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日本控制中国内河内港航运的轮船公司
2017-06-27 16:15:23  来源:搜狐历史 作者:朱荫贵  点击:  复制链接

  朱荫贵教授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史专家,也是我的老师,虽然不是我的导师。朱荫贵教授非常平易近人,很多时候碰到他,都是老师向我这个学生先打招呼,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问好。他在我心中的经典形象是,他戴着椭圆形的宽边眼睛,穿着西服,略显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眯眯的,和蔼可亲地看着我,然后关心地询问我的近况。

  朱荫贵先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均毕业于中国社科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日本著名中国史专家滨下武志教授。他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年他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他被复旦大学人才引进,担任历史系教授。他在复旦历史系先后担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朱荫贵先生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家证书,并从该年度起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近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等。

  朱荫贵先生主要研究集中在中国经济史领域,对中国、日本近代史其他学术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著作等身,成果卓著。值此先生荣休之际,季我努学社特地联络先生,将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经济研究》等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整理出来,组成朱荫贵教授荣休纪念特辑,与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朋友分享。

  战时日本为确保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在海运业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大型国策公司———东亚海运株式会社的设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从航线设置可以看出,这家大型轮船航运公司的主要业务目标是经营中国内地、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东北(满洲)间的航运,即所谓“近海”和中国沿海一带的航运。因此日本还需进一步设立专门针对中国内河内港航行的轮船公司,以与主要目标是“近海”和沿海航路的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及日本其他轮船公司的航线接轨。这种旨在控制中国内河内港的公司所在多有,这里仅列举几家。

  中华轮船株式会社。据日本《中外商业新报》报道,这是东亚海运株式会社的卫星公司,1940年2月25日在上海成立。名义上是中国籍,实际是“中国籍的国策会社”,“以处理占领地没收的中国航运有关的敌产,提携强化与中国民族资本有关的航运业以及解放长江航运的国策等为宗旨”。“其目的以长江及中国沿岸航运业的经营为主,以及向与其有关的码头、船舶、仓库等有关的事业进行投资”。该社社长是“前维新政府交通部长江宏杰氏,副社长是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参事渡边重吉氏”。会社总社设于上海,从1940年“五月中旬开始,已在长江干线开港和不开港间以及不开港之间从事航运”。(《各社の航路を统一,东策航路を确立》,《中外商业新报》 1940年8月9日。)

  会社成立后发展很快。成立时“只有公司船4只,佣船4只,受托运航船5只,租用船4只,合计17只”。“至民国三十一年末,计公司船27只,佣船40只,受托运航船7只,租用船10只,合计有84只之多”。航线方面,“民国二十九年末,计有崇明、天生港及口岸四线,至三十年三月末,增加舟山群岛、裕溪口二线,后又增加北沙线、芜湖大通线及上海宁波线。是年下半年,又开航安庆地区及镇江地区等长江中流地区线八条。至三十一年又增加了几线……航线计长三千五百公里。此外对于上海、镇江、南京、九江等仓库的货物运输,亦在力求圆滑。”(光林:《日本在华中之国策公司概述》,《中联银行月刊》第5卷第5期, 1943年5月,第129— 130页。)

  上海内河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日语称其为上海内河汽船株式会社。其成立经过日本“陆海外三省共同究”,以“日支合办维新政府普通法人”名义出现,“使命”是“对中部支那内河航运进行统制,圆满发达水陆交通”。因这种特殊背景, 1938年7月28日在上海日本人俱乐部召开该社成立大会时,出席者中有日本“陆海军两特务部长,递信、外务省各关系官员及维新政府关系部长等人”。该公司也被赋予“中支那内河航行唯一统制会社”身份,获得“不允许新设同种事业”的垄断地位,以及“免除登记费和使用土地及其它物质”的优惠权。该会社成立时资本金二百万元,由日本和伪维新政府共同出资。值得注意的是,出资的日方公司有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大同海运株式会社、上海运输株式会社等。该公司总社设于上海,杭州、湖州、常州、常熟、浒浦、镇江、扬州、霍家桥、太仓、松江、黄渡镇等地设分社。1939年6月时,该会社日本人社员136人,中国人社员235人。各种船只一百四五十只,高峰时平均每月运输货物“四十万吨以上”。(上海内河汽船株式会社编: 《事业概况》, 1939年7月,第1— 16页,兴亚院华中联络部资料C- 200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藏。)

  据1942年上海内河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课调查系制作的《货物、船客输送成绩统计》(油印报表),该会社的航线分黄浦江线、湖州线、苏州河线、长江线、江北线、淮河线等六大系统,长短航线313条,总里程60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长江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一切内河航线,都处于上海内河轮船股份公司的控制之下。1941年1月至12月,上海内河轮船股份公司运送货物1272884吨,运送船客4652313人。(上海内河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课调查系制作:《货物、船客输送成绩统计》(油印报表), 1942年7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藏。)

  成立该公司的另一目的,是通过设立类似的轮船公司从各种渠道把中国的资源集中起来运往日本。例如, 1939年日本在安徽设立淮南煤矿公司,积极开采位于安徽田家蓭附近之煤矿,但因淮南铁路被中方军队拆毁,无法由陆路转往日本,只好由江南产业株式会社(总公司设于上海,在溪口、南京及蚌埠等地均设有分公司)运输部取道淮河水路,将煤载往蚌埠,然后再由东亚海运会社经手运往日本。这样既费时间,又不能大量输送。日方虽每思设法改进,但终计无所出, 1939年初,“敌与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曾密令`上海内河轮船公司'尽速筹备将航路拓展淮河,在田家蓭至蚌埠间之淮河航路上专事载运淮南之煤。现悉自四月一日起,该公司已正式将航路拓展至淮河,并已将上述江南产业株式会社之运输部盘入,继该会社之后而接办淮南煤之运送事宜云”。(“四月八日上海通讯”,转引自国民党特种经济调查处编:《经济汇报》第11号, 1940年6月,第32页。)

  华中运输公司创立于1942年7月1日,资本金800万元。该公司是作为“华中铁道、中华轮船、内河轮船的运输公司的下层机构”而设立。主要业务是“至一定的输送地点,搜集货物”。公司创立以后,即“继承以往日本通运公司的支店出张所,并在华中设立六个支店,一百七十八处的营业所、回漕所、派出所及办理行李所,努力于物资的圆滑输送”。该公司成立后,大力扩充业务,在1943年度的公司计划中,即准备向华中振兴公司“长期借入约一百三十万元”,供其“在各地努力扩充物资的搜集网”之用。该公司的水上工具中,“有木驳船、铁驳船、汽船”等,陆路上有汽车、马车、马匹等。(光林:《日本在华中之国策公司概述》,《中联银行月刊》第5卷第5期, 1943年5月,第133页。)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华北事变后,华北的交通事业即由满铁负责经营,后因“业务渐趋兴盛”,遂于1939年4月成立该会社。资本金计四亿元,内开发公司二亿三千五百万元,满铁一亿二千万元,华北政务委员会四千五百万元”。“其业务除经营华北境内之铁道公路,内河水运外,蒙疆地区之铁道亦委托其运营,并担任塘沽新港及连云港之修筑工事”。(诵唐:《华北开发公司之伟绩》,《中联银行月刊》第7卷第3期, 1944年3月,第48页。)资本金如此雄厚,任务自然也非比寻常:该公司“拟以铁道为动脉,于汽车及内河水运等以综合的经营,期其飞跃的发展,至于塘沽新港之建设,修筑连云港之工事,以及白河沿岸六个码头之经营,则皆该公司用为交通事业之根干者也”。因此,“截止三十一年六月底止,本社投资额之百分五五.五,贷款额之百分七八.九……均用于交通事业,额数之巨,远非其它事业之所及。交通事业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日本政府认为, “运输事业,不但担负治安上、军事上之重要使命,且为复兴华北经济并开发产业之根本事业”(中联银行调查室:《新民会全体联合协议会席上之报告》,《中联银行月刊》第4卷第4期, 1942年10月,第182页。)之故。

  华北运输株式会社。华北“事变后,华北境内之运输任务曾一度由国际运输株式会社担任。后为确立运送之单一经营,遂于三十年十月一日成立华北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资本金二千万元,实收一千二百万元。计开发公司一百五十万元,华北交通六百万元,国际运输四百万元,福昌华工五十万元”。业务除“经营水陆运输、劳力供应外,并兼营仓库、专业委托、买卖业及资金之融通关系事业”。(诵唐:《华北开发公司之伟绩》,《中联银行月刊》第7卷第3期, 1944年3月,第52— 53页。)

  华北地区各省内河航运,仅河北山东两省较有舟楫之利,“而敌所欲加以利用以攫取各地物产者,亦厥为冀鲁两省,尤以冀省为最”。1938年6月,“敌伪为统制华北内河民船,乃设立所谓`中国内河航运公会'”。1939年2月,“并任日人渡濑二郎为理事长”,同时发表公示,宣称将“于3月1日起,实施勒令各河航业者加入该会,以便统制”。公示主要内容是:“华北之水运业,暂由`北支派遣军司令官监督指导',而由日本军特务机关管理”。公告指出,“各船舶应有日本军特务机关之`航行许可证',否则不许航行。日本军之特务机关及内河航运公会职员之检查官,对航行中及停泊中之船舶,得随时检查其是否有`航行许可证'及所搭载之货物”。此外,“日本军队可随时征用各船舶”。(《沦陷区经济概览·交通篇·华北内河交通概况》(油印本),第6213页。)

  需强调的是,无论华北地区的华北交通运输会社、华北运输株式会社,还是上述江南地区的中华轮船株式会社、上海内河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华中运输公司,都非孤立存在,而是分属于华北地区的日本国策会社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也就是江南地区的日本国策会社华中振兴公司。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如何保证经济上的持续供给是不能不面对的难题。开发统制中国经济资源和市场由此成为日本政策的重要内容,成立综合开发中国经济和资源的大型国策会社,成为日本政府的重要举措。1938年3月,日本国会第七十三次议会会议通过设立华北开发公司(华北振兴株式会社)和华中振兴公司(华中振兴株式会社)的公司法。4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施行,从法律上对“国策会社”的性质、组织机构、责任、特权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做了详细规定。(参见黄美真主编:《日伪对华中沦陷区经济的掠夺与统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第315页。)值得注意的是,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本身并不直接从事具体经营活动,而是在日本当局直接策划下,通过投资和融资等形式,对有关重要事业进行控制。例如,资本金为3亿5千万元的华北开发公司(其中半数由日本政府出资),公司法案对其业务的规定是:“该公司对于下列事业为投资或融资,并统合调整其经营:(1)交通运输港湾事业;(2)通信事业;(3)矿业;(4)盐业及其贩卖利用事业。”(诵唐:《华北开发公司之伟绩》,《中联银行月刊》第7卷第3期, 1944年3月,第27页。)而“事业之主干为交通业”。

  到1943年10月底,华北开发公司已拥有“子公司29个,组合3,孙公司11个,合计子孙公司43,组合3。刻仍本其原定之步骤,发挥国策公司之任务”。(思淑、维亚:《华北经济动态》,《中国经济》第2卷第5期, 1944年5月,第34页。)上述介绍的华北地区的华北交通运输会社、华北运输株式会社以及中华轮船株式会社、上海内河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华中运输公司等公司,就是分属于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以“七·七”事变为契机,日本轮船航运势力大举入侵,到1940年夏,日本的轮船航运业已经“实现了从日本为中心向东洋为中心的飞跃”。而这是“中国民族航运业的溃灭”。由于日本对长江和其他港口的封锁,日本海军对中国船舶的搜捕、击沉及中国船舶转卖给第三国,加上战火对港航设备的直接间接破坏,中国民族航运业受到巨大打击。截至1940年8月,“中国方面失去了总吨数超过30万吨的船舶和相当多的港航设备,基本处于溃灭的状态”。

  统计表1中1936年和1939年各国在华船舶的数字对比,清楚展现了“七·七”事变后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各国航运势力的变化。

  从日本报纸登载的上述统计数字看, 1939年时,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轮船航运势力中,美英两国的轮船数量大幅衰减,日本有所减少但幅度有限,德意两国有大幅增长,但因绝对数量有限,无关大局。只有中国,从5448千吨一下减到11千吨,仅相当于1936年时的百分之0. 2,“基本处于溃灭的状态”的说法决非言过其实。而英、意、荷、法、丹麦等国受欧战拖累,通过上海往来外洋的轮船数字都有减少,特别是此前的霸主英国,欧战爆发前的1939年8月,通过上海往来外洋的轮船数字还有554516吨,9月欧战爆发,到11月,英国通过上海往来外洋的轮船数字就只有296520吨,锐减了257996吨,减少将近一半。欧洲各国减少的航运量,被日本顺势接收。就在1939年11月,日本通过上海往来外洋的轮船数字第一次超过了英国。再过一年,到1940年11月,通过上海往来外洋的轮船数字日本不仅已经大幅超过英国近150000吨,通过上海往来中国国内各口的轮船数字也已经超过英国。即到1940年11月,日本已在往来外洋和中国国内各口的轮船航运吨位数中实现了全面超越英国,改变了“围绕中国的航权,历来是英国占据优势”的局面。到1941年3月,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通过上海往来外洋方面,日本的轮船吨位数已经超过英国5. 8倍(见表2)。表2虽显示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日本轮船航运势力的发展状况,但很明显,这种发展趋势已;经为其全面垄断中国轮船航运业奠定难以改变的基础。

  专著、译著、编著

  1、《招商局与中国企业史研究》(与胡政、陈争平合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民间契约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以清水江流域天柱文书为中心的研究》(与张新民合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与吴太昌、武力等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近代中国:金融与证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朱荫贵论招商局》,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6、《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1927-1937)》(与刘克祥、吴太昌等合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简体增补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台湾高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

  10、《近代中国 : 经济与社会研究》(与戴鞍钢合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1895-1927)》(与聂宝璋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与汪敬虞等合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与欧阳菲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修订增补版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版)。

  论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梁启超与时务学堂》1.2万字《近代史研究》1984年3期

  2、《从戊通航业公司的历史看经营管理方式对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影响》1.6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3期

  3、《中国铁路与近代经济发展》3万字《平准学刊》第5期〈上〉1989年出版〈合著〉

  4、《甲午战后日本轮运势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十辑 1988年出版

  5、《中国的近代经济史研究—数年来的回顾和展望》2万字日本〈近邻〉杂志19号 1991年5月出版〈日文〉

  6、《从轮船航运业的兴办看中日早期近代化的异同》1.1万字《中日关系史研究》1993年1期

  7、《论清季轮船招商局的资金外流》1.6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2期

  8、《论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1.2万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2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晚清轮船招商局资金外流与盛宣怀“敛字诀”初探》1万字 《 招商局与中国近现代化—纪念招商局成立120周年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10、《论国家政权在中日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中日近代海技自立的比较研究》1.8万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年2期

  11、《从中日两国近代航运业发展状况的不同看国家政权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1万字 《教学与研究》 1994年2期

  12、《试论影响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因素》1.2万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4期

  13、《引进与引进后的管理—清轮船招商局与日本轮运业发展的比较》 0.6万字《经济导刊》994年6期

  14、《计划经济结出的苦果 —我国交通运输业成为“瓶颈”的原因》0.8万字《经济导刊》 1995

  15、《轮船与长江流域近代经济的演变》1.3万字收入《近代市场与沿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出版

  16、《 论晚清中国新式工商企业对政府的报效》1.2 万字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 年4期

  17、《 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对外投资》1.5 万字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00年出版。〈英文稿〉

  18、《 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上股票买卖的三次高潮》1.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3期

  19、《朝贡贸易与近代亚洲经济圈》――〈评滨下武志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1.8万字《历史研究》1999年2期

  20、《1927――1937年的中国轮船航运业》2.5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1、《中日早期现代化进程中资金问题的比较研究》1.8万字《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2、《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1.8万字《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23、《从大生纱厂看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的特点》, 1.6万字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4、《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1.8万字《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25、《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演变》, 1.8万字《近代史学刊》第1辑,2001年12月出版

  26、《“官利”制度及其他:近代中国企业的资金运作》,1.5万字《现代化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9月出版

  27、《两次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2.2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28、《“官督商办”与“命令书”——中日近代工商企业管理形态的比较研究》,1.8万字,《纪念依田熹家教授诞辰70周年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29、《论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制度的中西结合》,1.5万字 《企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30、《抗战前钱庄业的衰落与南京国民政府》1.7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

  31、《China’s Banking Industry between the World War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ummer 2003

  32、《“孤岛”时期的上海西商众业公所》,1.5万字,《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

  33、《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1.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4期

  34、《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1.6万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35、《从老股票看五十年代的股份制企业》,1.8万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3期

  36、《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资本股份制企业的形成途径》,1.8万字,《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5期

  37、《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的资金运作》(日文),《中国经济月报》(东京)2005年11月版

  38、《20世纪初的轮船招商局-体制变动与军阀战争的干扰影响》,《招商局与近代中国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39、《1927-1937年的中国轮船航运业与招商局》,收入《招商局与近代中国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40、《1918-1937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复旦学报》2006年2期

  41、《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以铁路轮船为中心的考察》,1.8万字,收入论文集《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42、《论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1.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5期

  43、《论抗战时期上海的华商股票推进会》,1.7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4期

  44、《支撑近代化的“中国式金融”》,1万字《国企》杂志2007年6期

  45、《晚清新式工商企业:在“报效”中沉沦?》0.8万字,《国企》杂志2007年7期

  46、《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对外投资》,1.7万字,《汪敬虞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版

  47、《“年少志高,头角初现”――论抗战前董浩云先生对发展中国航运业的构想和活动》,载《董浩云――中国现代航运业先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48、《论近代中国企业商号吸收社会储蓄》,1.6万字,《复旦学报》,2007年5期

  49、《国家资本企业历史图景变迁之晚清起步篇》,0.8万字,《国企》第14期,2007年12月

  50、《国家资本企业历史图景变迁之北洋政府篇》,0.8万字,《国企》第15期,2008年1月10日

  51、《国家资本企业历史图景变迁之南京国民政府篇》,0.8万字,《国企》第16-17期,2008年2-3期合刊

  52、《从招商局的发展历程看近代中国的政企关系》,1.8万字,收入张忠民、陆兴隆、李一翔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版

  53、《试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1.6万字,《经济研究》2008年3期,2008年3月20日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8期收录3.5千字。

  54、《论中国近代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调拨流动》,1.6万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55、《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1.8万字,《史林》,2008年3期

  56、《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1927—1945年)》,1.8万字,《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6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3月出版。

  57、《论日本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干预作用》,1.3万字,《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4期

  58、《试论近代中国社会传统力量对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作用——以穆藕初引进推广现代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为例》,1.7万字,《近代中国》第19辑,2009年11月出版

  59、《论抗战时期的杭州钱庄业》,1.4万字,《安徽史学》2010年1期

  60、《论研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必要性》,0.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1期

  61《近代中国のセメント产业と资金调达--刘鸿生企业集团と上海华商水泥公司》,1.4万字,载田岛俊雄主编《中国セメント产业の发展》(第二章),2010年6月出版

  62《对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线索的再思考》,0.9万字,《社会科学》,2010年6期

  63《从‘商务官报’看晚清国人对世博会的认识》,1.4万字,《学术月刊》2010年6期

  64《中国儒家传统股份制企业典型:张謇与他创办的大生系统企业》,1.8万字,收入崔之清主编《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张謇与海门—早期现代化思想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65《论抗战时期日本对华轮船航运业的侵袭和垄断》,2万字,《历史研究》2011年第2期

  66《论抗战时期上海的华商房地产公司》,1.9万字,《安徽史学》,2011年第3期

  67《从上海水泥厂看1937年前中国民间资本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问题》,1.8万字,收入田岛俊雄、朱荫贵、加岛润主编《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68《论钱庄在近代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1.7万字,《社会科学》2011年8期

  69《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矿权的攫夺与清政府的经济地理认识》,1.5万字,《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10辑,2011年6月出版。

  70《论近代中国民间金融资本的地位和作用》,1.6万字,《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3期(5月20日出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2年5期全文转载)。

  71《甲午战后外国列强在中国沿海航线上的争夺(上)》,1万字,《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3期(5月30日出版)。

  72《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1.8万字,《学术月刊》2012年7期(7月20日出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11期全文转载)。

  73《甲午战后外国列强在中国沿海航线上的争夺(下)》,1万字,《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4期(7月30日出版)。

  74《从轮船招商局的债款看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1.7万字,《社会科学》2012年10期(10月10日出版)。

  75《辛亥革命前后の中国经济》,1.6万字(日文),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论文集,日本岩波书店2012年9月出版。

  76《试论穆藕初在近代棉纺织业方面的贡献》,1.8万字,《邦计货殖》(论文集),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2013年1月版。

  77《论近代中国实业界之“中国梦”》,《安徽史学》2013年6期,该文获上海市社科联第十一届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78《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与企业筹资》,1.3万字,收入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2013年版

  79《从贵州清水江文书看近代中国的地权转移》,1.4万字,《贵州大学学报》,2013年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4年4期全文转载)

  80《管理之初》,1万字,《清华管理评论》,2013年4期

  81《晚清社会经济制度之改变:从内在角度进行的考察》,1.4万字,《清史研究》2014年2期

  82《戊通公司的兴与亡》,1万字,《清华管理评论》2014年5期

  83《试论轮船航运业兴起前的清代木船业》,1.8万字,《国家航海》第8辑(2014年8月出版)

  84《清代木船业的衰落和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1.8万字,《安徽史学》2014年6期

  85《试论清水江文书中的“股”》,1.7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1期

  86《试论汉冶萍发展与近代中国资本市场》,1.8万字,《社会科学》2015年4期

  87《抗战胜利后的轮船招商局与民生公司》,1.7万字,收入《招商局与中国企业史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88《论贵州青溪铁厂的失败原因》,1.5万字,《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9期

  89《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农村金融——以农村合作金融事业为中心》,1.8万字,《安徽史学》,2015年5期

  90、《 “调汇”经营:大生资本企业集团的突出特点—以大生棉纺织系统为中心的分析》1.8万字,《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2期

  91《关于行业史的笔谈》,1万字,《近代史学刊》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9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证券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2万字,《社会科学》,2016年6期

  93《从江南机器制造局财务角度看晚清军用企业的经营(1865-1894)》,1.7万字,《上海档案史料研究》20辑,2016年8月出版

  94《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的比较》,1.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9期

  95《试论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体现》,1.7万字,《承先启后—王业键院士纪念论文集》,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公司2016年11月出版

  其它(文章、译文及小论文):

  1、《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简介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一辑 1983年12月

  2、《卢作孚的成功—技术、管理、人才》,《中国青年报》1984年5月20日

  3、《应该扩大考察的范围》,《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3期

  4、〈译文〉《十九世纪下半叶在华外国银行操纵控制金融市场的历史本质》,《近代中国》第二辑 1991年12月出版

  5、〈译文〉《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一些问题的再思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4期

  6、《聂宝璋先生传略》,《近代中国》第一辑 1991年4月出版

  7、〈译文〉《转承包关系》,〈合译〉 《经济研究资料》 1990年5期

  8、《章有义先生传略》, 《近代中国》第三辑 1993年4月出版

  9、《兼容众法,切入热点—如何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讨论》〈笔谈〉《学术研究》1994年4期 10、《研究传统市场重视国家干预》〈关于传统市场与市场经济的笔谈〉,《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2期

  11、《彭泽益》, 《历史年鉴》1995年三联书店1995年12月版

  12、《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乱收费”现象》, 《改革内参》1998年18期

  13、《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四期

  14、书评《我国首部优秀完整的经济通史――评介《中国经济发展史》,《全国新书目》2000年第5期

  15、《新旧儒商漫议》, 《经济学家茶座》第二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16、《泡沫经济的中国版――近代橡胶股票风潮》,《经济学家茶座》第四辑,2001年4月出版《文汇报》2001年5月25日第11版全文转载

  17、《近代商战第一捷》,《经济学家茶座》第七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8、《“学而优则贾”——晋商大院考察随感》,《经济学家茶座》第十集2002年12月出版。

  19、《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经济史研究室介绍》,台湾《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4期, 2002年9月出版

  20、书评:《科学阐释中国近代经济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评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80期,2002年10月29日,第2版

  21、《评“晋商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22、《近代中国银行界的海归派》, 《经济学家茶座》,第12辑,2003年4月出版。

  23、为日本学者久保亨著《走向自立之路——两次大战之间中国的关税通货政策和经济发展》一书中文版作 “序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24、“近代中国第一股”,《经济学家茶座》,第18辑,2004年12月出版。

  25、为宋美云《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一书作“序言”,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26、“导致晚清政府倒台的股票”,《经济学家茶座》,第20辑,2005年3月出版

  27、招商局史研究会编《招商局印谱》,“序言”,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28、《大生企业股票:晚清状元张謇下海办实业的见证》,《经济学家茶座》,第22辑,2006年2月出版。

  2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诞辰20周年》,《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

  30、《如何评价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企业》,《学术月刊》,2006年第8期。

  31、《“申报”上的揽储广告》,《国企》杂志2006年11月创刊号

  32、“山西保晋矿务公司股票”,《经济学家茶座》第26辑,2006年12月出版

  33、“中国航运业与金融业研究文献的介绍”,日本《中国企业史研究会编《中国企业史研究的成果与课题》,汲古书院2007年4月出版

  34、《汪老吴老九十寿诞感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2期

  35、《经济参考报》2007年7月6、13、20日12版,8月17日12版连载“老股票的故事”(1-4辑)。

  36、《钱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背后的故事》,《经济学家茶座》第30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经济参考报2007年11月23日12版全文转载

  37、《19世纪80年代首现股票买卖高潮》0.6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1月4日12版

  38、《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买卖高潮》0.5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1月11日12版

  39、《1921年:上海爆发滥设交易所风潮》,0.6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1月18日12版

  40、《“信交风潮”后遗症:股票遭冷落,公债偏红火》,0.6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1日12版

  41、《昙花一现的沪外证券市场》,0.6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15日12版

  42、《众业公所缘何成上海投机家的大乐园》,0.6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22日12版

  43、《抗战八年:上海华商证券由陪衬转入主角》,0.6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2月29日12版

  44、《详说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三大特点》,07万字,经济参考报2008年3月21日12版

  45、《老股票的故事6—从老股票看50年代工业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0.6万字 ,《经济学家茶座》第37辑,2008年10月出版

  46、《老股票的故事7—从老股票看50年代的农村股份制企业》0.5万字 ,《经济学家茶座》第40辑,2009年5月出版

  47《老股票的故事8—从老股票看大跃进时期的城市街道办企业》0.6万字,《经济学家茶座》第43辑,2009年11月出版

  48、《老股票的故事9—中央苏维埃根据地的老股票》0.5万字,《经济学家茶座》第48辑,2010年9月出版

  49、《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活跃的民间金融》,0.6万字,《经济学家茶座》第54辑,2011年12月出版

  50《怀念吴老》,0.5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2期。

  51《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祝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0.5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1期。

  52《中国的市场经济始于何时?》0.5万字,《经济学家茶座》6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53《回忆和感念汪敬虞先生》,0.7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4期。

  54《十九世纪中国的股票买卖》0.4万字,《中国金融》,2014年13期

  55《近代中国的第一次股灾》0.4万字,《中国金融》,2014年16期

  56《1921年的“信交风潮”》0.4万字,《中国金融》2014年20期

  57《轮船招商局:新兴企业的早期历史》,0.6万字,《清华管理评论》,2015年3期

  58《早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官商关系》,0.5万字,《清华管理评论》,2015年7-8期

  59《太平洋战后上海证券市场与企业的关系》,0.3万字,《金融博览》,2015年10期

  承担及已结项的课题:

  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卷,汪敬虞主编(人民出版社已出版)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卷,吴太昌、刘克祥主编(人民出版社已出版)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卷,刘克祥主编,(进行中)

  4、集体项目:国家经贸委九五重点课题《中国企业史》第二卷(近代部分,任副主编,承担交通、金融领域企业的写作,已出版。)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与吴太昌、武力等合著,已出版)

  6、集体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企业史》,承担金融和股份制企业部分(已结项)

  7、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项目《中国近代的股份制企业研究》(已出版)

  8、主持国家清史工程项目《清史·近代工矿志·矿业篇》(2011年已结项,22万字,另提交100万字史料长编)

  9、主持国家清史工程项目《清史·近代工矿志·航运篇》(2012年已结项,18万字,另提交80万字史料长编)

  10、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近代中国资本市场现代化历程研究—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分析》(进行中)

  11、主持复旦大学985三期项目《贵州清水江文书研究》(已结项)

  12、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上海通史(新修)子课题:晚清中期(1863-1899)》,(进行中)。

  1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燕红忠主编,主持子课题四“近代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进行中)

  14、主持招商局招标项目《招商局之弊》,(进行中)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6-27 16:19: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在二战中,日军真实的战斗能力到底是如何?苏联元帅道出了真相

下一篇:抗日时期日本统制垄断中国内河航运业的多种手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