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2017-09-06 14:50: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最早的机构设在上海华口化商街济世总里21号,后来迁江汉路宁波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牌匾的字,是于右任先生写的,当时新闻界的元老们都被聘作“名誉理事”,其中有邵子力、王芸生、于右任、曾虚白、叶楚伧、邹韬奋、萧同兹、郭沫若、张季鸾、金仲华、丁文安、杜重远、娄亚明、陈搏生、潘梓年。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理事,有范长江、傅宇琛、陆诒、钟期森、曾圣提、朱明、徐迈进、陈子玉、恽逸群、夏衍、陈农菲11人。其中,范长江、钟期森、徐迈进3人为常务理事。其后,因业务发展,参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工作的人日有增加,队伍壮大了,影响也就随之增大了很多。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以团结全国记者,加强抗战服务为中心,强调自我学习,出版《新闻记者》刊物。中国新闻记者学会成立后,中国各地主要城市的青年记者纷纷加入,特别是参加战地工作的新闻记者,几乎全都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会员。“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曾由新华日报社编辑张谔设计过一个徽章,作钢笔尖形,中间有一步枪,枪上有“青年记者”4字,一时佩之者皆以为荣。

  随着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的增加,开始设立各分会,汉口、长沙、成都、重庆、香港、桂林等分会相继成立,全国会员多达1000余人,且在北京设北方办事处,由张磬石负责;在南方设南方办事处,由陈农菲负责;在华北战区并设有一支队,从事战地文化服务工作。

  1938年秋,日寇在徐州战役结束之后,开始集结兵力,沿江跃进,长江下游的田家镇顿时紧张起来。田家镇是汉口的门户,当时汉口的新华日报已派部分人员西行,先赴重庆。徐迈进同时也派傅宇琛、朱楚辛和冯英子赴重庆,作总会的迁移打算。

  此时抗日战争的战局已经日趋紧张,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步步紧逼,整个汉口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保卫大武汉”已经成为了中心工作。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吸收了一批新人,办起了“记者之家”,积极参加“保卫大武汉”的宣传舆论和鼓动士气的工作。武汉弃守之后,他们退到了长沙,后来又退到了桂林。1939年4月左右,在桂林设立一个南方办事处,由陈农菲负责。范长江到了重庆后不久,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总社也迁到了当时的陪都重庆。在重庆,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发展最快的一年,要求加入者也纷至沓来。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重庆设立会址,最早的分会地址是下半城的中营街58号。总社迁来以后,就搬到了七星岗后面的骡马店街,后来又搬到了张家花园。但是,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国民党政府也加紧了防共、限共等倒行逆施活动,国共摩擦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最终被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但在解放区、在海外,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始终是作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带领着浩浩荡荡的中国青年记者,勤于学习,善于团结,不爱财,不惜命,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贡献出一切力量。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在周恩来的影响下成立的。1938年,周恩来是军委政治部副主任,因此,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一成立,政治部就拨付每月1000元的经费,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1000元改为500元,再后来连500元也没有了,只好自力更生。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一次拿到自力更生的经费,是《徐州突围》一书的稿费400元。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和“徐州突围”,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战地记者出入枪林弹雨之中,写了不少好的新闻,好的通讯,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真实面貌。范长江把这些文章结集起来,出了一本《徐州突围》,由生活书店出版,得稿费400元。

  后来,范长江提出,可以接受一点军队中的捐款。当时《大公报》记者高元礼,一次就捎来了杨森1000元的捐款。八路军办事处也捐过200元,这200元分别写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名下。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周恩来的影响下,发轫于1937年的上海,成立于1938年的汉口,团结着千千万万的青年记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披坚执锐,战斗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于1937年的上海,当时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旧上海的职业记者,原有一个记者公会。在抗日战争前夕。周恩来示意新闻记者应当团结起来,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1938年11月8日,上海的恽逸群、夏衍、徐迈进等,以开座谈会之名,用一个“齐为乐“的假名,在上海南京路山西路上的南京饭店开了一个房间,以结交新闻界朋友。

  抗战爆发后,上海的记者纷纷内迁,当时汉口是一个抗战人物集中的地方,于是在1938年3月,以上海记者座谈会为基础,在汉口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这个学会原来定名为“协会”,但国民党政府不同意用“协会”这个名称,于是改用了“学”,表示以学习为中心,终于获国民党政府同意而挂牌成立。(赵永春)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9-06 14:50: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邓小平与抗日银行的诞生

下一篇:“中华民族”是抗战时期才普及的概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