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孙瑜:佚失伪满《退位诏书》考析
2017-05-13 10:23:13  来源:搜狐历史 作者:孙 瑜  点击:  复制链接

  溥仪一生曾三次发布《退位诏书》,其中前两次诏书均存世。但伪满解体之时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却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不见真容。由于诏书佚失,且相关资料较少,因此中日两国未见有关伪满《退位诏书》的专题研究。但该诏书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重要性勿需赘言。而且伪满《退位诏书》的颁布作为重要的历史片段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诏书虽然佚失,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在著作或文章中虽对《退位诏书》有所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相比之下,日本学者对于伪满解体的论述比较详细,这为我们研究该诏书提供了一些线索。当然由于资料所限,本文恐怕也只能窥其一斑,在此仅作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一、《退位诏书》的制定

  1943年9月,意大利向盟军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此时,陷于孤立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日趋不利,整个日本已笼罩在失败的阴霾之中。尤其是随着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以及日本的战略物资供应面临严重短缺,军队补给和生产生活需求全面告急,最终导致日本于8月15日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事实上,在8月14日晚7点半,国通社的机密快电已送达伪满总务长官武部六藏手中,其电文称: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公告》,决定投降。次日正午天皇将就此发表广播讲话,并将广播内容也一并送达。此后武部六藏将该内容传达给日系官员。至此,依附于日本的伪满洲国政府也不得不考虑何去何从。

  8月15日上午,武部六藏召开了包括部分“满系”大臣参加的次长会议,商讨关于伪满洲国的处置方案。由于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该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且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其中《开罗宣言》条款规定: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日本从清政府窃取的领土必须交还中华民国。由此,中国东北的领土就不得不归还中国。基于此点,企划局提出讨论的问题:第一,国家是否应该解体?第二,国家最好保留,并向中华民国移交。第三,在国家保留的情况下,保留皇位,并将国家移交中国。企划局又根据上述三点问题整理出两项方案:A?国家解体,皇帝退位;B?国家续存,建立过渡政府。而“满系”部分大臣则提出了“国家解体、皇帝在位和建立过渡政权”的变通方案,同时建议设立“东北治安维持委员会”作为过渡政府。

  实际上,“满系”大臣主张皇帝在位完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他们看来,溥仪作为清朝皇帝曾经受到民国政府的优待,如果他们仍然团结在溥仪的周围,民国政府也会承认此种“实力和存在的意义”,从而保证他们的安全。另外,抬出伪满皇帝溥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满系”大臣们的一道防线。战后如果追究相关责任,伪满大臣们亦可以将其归咎于伪满皇帝溥仪,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可见,所谓的“皇帝在位”并不是伪满大臣们出于耿耿忠心,完全是实行自保的一种伎俩。事实上,这些大臣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满洲国”作为国家一旦解体,溥仪作为“满洲国”的皇帝自然失去了依附,又如何能安居其位。另外,溥仪昔日虽受优待,但此时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是日本侵略东北的帮凶,能否再次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优待令人怀疑。当然,武部六藏完全察觉了“满系”大臣的意图,次长们也指出“国家解体”和“皇帝在位”的矛盾。

  另外,皇帝退位也从法理上解决了“国家解体”的问题。由于“满洲国”实行帝制,根据《帝位继承法》,皇位由皇帝的男性子孙继承,而溥仪没有子嗣。另根据该法第五条,“帝子孙皆不在,传帝兄弟及其子孙”,溥仪的弟弟溥杰在日本的安排下和日本贵族女子嵯峨浩结婚,生有一女,故日本想借此改变伪满皇族血统的计划破产。至伪满解体之时,伪满皇位并未确定继承人。显然,作为帝国必须有皇帝,皇帝退位又没有继承人,这样国家必然无法存续。因此如果溥仪退位,国家自然解体。最终,会议决定采取“国家解体、皇帝退位”的方案。对于此次会议,有资料显示:留在新京的武部六藏与各部次长召开会议,商讨了伴随着战争结束而来的皇帝退位和“满洲国”解体的程序等问题。另据资料显示,《退位诏书》是武部六藏根据火曜会(即次长会议)决定而命人起草的。

  由于确定了“皇帝退位”的方案,武部命令企划局副局长高仓正起草诏书。高仓正先用日本语书写诏文,再翻译成汉语,之后又经武部修改。至此,《退位诏书》基本制作完毕。另外颇值得一提的是,伪满时期发布的诏书多由日方人员起草,其中《国本奠定诏书》和《时局诏书》由日本汉学家佐藤知恭拟稿,《建国十周年诏书》草稿亦由日方人员撰写。对于诏书的制定过程,古海忠之曾供认:皇帝溥仪并没有发布诏书的绝对自由。诏书虽出自宫廷,但重大诏书原则上都是先由总务长官和关东军第四课长以上首脑拟定梗概,然后由通晓中文的日本汉学家根据总务长官的指示拟成中文稿。原稿须经关东军同意,总务长官亲自去溥仪处听取意见,再与关东军首脑商议,进行部分修改,最后经溥仪同意后才算完成诏书原稿。显然,《退位诏书》属于重大诏书,当然要由日方人员起草。

  二、《退位诏书》颁布的时间

  《退位诏书》颁布的时间即是溥仪退位的时间,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关于溥仪退位的时间,目前有三种说法,即8月15日说,8月17日说和8月18日凌晨说。笔者认为确定诏书公布时间的关键是厘清伪满末期溥仪退位的线索,尤其要兼顾溥仪、张景惠和武部六藏等人最后的行踪,因为他们都是和诏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其中溥仪是退位的主要当事人,张景惠是“满系”官僚的魁首,对退位问题有形式上的发言权,武部六藏是伪满末期政府的实际主宰者,亦是溥仪退位事件的导演。根据资料记载,溥仪、张景惠一行于8月13日凌晨1点从新京车站出发,途径吉林、梅河口,当天傍晚到达通化。第二天早上,列车到达临江。当天下午1点左右到达大栗子火车站。此后,溥仪以车站不远处的大栗子矿业所所长住宅作为他的“临时行宫”。他的近臣随从住进旁边的职工宿舍中。由于住所紧张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张景惠等大臣决定在火车上住宿,并于次日返回通化。15日中午,日本政府发布投降诏书,至此,无论是身处大栗子的溥仪,还是在通化的张景惠等人均仓惶失措。

  该日,在新京的武部六藏经次长会议已经确定了“国家解体、皇帝退位”的方案。16日,武部乘飞机前往通化,后因气流不顺而返回。17日上午,武部终于坐飞机到达通化。此时,武部已携带皇帝退位诏书的原案。之后,他经同张景惠等“满系”大臣开会研究决定,在大栗子召开关于皇帝退位和“满洲国”解散的重臣会议。下午两点,上述人等乘火车前往大栗子,晚8点半多到达。之后他们在矿业所职工宿舍二楼的日式房间中召开重臣会议。会议由张景惠主持,他首先叙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事实,提议决定对“满洲国”的态度。武部进而指出“满洲国”的诞生和存在与日本密切关联,这次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满洲国”也应该果断地自行解体。因此,在此之际必须请求皇帝退位,并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对此,张景惠以淡淡的语调表示赞成武部长官的意见,臧式毅也对此附和,其他人都对此表示赞同。之后,众人对武部六藏的诏书原案进行了讨论,在作了若干修改后通过。

  在这次会议上实际上达成了3项决议:1.18日由皇帝发表《退位诏书》;2.皇帝退位后赴日本;3.“满洲国”解体,政权暂时由治安维持会接手。国务大臣以下,各部大臣以及参议等组织中央治安维持会,防止破坏活动,尽可能完好地将东北全境移交给中国政府。在此,已经明确了溥仪退位和“满洲国”解体的问题。虽然此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武部等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满系”大臣们仍然只能做日本官员的应声虫,全盘接受日本的主张。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满系”大臣当时仍然受制于人,无力反驳;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伪满统治期间,这些“满系”大臣充当了日本的帮凶,以人民为敌,难以同日本划清界限,故同意日本人的主张。此外,接替伪满政府成立的中央治安维持会主要为移交政权做准备。这里的“中国政府”指国民政府,他们希望通过移交政权为国民政府立功,从而逃避惩罚。

  会后,张景惠、臧式毅、桥本虎之助、武部六藏、熙洽等5人前往溥仪临时住所,谋求获得溥仪的承认。溥仪承认退位。18日凌晨,在矿业所的食堂里,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标志着伪满洲国的正式终结。对上述问题,日本档案资料也有记载:8月17日,伪满洲国的重臣会议在大栗子沟召开,确定了皇帝退位等重要方案。8月18日零时30分,基于上述决定,溥仪宣布了《退位诏书》。另外,曾任“满业”副总裁的高碕达之助也回忆道:8月17日,武部等人组织重臣会议,确定了皇帝退位问题。18日凌晨零时,皇帝退位。而日本学者上妻齐则认为:在18日凌晨1点通过了关于满洲国解体和皇帝退位的决议,然后立即上报皇帝,之后进行了徒具形式的退位仪式。由此可见,《退位诏书》颁布于18日凌晨当属可靠。

  三、《退位诏书》的主要内容

  溥仪宣读完《退位诏书》后,诏书就去向不明了。关于诏书的内容,溥仪事后表示:“对于诏书的字句我全不记得了。”当时溥仪自身难保,甚至认为死亡已经在向他招手,无暇顾及诏书内容在情理之中。张景惠、臧式毅等人亦各怀心事,或担心被追究责任,或思考如何全身而退,对诏书内容恐怕也不太关注。而且,《退位诏书》本来预定在8月20日公布,但由于没有适当的发布机关,故不为大众所知。此后诏书佚失,其内容未能流传下来,成为伪满洲国历史上的一桩迷案。

  不过,《退位诏书》的内容也可根据相关文献并结合时局进行合理的推测。伪满历史上共发布过6篇诏书,《退位诏书》与此前的5篇诏书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且,溥仪此前曾两次发布退位诏书,亦可作为参考。另外,伪满《退位诏书》为呼应日本的《停战诏书》而作。据古海忠之的回忆,1945年8月14日晚间的机密快电已经附上《停战诏书》的全文。可见,诏书的撰写人高仓正和修改人武部六藏等在制定《退位诏书》前已经阅读了《停战诏书》,故《停战诏书》也可为起草《退位诏书》提供重要借鉴。当然,以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很难复原诏书的具体文字。在此,主要根据对上述文献的分析以及对时局的观察,尝试还原诏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诏书很可能包含鼓吹日“满”一心,感恩日本提携的内容。伪满洲国的本质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就通过《日满议定书》《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等文件,在政治与经济上将日、“满”牢牢绑在一起,保证了日本对伪满洲国的控制和支配。此后,伪满政府所宣扬的“建国精神”“民族协和”“王道乐土”等思想也是以日“满”一心为主旨的。正因如此,在此前公布的伪满5篇诏书中,无一例外地含有上述内容。

  在伪满解体之际,溥仪等人的命运仍然掌握在日本官吏手中,自然不忘迎合日本。在日本《停战诏书》中也写道:“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这里的“诸盟邦”应该包括伪满政府。伪满《退位诏书》若对日本诏书有所回应,也会提到有关日“满”一心的内容。此外,诏书由日本官员高仓正起草,出于民族主义情绪,也不免对日本进行一番吹嘘。据溥仪本人回忆,他在临时住所念完诏书后,还跪在地上,向天空念念有词:“我太对不住天皇陛下了!尽管我退了位,我仍和日本一心一德!”他一边说着一边还抽打了自己几个嘴巴。这当是诏书内容的另一种表达。

  其次,诏书中还很可能有美化统治、宣扬政绩的内容。这类内容在以前的诏书中也曾多次出现。《即位诏书》曾有这样的语句:“朕以藐躬乃承天眷,假我尺柄,授我丘民,流亡渐集,兴其讴歌,兵气潜销,化为日月。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而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吁请正位,询谋佥同,敢不敬承天命。”在《国本奠定诏书》《建国十周年诏书》中也有类似的话语。虽然这类表述并非在每份诏书中都出现,但作为退位诏书,有必要对治国成绩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在溥仪此前的两次退位的诏书中,也有美化清王朝统治的表述。如在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退位诏书》中曾言:“此正朝廷审时观变,恫吾民之苦衷”,“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张勋复辟失败后,溥仪于1917年5月20日再次颁布《退位诏书》,称:“我孝定景皇后逊政恤民,深仁至德,仰念遗训,本无丝毫私天下之心,惟据以救国救民为词,故不得已而允如所请,临朝听政。”这些表述都力图展现统治者大公无私、勤政爱民的形象。日本《终战诏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统治者往往难免自我美化,同时也是为逃避责任、减轻罪责所做的一种自我辩护。

  此外,诏书中可能还包含为退位这一行为所做的解释。据在场者回忆,溥仪打开《退位诏书》念时,脸色有些发红。退位虽是尴尬之事,但退位的理由却不容回避。宣统三年清帝《退位诏书》曾对退位一事给出这样的解释:“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由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1917年的《退位诏书》也称:“各省纷纷称兵,是又将以政权之争致开兵衅。年来我民疾苦,已如火热水深,何堪再罹干戈重兹困累。言念及此,辗转难安。朕断不肯私此政权,而使生灵有涂炭之虞,致负孝定景皇后之盛德。”简言之,第一次退位被标榜为适应形势与民意,第二次退位的理由则是关心民众疾苦,避免生灵涂炭。日本的《停战诏书》也为日本投降作出了解释:“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这一方面是给国人以必要的交代,另一方面也是间接地为本国的失败辩护。

  伪满《退位诏书》所给出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据主要当事人臧式毅回忆,诏书大意谓时局有重大变化,皇帝引咎退位。“时局有重大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既模糊又冠冕堂皇的理由,迎合了溥仪及日本力图保留统治者颜面的心态,也与日本《停战诏书》中的“世界大势不利于我”相契合。

  诏书的最后是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重臣会议后,张景惠等人将诏书交给溥仪并征求其意见。在这份诏书上,很快就被盖上了玉玺。按照规定,其他相关大臣应副署。张景惠、臧式毅、桥本虎之助、武部六藏、熙洽等5人均在诏书上副署。伪满尚书府大臣吉兴也曾供认,溥仪以张景惠署名的诏书宣告退位。

  至于诏书的篇幅,应当不会太长。一则伪满之前发布的5份诏书普遍较为简短,一般不超过300字;二则退位之事本来就有失颜面,也没有必要过于冗长。据山田明回忆:“皇帝宣读退位诏书的时间非常短促,大约只用两分钟左右。”以正常的语速推测,该诏书至多300字左右。

  伪满《退位诏书》的颁布一方面标志着伪满洲国解体,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彻底终结;另一方面,由于东北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点和长期经营的基地,对东北统治的结束也意味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日本学者也承认:伪满皇帝的退位,标志着“满洲国”的最终解体;“建国”13年零5个月,标榜王道乐土、五族协和,克服激烈的国际干涉并进行了自身建设的“满洲国”瞬间崩塌了。遗憾的是,这一重要历史文献在伪满君臣作鸟兽散的局面下佚失了。当时参会的人员多感前途未卜,恐无心收藏这一诏书,因此该诏书很可能已经损毁无存。

  作者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5-13 10:24: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谦平: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述论(一)

下一篇: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