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革命精神
2016-09-30 16:02:52  来源:《皖西日报》 记者:杨秀玲 沈贤中 沈春 臧文 刘扬  点击:  复制链接


入侵六安北门的鬼子遭到我抗日部队的有力阻击,一度退至火柴厂。

日军原田部队正在向霍山排子山我抗日守军打炮。

1938年8月28日,日军从合肥出发进攻六安。
  编者按:

  抗日战争期间,皖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基础,成为安徽省及大别山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抗战期间,六安军民在境内共歼日军4000多人。皖西军民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为了缅怀历史,在“9·18事变”83周年纪念之际,本报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专版,全面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皖西儿女英勇抗战的不朽功勋,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皖西的种种暴行,从中警示和教育皖西人民,让爱国主义精神永驻心间,以此激励皖西人民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共同谱写幸福六安发展的新篇章,来告慰牺牲的前辈和先烈。

  六安人,铭记“八二八”

  当今,提起“九一八”、“七七”、“八一三”……人们就会想起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挑起的侵华战争,然而,作为六安人,我们还应铭记一个日子:“八二八”,1938年 8月28日,日本军队到达六安,他们带着枪炮,打进六安城……

  1938年1月13日,安徽省府由安庆迁至六安,2月23日,中国抗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六安宣誓就任安徽省国民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会在万寿寺巷的刘铭传家的“宫保第”(现六安市明珠广场步行街内)同时成立。在大别山深山老林中坚守了五年之久的红军游击队员,组建了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新四军四支队,穿过日军封锁线,跃进敌后,5月12日在巢湖东南的蒋家河口首战日寇,打响了新四军抗战的第一枪。5月13日,日军出动战机12架,飞临六安城上空,实施轰炸,炸死百姓20多人。6月6日,日军攻陷寿县城;6月8日,攻陷舒城。至此,安徽省政府被迫再次从六安县城迁往立煌县金家寨。时至1938年8月下旬,日侵华第二军以四个师团为基本兵力,企图从大别山北麓经信阳进攻武汉。

  26日晨,日军先头部队数百人抵六安城东十里铺,被我东北军51军于学忠的第114师守 城 部队击退。后日军兵力增至2000多人,在炮火的掩护下渐推进至城东望城岗,战斗一直继续到27日晚,日军逼近古城六安的东面城墙。

  28日,进犯六安城的一线日军已达3000多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于下午4时许,从六安城的东南拐(现六安市区解放中路军分区金星楼附近)爬入城内。守城的51军114师官兵与其进行了惨烈的巷战,直至夜10时,终因伤亡过重,涉水撤往淠河西岸。六安城陷落。

  日军侵占六安城后,其13师团的主力在师团长获洲立兵中将指挥下,从韩摆渡、苏家埠等处紮浮桥过淠河,经南岳庙、康家埠、独山、石婆店,向开顺街、叶家集进犯。9月2日,日第13师团向富金山展开了进攻。

  富金山位于叶家集至固始与商城的两条公路交叉口,对于西进的日军,如同鱼骨卡喉。日军不惜一切代价的无数次进攻,都被处于正面的我36师压下去。整整十天,富金山岿然不动。

  9月11日深夜,驻守富金山的宋希濂将军接到上峰指令,率部主动撤出阵地,富金山失守,日军大举西进。

  此次,日军在侵犯六安城的同时,还侵犯了霍山。8月29日下午4时许,已攻城两天多的日军从东门入侵霍山县城。这股日军本妄图从霍山经大别山腹部古道穿过,但在皖西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终未能得逞。10月13日,侵占霍山的日军撤走。11月14日,侵占六安城的日军也从皋城撤走。至此,日军从攻陷六安城到撤走,整整呆了79天。

  (史料由市党史办提供,皖西日报记者 杨秀玲整理)
 

  康王寨上歼击日寇

  金寨县斑竹园区西河桥一带,盛传1940年秋新桂系第一七一师驻军,在康王寨歼击一股日本侵略军的英勇事迹。

  据当地赵德茂老人介绍:康王寨、老湾、毛坪等处激战的遗址,还能找到一些被击毙的日寇尸骨和丢落的钢盔。1984年11月,我和朱明台(西河乡副乡长)、张丘扬(沙河乡沙河村民兵副营长)等同志,先后访问了家住当年战场附近年已六十二岁的退休教师汪襄和家住西河乡老湾村、曾经参加捕捉日寇、年已75岁的农民汤本仁,以及了解这一情况的老农民袁定桂等人。听他们介绍了当年的战斗情景。

  1938年秋,县境横河、垒峰、沙河、松子关、长岭关、隘门关、西河桥,关王庙一带均为国民党新桂系第一七一师防区,师部驻在丁家湾。当时有消息说日本侵略军侵犯商城亲区长竹园,将窜扰皖境,入侵湖北。

  接着,日寇侵犯隘门关与我驻军发生战斗,隘门关失守。驻关王庙(今金寨县关庙乡)的祁入一个团被调至西河桥土地堂及江岗一条山脉设伏,时在1940年农历九月初五。

  次日,日寇一股近二千余人窜至康王寨。其行动路线虽已由农民常国贞向驻军报告,但未料到敌人来得这样迅速。驻军先是炮击,摧毁了日寇的临时炮位,继而枪声大作。在地形上敌人处于不利地位,高山峡谷,陡壁峭岩,日本侵略军无法展开战斗序列。

  战斗自晨至午,未曾稍歇。黄昏,日寇轻装分路突围。一股循康王寨北侧滴水崖方向逃溃。这是一条绝路,前面是几十丈高的石崖,崖下是深沟。我军紧追不舍,日寇无一漏网。

  另一股日寇,经鹅公包背后深沟,往东逃窜至毛坪、铁棚岗、拦(路)河等处。这里正是一七一师设下的埋伏圈,地形险峻,陡峭难行。日寇一入埋伏圈,我军立即开火。日寇竭力反抗,但终未逃脱被歼。幸逃七、八人,后也一一被当地群众或俘或戮。

  西河乡老湾村毛坪农民汤本仁(现年七十六岁)在战斗后回家,听说李挎子家有三个日本鬼子,便巧妙地将鬼子引出屋外,示意此处不安全,要其另换地方躲藏,并和李挎子一阵为其带路。路上又巧遇同乡吴三载,三人同行。当走到朱毓西家屋后山垮时,发现鬼子身上并没有武器。汤本仁和吴三载、李挎子等在附近农民的帮助下,捕获了这三个鬼子,并搜出旗子一面和日本钞票数张。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现金寨县境的较大的一次 战斗。这一仗全歼了近二千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阵亡近千人。西河桥一带农民群众怀着民族仇恨踊跃参战,他们把弹药、干粮送上火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使作战将士很受鼓舞。战斗的胜利,与他们的支援是分不开的。

  (皖西日报记者 沈贤中整理)

  

  椿树岗伏击战

  椿树岗,坐落在六安市区东南约30公里处(现属金安区椿树镇),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在这里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取得了伏击日军汽车65辆(内含5辆全部烧毁),打死日军45名,俘虏1名的辉煌战果。

  9月16日,记者来到椿树岗伏击战的遗址现场,当年革命前辈浴血抗击日军的战场,如今已变成了平静美好的家园。

  虽然时间久远,亲历那场战斗的人几乎都已离世,但经过口口相传,说起76年前的那场激烈战斗,当年椿树岗村民的后代以及在当地工作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人们对战斗的经过依然记忆犹新。

  说起椿树岗伏击战,该镇83岁的退休老干部余锦富老人情绪高昂。16日上午,他带领记者来到当年伏击战的现场,用手比划着当年我方布阵情况,“当年这里有一条公路,叫老六舒路,日军为了进攻武汉,日夜从这里筹集、运输军用物资。为了破坏运输线,增加敌人供给困难,延缓其进攻武汉的速度,1938年10月9日,新四军四支队一个营从舒城西南部向椿树岗一带运动,伺机打击日军。当时战斗是在夜里打响的,日军由于遭到了几次伏击,也狡猾多了。他们把靠近公路的椿树岗一带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减少被伏击的可能。”

  “当我们的部队到达时,村里的老百姓都躲起来了,周围一片死寂,黑暗中只有几堵断壁残垣依稀可辨。”余锦富说,通过观察地形,营长发现公路东面路坡上去有一块高地,是一个很好的制高点。于是命令二连迅速占领高地,向北警戒,掩护公路两侧;集上倒塌的残垣断壁边埋伏着一连和三连。

  战士们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好不容易等鬼子的汽车大部开过去了,尾部车队进入伏击圈时,负责战斗信号枪终于响了。顷刻间,手榴弹从路边飞向鬼子,一下子就炸毁了鬼子的最后五辆军车,燃起的熊熊大火把大地照得通亮。

  余锦富老人回忆到,决定截击日军车队的尾部是部队营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在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太过悬殊,攻击整个日军车队没有胜算的可能。

  记者还从当地另一位99岁高龄老人李先仓先前的录音中了解到,伏击战还俘获了日军运输队的一名中队长。

  同行的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姚昌喜告诉记者,椿树岗伏击战是新四军第四支队抗战时期,最初打的几场胜仗之一,在皖西的抗战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皖西日报记者 沈春 臧文)

  

  寿县古城三次陷落——抗日英雄赵达源浴血奋战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为了控制江淮腹地,掠夺资源,三次进犯寿县。1938年6月3日,日机对寿县进行轮番轰炸,守城军力不支,次日凌晨古城陷落;1939年11月2日,日寇千余人第二次向寿县县城发动进攻,守城的国民党部队不战而逃,兵力单薄的自卫队稍作抵抗后便南撤,古城第二次陷落;1940年4月12日,日军第三次来犯,守城官兵英勇奋战,直至弹尽粮绝全部壮烈殉国,古城方才失守。

  日寇三次进犯寿县,城内的军民做怎样的阻击?9月16日,记者采访寿县党史研究室周大兵股长,他说,第一次沦陷后,百姓目睹日寇暴行,抗日情绪高涨,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武装在寿县城乡和交通沿线,昼伏夜袭,声东击西,打得日寇坐卧不安。在民众抗日怒潮包围下,不久,日寇退出寿县,龟缩淮南、合肥。由共产党员曹云露、赵筹等领导的安徽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3大队先期回防古城,一方面重整城防工事,一方面发动群众开展锄奸,同时妇抗、农抗等各类抗日组织也迅速恢复活动,积极支持抗日。国共两党的抗日武装在古城第二次陷落前后,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并不断派出小部队深入敌后,相机袭击敌人,拔除据点,直接威胁日军占领的淮南线和淮南煤炭基地的安全。1940年4月,日寇重兵来犯。这是日寇第三次进犯古城。

  周大兵说,寿县古城第三次保卫战惨烈悲壮,堪称惊天地泣鬼神。1940年4月12日,敌军出动占据合肥的日寇矶谷14师团的千余骑、步兵,拖着山炮、迫击炮及10多挺重轻机枪,纠结蚌埠占领军及“绥靖军”,总兵力达6000余人,兵分3路,向寿县古城扑来。寿县守军是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二支队第九团,团长是赵达源。保卫战打响前,赵达源预知这场战斗凶险,他立下遗嘱,“下最大决心,与城共存亡”。

  史料记载,赵达源,云南大理县人,黄埔军校四期生。1937年,升任国民党安徽省保安九团上校团长。周大兵说,赵达源据城固守寿县,他和九团官兵深受广大民众爱国情绪的影响,国难家仇激起了军中爱国人士的抗日斗志。赵达源积极部署城防,在城墙上抢修工事,在郊外的四顶山等要地安排兵力,组织守城军民达1700余人。4月12日拂晓,战斗打响,至当日下午10个多小时里,赵达源率部击退敌军近10次攻城冲锋。城内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战斗异常激烈。赵达源的九团面对强敌,孤军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日寇还是突破了城墙的拐角楼,赵部大部分士兵阵亡,赵达源率团部警卫排仅剩的6名士兵沿城墙向西关转移时,遭遇日寇机枪扫射,不幸中弹坠入护城河中,为国捐躯,年仅29岁。

  周大兵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寇最终葬身在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寿县古城人民永远怀念为抗日献身的赵达源等英雄。抗战胜利后,古城人民曾在古城西门南侧的殉国处立碑纪念,碑文云:“公以劣势装备誓与城共存亡,展开守土战,自辰至午,致弹尽援绝,阵地仅东南城垣,公仍循阵抵抗,不幸弹中要害……今河山再造,仰浩气兮永存,缅怀忠烈,感慕何穷,用勒贞义,永垂不朽云尔。”

  (皖西日报记者 刘扬)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30 16:07: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教师日记》抗日记

下一篇:谈及国共两党知名人士悼挽王铭章上将的几副对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