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苦干》为何不为中国人所知?
2016-09-23 11:09:59  来源:重庆日报 2014年08月14日 记者 张红梅 匡丽娜 杨帆   点击:  复制链接


1945年3月29日,重庆南山空军墓园远景,近为公祭现场执勤的中国士兵。

《苦干》海报。

  “轰炸摧毁了这个国家,但轰炸能击垮建立这个国家的人吗?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我们看到中国是如何抗敌,时刻创造着奇迹。

  这就是‘苦干’,刻苦的奋斗。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深入在他们的灵魂与命运之中,永垂不朽。”

  ——摘自《苦干》解说词

  1问:《苦干》片名是谁取的?

  1941年6月15日,《纽约时报》一篇名为《一个奇迹的报道》一文中称,“林语堂曾给《苦干》取了名字,苦干意味着‘少说多干’。”

  同年7月24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道指出,“《苦干》的主题曾被林语堂描述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勇气和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这是新的中国长城。”

  但对此说法,罗宾龙并不认同。她说:“报纸说林语堂给电影取了名字,但李灵爱则说是她自己给电影取了名字。我们没有证据来证实究竟哪个说法准确。我曾联系林语堂的后代,但他们对是不是林语堂给《苦干》取的名字没有任何记忆。”

  罗宾龙个人更偏向于李灵爱给片子取名的说法。她说,林语堂非常著名,所以报纸告诉读者,是林语堂给电影取了名字,那会更加有趣,“但如果说是李灵爱给电影取了名字,谁会在意呢?”

  2问:《苦干》有什么不一样?

  “该片是日军侵华的新铁证。”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说,这是迄今为止,由西方人拍摄的记录抗战时期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时间最准确,史实最完整,内容最翔实,画面最震撼,评论最客观的电影原始资料。过去,我们所看到的记录重庆大轰炸的影像资料,绝大部分摄于日军轰炸机上,多为投弹情景,其他影像比较零散。《苦干》则是由美国人在中国战区实地拍摄,时间、地点、场景、人物等等,均可勘对,铁证如山,是西方客观记录日军轰炸重庆不可多得的证据。由于该片获得奥斯卡电影纪录片特别奖,更具有强大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周勇说,摄影师可能拍摄过重庆大街上尸横遍野的悲惨场面,可他们最终没有选择把这些场面放在影片里。出现在影片中的只有一具尸体。它向我们更多地展现的是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坚韧、不屈与执着。这样的呈现,同样真实惨烈,震撼心灵,难以忘怀。正如解说词所说这就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深入在他们的灵魂与命运之中,永垂不朽。”这既为当时的中国抗战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也为今天的中国抗战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抗战研究专家、三峡博物馆黄晓东研究员称,《苦干》所呈现的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风貌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他说,我第一次听说有一部奥斯卡电影记录了重庆大轰炸时,心都要跳出来了。“我非常欣赏影片的主题,就是在说重庆人的精神,‘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任何困难都会想方设法去战胜它。”

  抗战影视研究专家、西南大学虞吉教授说,大后方时期是中国第一个电影纪录片高峰,诞生了中国学界的“重庆记录学派”。《苦干》为重庆记录学派添加了新的内涵。因为之前有美国、苏联等国摄影师也拍摄过抗战时期的重庆,而策划资助《苦干》拍摄的则是一位美国华裔,这显得特别有意义。尤其难得的是,这是我见过的记录中国抗战历史的第一部彩色纪录片。

  3问:《苦干》为何不为中国人所知?

  “《苦干》更多的是反映中国老百姓的战时生活,中国人对此习以为常。因此美国人可能认为这部片子在中国不具有商业价值,所以当时就没在中国放映。”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大学潘洵教授推测。

  “在我所接触过的影片中没有《苦干》,这可能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虞吉教授称,在那个年代,纪录片一般不会进院线,最多只在商业影片放映前的空隙放映一小段,所以没有机会完整展现。当时,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也曾在美国上映,但都是由外交官带到美国去的。从美国回来的人,一般不会想到把纪录片带回来,所以《苦干》没能在重庆上映。

  重庆图书馆文献专家王志昆则认为,或许战争让中美双方无暇顾及文化交流,《苦干》就没有机会在中国上映。“尤其在抗战后期,国民党的腐败独裁,引发了美国社会的不满,美国认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是‘烂泥糊不上墙’,《苦干》这部片子也因此而沉沦。”

  周勇教授的推测是:《苦干》的销声匿迹,可能与西方在战后有意“遗忘”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有关,“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西方学者如莱顿大学汉学院的彭轲教授就认为,由于东方很多地方曾经是西方的殖民地,所以,对于殖民地的话题,西方主流社会往往会有所回避。”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23 11:11: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纪实

下一篇:人民日报:口述历史的不同形态与发展目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