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胜利南京人是怎么庆祝的?胜利是当年的时髦词
2017-09-17 09:10:59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徐岑  点击:  复制链接

1945年9月5日,新街口广场欢迎新六军的南京市民(翻拍)

施顺才担任“胜利婚礼”的小花童(翻拍)

施顺才指着自己当年的照片

这两本书首次在南京发布

  亲历者

  于文瑞

  亲眼目睹今井武夫磨墨,冈村宁次签字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为宪兵第十团二营四连中尉排长的于文瑞就在现场。他在回忆录中清晰地回顾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天。“当时日本投降还不十分明朗,不得不防有反悔捣鬼的可能!我入选,乔扮上士,随陆军总司令部先遣指挥所主任冷欣少将,以及幕僚通信人员,新六军官兵五十名,宪兵三十名,吉普车两辆,由芷江乘美军用运输机五架飞往南京。这是抗战胜利后,首次飞往南京的中国军队。”

  9月9日,日本正式投降。“我当时带两名宪兵,全副武装,担任签字台出入口警卫。冈村宁次、今井武夫一行五人,由指导官引领,个个躬身、垂首,双臂贴膝,拘谨而惭恧鱼贯而入,肃立于签字台后,向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海军司令陈绍宽、空军司令王叔敏等深深一鞠躬,坐下,聆听‘受降宣言’。”

  于文瑞说,他亲眼目睹了今井武夫磨墨,冈村宁次签字。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法西斯,鲸吞世界的梦,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亲历者

  施顺才

  “胜利”是南京人当年的时髦词

  新书座谈会上,唯一一名南京作者,今年79岁的施顺才老先生也来到了现场。72年前,他刚刚7岁。他回忆,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时,当天南京天气晴朗、秋阳高照,城墙内外彩旗飘扬,大街上搭起了一座座用青松翠柏装饰的高大牌楼。“第二天,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南京100余万市民涌到街头。我家人也带着我到新街口去看热闹,街上所有的人都是满脸泪水、满脸笑容,呼喊‘胜利’的口号声此起彼伏。街道上到处都是放鞭炮的。”

  最让施顺才印象深刻的是,抗战胜利后,“胜利”成了南京人的时髦词。“很多家里有小孩出生的,取名叫‘胜利’。还有很多青年男女用结婚的方式庆祝胜利,美其名曰‘胜利婚礼’。”施顺才说,1945年9月,他就和一位名叫鲍佩勤的6岁女孩儿担任了一场“胜利婚礼”的男女小花童。“记得婚礼那天,没有传统的放鞭炮、吹喇叭、坐花轿,而是在钢琴的伴奏下,新人从正门步入教堂。”他说,婚礼结束后,他们以教堂为背景,拍摄了庆祝抗战胜利的结婚纪念照。“摄影师还单独为我们这对小花童拍了一张合影。不过,自那之后我们俩就没再见过面,直到2013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才重新碰上了。”

  “举行‘胜利婚礼’的还有我的大姐。大姐原来发誓抗战不胜利不结婚,后来日本宣布投降时,她兴奋得连续几天没有合眼,最终她选择在次年举行了婚礼”。
 

  现状

  78位亲历者

  近20位已经不在了

  这两本书的责任编辑是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陈立群。“抗战胜利这一段历史,包括胜利、接管、接收、复员、团圆,大批人从重庆、成都、昆明回上海、回南京、回北平……半个国家都要搬回去,重新恢复正常状态。但是,这样一个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过程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以至于我们民族历史如此重要的一段,发生了些什么,我们知道得却不多。”陈立群表示,为此他们想到要编一本回忆录。

  他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亲历者,走访了200多位老人,请他们亲笔写下历史的证言。最终收录78位亲历者的证言,涉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30座城市。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今年107岁了。2017年8月,书正式出版。在这5年中,书中的78位亲历者已有近20位不在人世了。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9-17 09:12: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铁血征程八十载——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景县团”(二)

下一篇:多种侵略理论为日本侵华张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