士吧!”

  “把太极国旗悬在空中,来到我的孤单的墓前,酌一杯酣酒,以慰九泉之下我的灵魂吧。”

  次日,他只身来到位于上海法租界内金九的住处,托金九在他身后将遗书转给他在国内的亲人。

  汽车在虹口公园附近停下来,金九将身子转向尹奉吉,做了最后的话别:

  “余为祖国光复与民族自由,切祈于将作伟大牺牲之君,赫赫之成功,将与君长在。惟最后有一言语君,吾人之敌,倭寇而已,则今日举事,切须审慎,万勿加于倭寇之外各友邦人士。”

  金九所说,有一个重要意思:此次行动,除了日本人之外,其他“无辜”一概不能伤及。

  那天参加“淞沪战役祝捷大会”的,除了在上海的日侨、日军高级将领,还有各国驻上海使领馆的大使等,他们是“需要团结和依靠的力量”。

  这番话,金九说得非常悲壮。尹奉吉早已知道自己此去不可能活着回来,他当即将自己的怀表取下来,留给金九作为纪念,金九也将自己的表送给尹奉吉。

  在下车之前,金九对尹奉吉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愿与君再面于地下。”

  抱着必死的想法,尹奉吉和金九握手永别。

  一个人肯从容赴死,绝非偶然。一切义举背后的推手,都是时代和个人命运的结合。

  “一二八”后的上海滩

  “1932年的上海,正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更是各种势力风云际会的决斗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是国内研究“虹口公园爆炸案”最权威的学者之一。

  “‘虹口公园爆炸案’的直接导因,是‘一二八’淞沪抗战,背后更深的背景,当然是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他说。

  日本自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后,就一直窥视一江之隔的中国东三省,终于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侵华事变。

  由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致使到1932年初,东三省全部沦陷。

  占有东三省大片土地后,日本的气焰愈发嚣张。为了转移国际上对其侵占东三省的注意力,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带造成威胁,强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把战火烧到了黄浦江边的上海滩上。

  1932年初,日本公使馆驻沪武官伙同日本特务川岛芳子制造了所谓“日僧事件”之后,在1月28日从闸北分三路向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开始了长达三个多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这次战役不仅仅掀起了中国全民抗日的高潮,也成为了在沪韩国人与中国人联结的纽带。

  此前,在华韩人与中国人的关系一度并不太友好。

  1931年的5月至7月,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通过武力支持韩籍移民李升熏等人在长春万宝山强占耕地,并在朝鲜各地大肆煽动反华、排华活动,造成旅居朝鲜的中国侨民一百多人被杀,财产损失无数。

  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与韩侨的关系仍没有明显改善,日本随即又指使一些韩籍浪人在中国境内滋事生非,金九曾在自己的回忆录《白凡逸志》中写道:“就连中国的知识阶层,也对我们民族抱有恶感”。

  “一二八”淞沪抗战开战后,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让上海各界民众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爱国抗日烈火,其中也包括有正义心的韩侨。

  “在上海的韩国青年团组织了救护队,韩国的爱国妇女在上海街头张贴了很多反日标语,韩国的青年志士还到中国军队里从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沐涛说。

  上海也是韩国复国运动的领导中枢所在地。1919年4月,流亡在上海的韩国复国运动各派领袖,在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推选美国留学生李承晚为国务总理,安昌浩为内务总长,李东辉为军事总长,金九当时是安昌浩领导下的警务总长。

  这位流亡异国的政府警务总长,自然没有什么维持治安之类的警务职责,相反,他的任务多是见不得光的秘密行动。在上海十多年后,金九逐渐成为了韩国复国运动的核心人物。1929年,他和安昌浩、李东亭在马浪路(现马当路)普庆里4号的石库门里一栋小楼内,联合各派成立了“韩国独立党”,专门组织暗杀活动。1932年的1月8日,金九曾派人到东京行刺裕仁天皇,可惜因为炸药没有爆炸,行动失败。

  淞沪会战爆发后,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让日军付出了惨重伤亡。无论是金九还是在沪的韩国独立党,都对这场在上海爆发的中日之战抱有极大的希望。

  但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十九路军孤立无援。甚至是在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之时,蒋介石还下达指示:“以十九路军保持十余日来之胜利,能趁此收手,避免再与决战为主

  军政部长何应钦曾密令空军“对日海军,决不抛掷炸弹。”

  上层如此消极的态度,十九路军最终不得不放弃江湾、闸北的大片阵地,撤退到上海市郊抵抗。

  3月3日,经过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斡旋,中日代表在24日开始举行和谈。

  正在双方谈判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时,日方却借庆祝“天长节”为由,要于4月29日在虹口公园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淞沪战争的“胜利”,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和炫耀。

  “日方代表在谈判中非常蛮横,要求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及周边地区,由日本军队驻守除租界以外的一切地区。所以虹口公园的阅兵式,是想通过炫耀军威,在谈判中获得最大利益。”沐涛分析。

  “一二八”淞沪抗战,最后以和谈的方式结束。这无疑是十九路军和在沪韩侨都不愿意接受、又无可奈何的结果。

  本来互不相干、甚至相互抵触的中、韩两股力量,因为“一二八”战役不够圆满的结果和日军在虹口公园的挑衅,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点上达成了某种“暗合”,于是一个惊天的计划,应运而生。

  谁是真正的幕后

  淞沪战争结束后的某日,曾在上海的日用品工厂做工,后来改在虹口菜市场卖菜的尹奉吉敲开了金九的家门。

  “尹奉吉最初是为了做大事而来上海的,所以挑着菜担子在虹口来来去去等着机会到来。现在淞沪战争也结束了,嗟叹求一死之地之难,因此来找我,问有没有像东京事件一样的计划。我回答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你放心吧,我正为寻找像你这样的人而苦闷呢!’”

  金九又说,“日寇在这次上海事件中获胜,正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呢!4月29日他们将在虹口公园内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天长节,你这次去完成一个大任务如何?”

  尹君欣然答应,“我完全听您的吩咐,现在已下定决心,请赶快准备吧。”

  金九在《白凡逸志》里这样回忆了他和尹奉吉初见的情景和整个“虹口公园爆炸案”计划的起因。

  在他的叙述里,丝毫未见其他在沪势力的帮助和参与。

  “关于金九为什么要组织这起爆炸案,各家说法不一,现在主要有两个版本。”沐涛说。

  一是中韩合作说。石源华和沐涛等中国研究者大多倾向于这个版本。

  从国民党当时的内部形势来看,淞沪抗战爆发时,正是“宁粤分裂”刚刚结束之时。粤方,陈铭枢出任京沪卫戍区司令。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都是陈铭枢的旧部。

  无疑,他们对导致淞沪抗战失败的蒋介石安内攘外的政策,十分不满。

  虽然蔡廷锴在后来出版的自传中对“虹口公园爆炸案”只字未提,但是他在记载十九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范志陆来密谈的细节时,依稀提到了一些相关内容。

  范志陆说:“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最好办法,如能成功,收效甚大。”

  蔡廷锴问有何办法,范志陆回答:“敌方有革命党,联合高丽革命党向我们接洽,待敌方开某会之时,乃以炸弹对付。”

  蔡廷锴嘱咐:“如果系间接办理,不成问题,如系直接,恐事情不密,就会弄成国际交涉。”

  从这段对话,可以推测,蔡廷锴至少是事先了解“虹口公园爆炸案”计划的。

  “陈、蒋、蔡三人秘密商量后,决定在1932年4月29日趁着日寇在虹口公园举行‘祝捷大会’时,制造爆炸,把日本海陆军高级将领一网打尽。”沐涛说。

  此时,这个谜案中的一个争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上海的暗杀大王、有“民国第一杀手”之称的王亚樵。

  石源华认为,因为当时正是中日两方停战会谈之际,爆炸的事情必须做在暗处,所以陈铭枢找到了王亚樵,希望由他派人实施。

  因为祝捷大会不允许中国人参加,参加者只能是日本人和在沪韩侨,王亚樵领导的“铁血锄奸团”没法派上用场,所以王亚樵就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找到在上海的安昌浩,安昌浩又出面请在上海已经组织起“韩人爱国团”这个暗杀组织的金九具体实施。

  “中国的军方筹集了4万元军费,通过王亚樵转由安昌浩交给金九,作为这次行动的活动经费和善后经费,其中的2万元用来制造炸药,剩下的2万元作为抚恤金转给了尹奉吉的家人,但是这个细节没有特别凿实的史料来支撑。”石源华说。

  而沐涛则认为,王亚樵可能压根儿就没有参与这件事。

  1983年王亚樵的弟弟王述樵发表了《王亚樵生平活动纪略》,首次提出十九路军、王亚樵和韩方共同策划虹口公园爆炸案的说法,其中说,王亚樵让王述樵在静安寺路沧州饭店密约安昌浩,商量行动计划。但是沐涛认为,王述樵的论述有诸多漏洞。

  “此后,在上海又有一个老先生曾自称是王亚樵的手下,说王亚樵曾参与了虹口公园爆炸案,但是我们再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又说不出细节来。”沐涛说。

  不论王亚樵是否参与了虹口公园爆炸案的策划过程,十九路军和韩国革命党的秘密合谋,似乎不无依据。

  第二种说法,是韩国学者比较倾向的,就是金九独立负责说,而最有力,也是唯一的史料就是金九的自传《白凡逸志》。

  事实上,在虹口公园爆炸案之前,金九和他的“韩人爱国团”,还没有任何一次成功的暗杀记录。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也是金九和整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人员、经费上最困难的时期。

  “当时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独立运动正处在低潮时期,许多革命者都被逮捕,也有一批意志薄弱的人干脆撒手不干回了韩国,或者为了生计各奔前程。本来有千余名独立运动者,到了1932年前后,就剩下了几十人。而且因为韩国国内的反日斗争在国内影响不大,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也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这种状态下,金九的思路是,不能正面军事袭击,搞搞暗杀也能振一下士气,因此,他成立了以暗杀为主要目的的“韩人爱国团”。

  “另外,金九一直希望得到国民党的支持,但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太小,所以国民党高层没有通过官方渠道跟他们打过交道。金九也希望借助这次爆炸案在国民党内得到一定的认可,由此获得更多军事、经济上的资助。”

  虽然,到现在为止,十九路军是否参与策划了这起爆炸案,仍没有特别详实的史料作为旁证,但有一点是各方都认同的:在当时那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这个暗杀计划如果成功,对十九路军和韩国临时政府来说,都是绝对的好事。

  “尤其是对韩国方面来说,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对韩国革命者在中国的复国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和转折。”石源华说。

  而金九最终选择尹奉吉来担此重任,主要有几点考虑:一、根据他的观察,尹奉吉确是一心报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二、尹奉吉来上海的时间尚短,不容易被人怀疑;三、尹奉吉在虹口公园附近卖菜时认识了不少日本宪兵,可以利用这些人作为行动中的掩护。

  于是,便有了金九与尹奉吉在寓所会面的那一幕。

  两枚炸弹

  得到了资金,又找到了合适的人,金九开始设计爆炸案的细节。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把炸药安全地带进会场。

  当时,日方的报纸《上海日日新闻》上刊登,凡是参加天长节庆祝的人都要携带午餐饭盒一个、水壶一只、太阳旗一面。

  金九在自传里写道,看了这个新闻,他马上到西门路拜访了王雄(本名金弘逸),要他与上海兵工厂厂长联系,制造像日本人携带的水壶和饭盒形的炸弹,还要在3天之内送过来。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邵雍的研究,事实上,1932年4月,上海兵工厂控制在十九路军手中,王雄既是韩国独立党党员,又是上海兵工厂的中校兵器主任兼十九路军的后方情报局长。

  “这就是在韩国临时政府中身居要职的金九为什么要屈尊拜访王雄的原因。”邵雍分析。

  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金九并没有在自传中交待这段背景。

  王雄从兵工厂回来后就对金九说:“你要亲自到兵工厂去一趟。”

  第二天,金九就去了设在江南造船厂里的兵工厂。

  “厂子的规模不大,主要是修理大炮、步枪。他们让我看在王伯修技师指导下制造的水壶和饭盒形炸弹的性能。”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13 14:35: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神头岭战斗:日军称之为八路军“一流的游击战”

下一篇:1927年日本首相: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