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年全面抗战,“精神战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016-12-06 14:27:22  来源:澎湃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36年,左翼文人张寒晖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写入歌词与曲谱;正是那一年,西安事变爆发,国内战争从此走向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松花江上》和众多诗歌、电影、戏剧、新闻报道一起,成为一剂催化剂,宣泄着苦难,鼓舞着国人。先进文化人士用笔杆开辟的另一战场,记录着历史的进程。

由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科院、淞沪抗战纪念馆、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制作的5集纪录片《另一个战场》正是从新闻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抗争入手,讲述了在正面战场之外,新闻、文艺工作者以报纸、照片、歌曲、话剧、电影等各类作品开辟的“另一个战场”。全片分为5集,每集40分钟,分别为《中国不会亡》、《烽火连城》、《孤岛笔战》、《铁证如山》、《止战之战》。为了避免黑白历史的陈旧感,考虑到观众的收视习惯和传播效果,所有内容均从2015年新近发生的事实入手,以最新的现实故事带出凝重的历史过往。据悉,该片将于9月1日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上海孤岛时期创办的《文汇报》

 

“这个战场一直延续至今”

从2014年12月开始策划拍摄,主创历时10个月,走访了上海、北京、武汉、重庆、延安、台北,以及美国纽约、华盛顿、堪萨斯城,日本京都、大阪等境内外18个城市;受访嘉宾60位,其中包括中央社第一位女记者、90岁的陈香梅女士,著名电影艺术家、93岁的秦怡女士,孙元良将军之子、台湾著名演员秦汉(原名孙祥钟),著名战地记者曹聚仁之子曹景行,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健朗、前所长步平,日本著名公益律师一濑敬一郎,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等。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该片导演刘晓清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大规模报道的都是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很少系统地梳理和表现‘精神战场’。”他认为,“精神战场”不仅在战时凝聚民族精魂、鼓舞军民士气,对正面战场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还在敌人封锁信息、掩盖真相的情况下,勇敢揭露黑暗、传播真知,更在战争结束后,起到了保留证据、记录历史、书写未来的重要作用。刘晓清还介绍说,“我们探寻到了许多首次揭露的文献史料,例如美国记者田波烈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电报原件、东京审判的数千件证据原文、重庆大轰炸当天的电影胶片等。很多材料是第一次登上电视荧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们也关注中日双方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历史问题的交锋,把最新的观点分歧呈现出来,把最新的本月发生的安倍修改和平宪法的闹剧呈现出来。让观众闻到这种新鲜的火药味,告诉人们另一个战场并不是仅仅发生在70年前,这个战场一直延续至今。”刘晓清说,“我们希望历史纪录片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站在战后70年来做这个片子,也是本片最大的价值所在。”

 

“八百壮士”打的是决心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将坚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传达给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此后四天,谢晋元率领官兵严防死守,抵挡日军进攻。而这最后的阵地,就是八十八师司令部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中国军队提供有利屏障。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为关键,东、南两面被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包围,两者间仅隔一座西藏路桥和一条苏州河。忌惮误伤到租界的日军,不敢重炮轰炸,只能从西、北两侧有限攻击。而这微妙的位置,将四行仓库如直播的舞台一般置于苏州河畔,租界的安全地带成了平民、侨民、记者、军人的观战场所。“即使打不过、即使伤亡惨重,也要打!四行仓库保卫战可以解读成是打给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看的,打的是抗战的决心!”刘晓清说道。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副教授邵铭煌在采访中谈道,“外国的媒体,比如英国的媒体,通过中国这三个月的表现,甚至这七个礼拜以来的表现,他们相信中国人是可以打胜仗的。印象完全改观了。”

1937年10月30日,上海《新闻报》刊登了曹聚仁关于八百壮士的报道,并附上他亲自到四行仓库取得的谢晋元的亲笔题字,“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这一年,由桂涛声作词、夏之秋作曲的《歌八百壮士》唱响中国。同时,电影《八百壮士》成为抗战“大后方电影”中著名的一部,全片结尾的歌曲便是《中国不会亡》。淞沪会战结束一个月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书信。写信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森·卡尔逊(Evans Carlson),在上海全程目睹了淞沪会战的卡尔逊在信中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国歌”影响力超于想象

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并在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它诞生之时,词作者田汉已经入狱,曲作者聂耳也面临被捕的危险,即将逃亡日本。

谈到拍摄途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东西,刘晓清说,《义勇军进行曲》在海外的影响力让他重新感受到国歌的力量。

1940年,美国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在纽约的一次音乐会上,用中文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象征中国人为自由而战的歌曲,从中国流传到了海外。出生在中国的外交家芮效俭,曾于1991年至1995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而他的童年岁月,几乎是听着《义勇军进行曲》成长起来的。芮效俭在采访中谈道,“小时候总能听到这首歌”、“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学习这首歌里的歌词,纯粹靠听别人唱这首歌,尽管因为有太多的文字,我不理解歌词的意义,但事实是我能记住这首歌,因为我一直能听到。当我10岁回到美国的时候,总有人会要我唱‘起来’”。

保罗·罗伯逊将《义勇军进行曲》唱响美国之后,便录制了以《起来——新中国之歌》为名的唱片。宋庆龄用英文为唱片作序,“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反抗敌人的力量源泉”。1935年6月1日,上海《电通画报》刊登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歌谱以长城做底,上方是四个震撼人心的大字:还我山河。



日军报刊刊登的日军在南京“亲善华民”

 

孤岛上发出的一封电报

1937年11月12日,日本军队占领南市区,上海沦陷,成为“孤岛”。孤岛时期,战时信息如何传递?新闻真相如何曝光?抗日思想如何传播?片中详细讲述了那封珍贵电报的故事。

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上,7层的安康公寓并不起眼。这栋建造于上世纪初的楼房,最初的名字叫巨福公寓,居住的都是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侨民。1938年1月,在巨福公寓32号房里,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记者田伯烈正在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有关数日之前在南京的所见所闻,“自从几天前回到上海,我调查了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地方所犯的暴行的报道。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的来函,提供充分的证明: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在扬子江沿岸地区遭到杀戮,很多人是被极其残暴血腥地屠杀。”

刘晓清强调说,“日军攻占南京后,他们肃清了所有的新闻媒体,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随即在南京城内外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我们也找到了日本驻军记者拍摄的画面,他们让南京市民到大街上去摆摊、给他们理发,营造出南京城一片祥和、人民生活平静的假象,试图以此蒙蔽国际舆论。”

刘晓清告诉记者,这封电报现在保存在电信博物馆,原来是丹麦的大北电报公司的仓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历史学家真的看到过这封电报的原稿,电报原稿将首次在电视中给观众呈现。“电报原文可以看见日军电报检查官在上面写下:不准发送。还可以看见在田伯烈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写上‘恶’,就是一个很坏的记者。”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记者田伯烈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电报原件,其中提到“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在扬子江沿岸地区遭到杀戮”。

 

“让文物说话”

日本侵华罪行馆,是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8个博物馆之一。2003年,当樊建川在四川成都大邑县,创建“建川博物馆聚落”时,日本侵华罪行馆就规划在列。当时樊建川定下两个要求,一是用日本设计师设计展馆,二是展示的文物2/3来自于日本。这两个苛刻的要求,让这个场馆的建设耗费了樊建川10年的时间。

“将平民卷入战争,是战争残酷性的最重要体现,也是需要观众,包括日本观众,通过展览来了解的内容。”正是这样的共识,让在国际建筑设计界与贝聿铭齐名的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受邀接下了“日本侵华罪行馆”这个设计项目。

行军地图、作战密令、3000封日军家书、收集于2005年七本手掌大小的日本士兵荻岛静夫战地日记……2015年7月7日,日本侵华罪行馆预展上陈列了6000多件文物,其中95%来自日本,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让文物说话”,是樊建川提及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文物,换而言之就是证据。樊建川认为这种证据对罪行的佐证,最具真实性和说服力,足以“自证其罪”。它的生命力、留存性,都远远长于战争亲历者、受害者的控诉,是对真相的永久展现。

2015年7月7日上午10点,建川博物馆工作人员摇响了馆藏的日军警报器,简短的仪式后,樊建川宣布日本侵华罪行馆预展开幕,5位抗战老兵缓缓推开了展馆大门。在馆内,满头大汗的樊建川实现了他十年来坚持的理想,让文物为每一个参观者诉说历史的真相。

回顾历史,是为了汲取教训。王建朗认为,“我们要总结这个战争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怎么去防止这样的战争发生,我想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目的。”而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一段话更值得70年后中日两国人民去思考,“我们有必要从更远的角度,用更长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看待两国之间的关系。事实终究是事实,但是这种摩擦战争相对于历史来说是短暂的。所谓的长远的眼光归根结底就是文化。”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2-06 14:31: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关于抗战的预测与预言:中日为何必有一战?

下一篇:德式手枪为何叫驳壳枪,来中国后怎么改装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