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伪满时期日本对华广播侵略
2017-01-07 11:57:01  来源:环球视野 作者:齐辉   点击:  复制链接

  日俄战争后,中国东北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成立所谓“满洲国”,在东北全面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严密控制东北民众的思想意识,日本强调攻心为上,注重对东北民众进行奴化宣传,其中广播因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渗透力强、成本低等特点,迅速成为日本侵华殖民宣传的重要武器。

  日本在华广播侵略的过程

  从1925年在大连设立放送局到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在东北的广播侵略活动长达20年,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925—1933年是中日广播从中国分庭抗礼到日本一家独霸时期。此间日本毫不讳言其在伪满广播活动的战争目的,明确提出要同“接壤国、南京方面及苏联开展国际电波战”。1934—1938年被日本称为广播“惊异跃进”阶段。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广播控制已十分巩固,其信号传播覆盖整个“满洲国国境”,伪满广播俨然成为日本对中国内陆地区实施广播侵略的后方堡垒。1938—1945年是日本广播侵略宣传活动走向失败的时期。自1942年后日本在东北的广播扩张已成强弩之末。1945年8月15日,伪满第一放送播出“天皇玉音”宣告无条件投降,8月19日苏军全面接收伪满广播,至此日本在东北的广播侵略活动以失败终结。

  强调“满洲文化”独特性—借机进行奴化教育

  伪满时期的广播节目类别大体可以归纳为“慰安、教养和报道三大项”,其目的在于强化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认同,实现“听户于百闻不厌中,收潜移默化之效”的意图。

  第一,“寓教于乐”,以“慰安放送”为殖民宣传主要内容。在伪满播出的广播节目最吸引听众的节目类型当属“慰安放送”。所谓“慰安”实际就是广播文娱节目,其形式主要有音乐、曲艺、戏曲和广播剧等。伪满放送官员由川永曾指出“音乐和表演都是广播的娱乐节目,作为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承担着思想战的义务”。为此,“满洲电电”(全称为满洲电报电话株式会社,1933年8月31日,由日本政府、“满洲国政府”、满铁、日本放送协会联合出资成立)安排了大量娱乐节目,借此吸引听众,宣扬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合法性。

  为掌握中国人的收听习惯和兴趣,日本发起数次“满人嗜好调查”活动。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戏曲、相声等文艺节目最受中国听众欢迎。而在实际播出的“慰安”节目中,日本则会夹杂一些“日满协和”、“王道政治”、“大东亚共荣圈”以及“国兵法”、“粮谷出荷”等内容,以提高宣传效果。抗战中广播娱乐节目几乎成为日本军事侵略攻心战的必备武器。在日本占领地区的殖民广播,除了时政公告外,其主要内容是以音乐娱乐为主的慰安类节目,借以麻醉国人。为吸引国人参与收听,伪满广播还通过竞演来打造明星,如在奉天放送播出的“满洲新歌曲”竞演中,李香兰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其歌曲《夜来香》等在“满人社会”十分流行,迅速成为伪满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炙手可热的演艺明星。

  第二,千方百计向国人倾销收音机,扩大中国听众数量。广播的扩张除了依赖节目之外,还有赖于收音机的普及。“满洲电电”成立之初,日本借势加大了推销收音机的力度,除大连、奉天、哈尔滨之外,又在吉林、牡丹江、富锦、齐齐哈尔、延吉、承德等地电报局内设立收音机销售专柜,形成覆盖整个伪满的销售网络。

  “满洲电电”采取直营方式销售收音机,既降低了成本又垄断了销售利润。日本还借助大型展览会,设置广播展台现场演示,吸引国人对收音机的了解和兴趣。此外,在县城的公署、警察局、学校等地,“满洲电电”借助举办展览、“建国体操会”等形式,用“劝诱”的方式说服国人购买收音机,甚至允许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来刺激国人购买收音机的消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下调了收听费用,“满洲电电”仍无法足额收取收听费,而日本出于“地方策略”考虑和“贯彻国家政策使命”的需要,并未对欠费听众采取强制收缴措施。

  第三,强制推行“日语”教育与建设所谓“满洲文化”。在伪满的教育广播节目中,日语教育节目被放在广播最重要时段播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日本语必须成为大东亚的共同语言”。在伪满洲国广播成为指导学校日语教育最为常见手段,甚至“以广播作为教材”直接进行日语教学。借助广播的推广,日语逐步成为伪满社会的通用语言之一。

  相对于教育而言,日本殖民者更为长远的宣传规划即借助广播建立所谓“满洲文化”。在广播节目的制作中,日本提出要制作更多具有“满洲色彩”的节目,试图建立一个与中华文化相区别的所谓的“满洲文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伪满广播中充斥大量的“格言先哲故事”、“古圣先贤”、“圣典讲义”等内容,将中国的忠孝礼义等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相杂糅,借此对国人进行奴化教育,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效劳。日本强调“满洲文化”的独特性,其根本目的是阻断或曲解东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东北民众形成对日本殖民占领的文化认同。

  伪满殖民广播—难得东北民众认同

  从1925年东北建立第一个广播电台到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在东北前后共建立了25个广播电台,形成了覆盖整个伪满洲国的广播殖民网络。借助广播,日本牢固掌控着东北地区的信息动态,实现了对东北社会与民众实时监管与控制。

  日本通过广播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殖民体系。无线电波将日本、伪满、汪伪政权、华北伪政权、朝鲜和台湾等殖民地连接为一体。在殖民地,广播赋予了日本国民强势的社会地位,虚构了一个“他乡即故乡”的“幻境”。一个日本“开拓民”在伪满收听广播后曾说,“可以说商店、餐厅任何地方都能听到广播的声音,当每个人穿着和服、吃着料理、听着日本的新闻和音乐,虽然身处满洲,也不会感到距离故乡有五千里远”。借助广播日本竭力营造中日亲善和本国强盛的假象,当日本国民听到中国儿童用日语表达春节祝福,当松岗洋右在中东铁路上现场演说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这些内容极大提升了日本殖民者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广播成为日本殖民者在异国他乡排解寂寞、制造战争狂热的有力工具。

  但就其对国人的奴化宣传而言,根据现有日文资料显示,其实际影响有限。正如日本人自己抱怨的那样,广播永远只是给“大部分的日本人与一部分的满洲人”播放的,而所谓一部分“满洲人”主要限于“上流阶层的人”。由于日本对满洲的殖民压榨政策,导致东北民众普遍赤贫,尽管日本用尽伎俩扩大广播的影响,但收效甚微。据日方统计,在伪满收听广播的中国人最多仅占其全体“国民”总数的5%,拥有收音机的中国家庭更不到全部家庭的1%。

  日本殖民广播的基本理念定位为“用日语感悟日本人的装置”。这导致其汉语节目与国人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文化鸿沟。以同受中日听众欢迎的歌曲节目为例,1935年一份日本听众趣味调查显示,其最喜欢的广播节目是“浪花节”(日本音乐节目),最不喜欢的节目则是“满洲演艺”(中国戏曲节目)。而1939年中国听众收听趣味调查则显示,中国传统戏剧始终是东北国人最喜欢的广播节目,中日国民之间收听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其为侵略者服务的基本定位,导致伪满广播始终难以得到中国听众的认可,其内容游离于大多数东北民众的生活之外,自然难以从根本撼动他们的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

  日本用尽各种手段和伎俩妄图用广播影响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接受其殖民占领的事实,认同占领者的政治与文化统治。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其殖民侵略的非正义性和东北民众固有民族意识的抵制,日本殖民广播的传播收效甚微,最终随着其军事崩溃难逃失败的命运。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7-01-07 11:5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告诉我们的孩子 什么是真正的抗日战争!

下一篇:【英烈陈文彬】—— 八路军一二○师津南抗日自卫军政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