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局面
2016-09-13 15:50: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 作者:邹小站  点击:  复制链接

近代中国历史从一个侧面看,可以说是中国人寻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多年前,刘大年先生即提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这是一个颇为敏锐的观察。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一方面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口损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沉的苦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抗日战争也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新的局面。

首先,抗日战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民族自信得到恢复,为中国走向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自秦统一六国而后,国家主义式微,家族主义与天下主义盛行,国人缺乏国家观念。在民族观念上,国人有以血缘区分人群的种族主义,如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有基于文化普世性的文化民族主义,如“夷夏之辨”的观念,而独无以国家区分人群的近代的国族主义。近代以来,因为列强的不断侵逼,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生存危机,建立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成为国人迫在眉睫的任务。戊戌时期,维新派呼吁保国、保教、保种,但尚未将变法维新的目标上升到建立近代国家的层面。辛亥时期,关于国家建构有革命派的民族主义与立宪派的国民主义的区分,前者受单一民族建国论的影响,主张排满,建立一个汉人为主的国家,后者主张通过立宪,实现立宪政治下国民权利义务的平等,将国内各族统合成大清国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单一民族建国的理论,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辛亥革命后,革命派迅速抛弃了单一民族建国的主张,提出“五族共和”的主张,并能迅速为社会所接受。但是中国并非只有五族,“五族共和”也并非中国构建近代国家的合适的蓝图。为着构建近代国家,统合国内各族,自清末起,中国思想界就提出了诸如“中国民族”、“中华民族”之类的概念,但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概念,在一些思想人物那里“中华民族”有时还等同于汉族的概念。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共同的凶恶的敌人,中国各族人民都意识到日本侵华不是针对中国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民族的,而是针对中国各族的,日本军国主义是要灭亡整个中国,奴役中国各族人民,这使中国国内各族空前团结,国内各族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使得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了一场全面的全民族的战争。也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作为指称中国国内各族的概念被国人普遍接受,1935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6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国内最重要的两大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以”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各族的总称。中国国内各族是利益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深入人心,义勇军进行曲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中国的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抗日战争时期,虽面临严重的民族生存危机,也有少数人抱悲观失败主义,但中国的抗日力量始终抱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中国获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抗战的胜利改写了近代百年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这种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逐步调整自己的政策主张,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实现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的转变,促成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得到全国抗日力量的拥护。中共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开展根据地建设,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经过不断锤炼,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身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党。全面抗战的爆发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的政治地位,有一定的宣传其抗日救国主张的言论空间,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政策主张获得越来越多的国人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特别是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在全国人民中的声望,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于爱国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奋斗,中国共产党极大地改善了自己在一般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思想舆论战线大大地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国民党统治当局对于中共的污蔑之词越来越失去市场。所有这些,都为此后的中共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国长期独立坚持抗战,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后,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兵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中国军民协同盟军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作为亚太地区盟军的后方基地,中国为亚太地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得到了反法西斯盟国的肯定,中国由此成为战时“四强”之一,参与了联合国的创立,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拥有了自己的发言权,确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强加于中国的种种不平等条约,一直是中国寻求民族复兴的重重枷锁,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洋务运动时期起,有识之士就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等等权利,此后修订、改订条约,争取中国的平等的国际权利,一直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之一。抗日战争及其胜利,使得中国废除了近代以来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耻辱历史,为此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创立了新的外部条件,这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空前激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抗战精神,此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甘被奴役,自强不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精神的集中表现。此种精神,运用得当,可以为中华民族之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综观中国现代思想史,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的精神是一种个性主义的思想话语;五四之后,政治革命重新走上思想的前台,革命话语盛极一时;到抗战时期,思想的主要话语是一种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的话语。抗战精神主要是一种战时的民族主义精神,当民族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民族独立已经实现,社会由战时转换到和平时期之时,思想的话语自然也就需要适时转换。因此,我们对于抗战精神的理解与运用,需要适应当今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适应解放人民创造能力的需要。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9-13 15:57: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华侨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下一篇: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