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溥仪签署的密约:把“满洲国”传位给日本人?
2017-09-22 15:22:42  来源:搜狐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溥仪,中国末代皇帝。

  溥仪资料图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与他相关的人都出了回忆录,如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淑贤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他的侄子毓憺写的《真实的皇帝溥仪:来自宫内的证言》……

  溥仪自己也写了《我的前半生》,将一位末代皇帝的“坎坷之路”一一记录,还原了大量的历史真相。

  然而,溥仪一人所说的“真相”是否属实?

  事实上,并不见得。

  2009年9月,一本新书——《溥仪的另一种真相》,围绕一份在日本发现的《绝密会见录》,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溥仪登上历史的舞台。

  一米多高的绝密文件

  《绝密会见录》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伪满洲国。

  “满洲国”——这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利用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绝密会见录》记载的内容,是从1932年“满洲国”建立初到1938年抗战第二年,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满洲国皇帝”溥仪和日本方面的要人、名人会见时谈话内容,堪称伪满洲国最高机密。

  此份绝密档案,为日本人林出贤次郎所记录。

  林出贤次郎,时任日本“驻满洲国大使馆”书记官,并兼职“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翻译,深得溥仪的信任。

  1938年,林出贤次郎与日本军部产生矛盾,被辞退回家。他把《绝密会见录》副本偷带回日本,并视为珍宝,秘藏数十年。

  直到1970年,林出贤次郎去世,他的儿子在整理遗物时,才在自家仓库中发现这批文件。

  据《溥仪的另一种真相》作者、日本NHK电视制片人中田整一讲述:“文件共有十来册,堆起来足有一米多高,用白色的和纸做封面,并经过一番精心的装订,从装裱上可以看出收藏者对这份文件的珍视程度。”

  此后,中田整一整理出书,并由他的学生喜入影雪介绍翻译至中国。

  《绝密会见录》共计496回,涉及的日本人有200余名。其中,会谈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便是日本关东军的四任司令,依次是:武藤信义、菱刈隆、南次郎、植田谦吉。

  “它所记录的会谈内容,涉及许多方面——‘满洲国’的人事组阁、关东军和‘皇帝’关系、溥仪访日、帝位继承、各种流言丑闻等。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溥仪真实的一面。”

  替罪的“满洲国总理”

  1925年,溥仪被北洋军阀冯玉祥赶出皇宫,暂住天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了让占领东三省“合法化”,为继续侵略建立强力后盾,同时也为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决定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满洲国”。

  为了“平息当地民众”,日本关东军将溥仪抬出镇住场面,而溥仪在天津也惦记着“复辟大计”。双方一拍即合,溥仪前往东北,加入“满洲国”。

  双方互相利用的谈话,在《绝密会见录》和《我的前半生》都有提到。

  1932年3月9日,“满洲国”建立,不过溥仪感到受到了欺骗,因为“国家”政体为“共和国”,并不是溥仪期望的“帝制”。

  让溥仪更感到委屈的是1932年3月6日,他在东北汤岗子温泉,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签署了决定“满洲国”命运的密约。

  在这份密约里,规定“满洲国”国防、治安、交通、人事任命等都由关东军负责。这也可以清楚看出,溥仪虽然号称“满洲国执政”,却只是这个“国家”的傀儡。

  不过,在《我的前半生》里,溥仪丝毫没提到签署这份密约,甚至连所写的逗留天数,都比实际要少一天。

  更离奇的是,在书中,溥仪将责任全推给了追随他的“满洲国总理”郑孝胥。

  自传里有一段精彩对话,时间为1932年8月18日,郑孝胥拿着密约文件请求溥仪批准——

  我一看这个协定,就火了。

  “这是谁叫签订的?”

  “这都是板垣在旅顺谈好的条件,”他冷冷地回答,“板垣跟上头也早说过。”

  “板垣跟谁说过?我就没听他说过。就算他说过,你签字之先也要告诉我呀!”

  ……

  溥仪写这段对话时,郑孝胥早就去世。

  电源·电线·电动机

  1934年3月,溥仪如愿以偿,由于日本方面的允许,他在新京举行“皇帝即位大典”,他的称呼,也由“执政”变为“皇帝”。

  1935年4月,溥仪出访日本。在航行的军舰上,心情愉快的溥仪写下诗句:海平似镜,万里远航。两邦携手,永固东方。

  10年后,东京审判,溥仪将写诗的“罪行”栽到了“御用挂”(相当于联络官员)吉冈安直中佐身上——访日所说的话、所作的诗都是吉冈的指示。

  不仅如此,在《我的前半生》里,吉冈被溥仪描述成“传导性能良好的电线”,而他只是“一个精确灵敏的电动机”,关东军则是“强大的电源”,甚至到最后,溥仪还受到吉冈的侮辱——“关东军是你的父亲,我是关东军的代表,嗯!”

  “御用挂”吉冈,是日本陆军的尖子人物,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他与溥仪在天津时认识,经常与溥仪打网球。而溥仪的弟弟溥杰也在此时结识吉冈,溥杰在日本留学时,受到吉冈一家的照顾,关系很好。

  不过之后,吉冈被溥仪兄弟俩指为“日本帝国主义派来监督我们的钉子,我们为此受尽折磨”。

  1940年,溥仪第二次访日,回来后设立“建国神庙”,这被人认为是最大的失策,因为庙里供奉的,是日本皇帝的祖神——天照大神。每月1日、15日,溥仪会率“满洲国”大小官员前去参拜,这成为当时的一种闹剧。

  建立“建国神庙”、参拜天照大神,在自传中被溥仪认为是吉冈授意。

  事实上,早在1935年,“建国神庙”就在会谈中被提及。

  在《绝密会见录》里,记录着溥仪与当时关东军司令南次郎的会谈,南次郎提出建立神庙,溥仪说:“我则以日本天皇陛下之心为我心……”

  但最后, 溥仪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吉冈。

  那时的吉冈,早在1947年死于苏联一监狱医院。

  “帝位继承”密约

  在《绝密会见录》记载的1936年的一次会谈里,日本关东军司令曾催促过溥仪,尽快诞生皇子,如果是皇后的原因,那就再次选妃。

  毕竟,对于实行“帝制”的“满洲国”而言,“帝位继承”是最重要的课题。

  溥仪却还是无能为力。他先后娶过四位妻子,但无一子嗣。于是,他的弟弟溥杰的婚事,被日本关东军当成了大事。

  在自传里,溥仪说他清楚地知道,“日本人想要笼络溥杰,想要一个日本血统的孩子,必要时取我而代之。”

  溥仪告诫弟弟,不要娶日本女人,他会帮他在中国找一个好妻子,溥杰恭敬答应。

  但最后,兄弟俩还是屈从,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溥杰娶了一位日本妻子。

  不过关于“帝位继承”,在1937年的《绝密会见录》里,记载一份由溥仪与日本关东军司令签署,令人震惊的秘密“备忘录”。

  按照备忘录,如果溥仪确认不可能有男孩,经日本关东军司令同意后,“满洲国”的“皇位继承人”将由日本天皇选定,溥仪要做的,是向国内外宣传这一“英明决定”。

  而在溥仪的自传里,只写了1937年由“国务院”通过的“帝位继承法”,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关于密约一事,溥仪只字未提。

  根据“帝位继承法”,如果溥仪没有男孩,则由弟弟溥杰或溥杰生的男孩继承皇位。

  但事实上,“帝位继承法”规定必须由“帝族”才可以继承,而日本关东军早就决定不把溥杰作为“帝族”——那意味着,溥仪根本就没有具有继承权的兄弟。

  “帝族”的限制,让备忘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而也更能证明,“满洲国”只是日本的一个傀儡政权。

  1964年,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出版,林出贤次郎于次年以《林出日记》的形式,摘选了一部分《绝密会见录》内容,刊登在日本一份杂志上。但林出并没透露太多秘密,所发内容大多无关痛痒,甚至连《绝密会见录》的存在,也没对外公布。

  溥仪在《绝密会见录》中,屡次称赞林出能严守秘密。的确,林出直到最后都保守着“满洲国”的秘密。

  1965年,溥仪为配合自传出版,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对于‘满洲国’时代身边的日本人,是否有仍然怀念的?”溥仪干脆回答:“他们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没有一人值得我怀念。”

  林出贤次郎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了这一幕。在“满洲国”一起工作的同事曾写信问林出贤次郎对记者招待会的感想。林出回信,从溥仪在东京军事法庭上的证言说起,表示了对“皇帝”的同情,充满了人情味。

  1967年,溥仪去世,终年61岁。7年后,林出贤次郎去世,终年88岁。

  延伸阅读 |《绝密会见录》的由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弊原喜重郎表明了不扩大事变的方针,遭到了军部的反对,军部强行扩大了事变,外务省和军部有了矛盾。“满洲国”建立后,外务省对军部的独断专行有危机意识却束手无策,只是让“驻满洲国大使馆”的绝密情报以半公信的形式,避开军方,送往外务省。

  《绝密会见录》可以说是绝密的公文,是日本外务省最高领导持续发送的、有关关东军司令官等人与溥仪等人绝密会谈内容的公文。这样的重要记录,为什么会埋藏在林出家的仓库中数十年?对此,林出贤次郎的儿子林出贤三猜测:“父亲一直受‘皇帝陛下’的宠爱,他怕给‘皇帝’带来麻烦。在父亲生前,这份文件不要说是外人,就连家人都不曾看见过。估计是昭和十三年(1938年)从中国回日本时,父亲把它混在家具中带了回来。如果被军部发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贤三说:“这一份是留在‘满洲国’的副本,正本是发送给外务省的,想必留在外务省。”

  中田整一通过调查得知,留在外务省的正本,战后“因战败的原因”而“丢失”。

  1938年林出离开“满洲国皇宫”之后,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等人还有什么密谋,大概永无重见天日的可能了。

  (来源:今晚报)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9-22 15:23: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个判断出日本必将侵华的社会贤达——黄炎培(上)

下一篇:1944年最短命航母日本“信浓”号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