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气壮山河的 衡阳保卫战
2017-09-24 15:04:06  来源:长沙民革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气壮山河的衡阳保卫战

  --谨以此文纪念在衡阳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第10军将士和伟大的抗日英雄方先觉将军

  种种原因,整个抗日战争中鲜有以少抗多并歼敌数倍于己的战役。而1944年6-8月的衡阳保卫战正是其中之一。

  虽然以守军投降告终,但此役惊天地泣鬼神。

 

  战斗系列:

  国军 方先觉第10军,下辖周庆祥第3师,葛先才预10师,容有略第190师(实际一个团),协防的饶少伟暂54师(实际一个团)。合计17600人,其中作战人员不到15000人。

  日军 横山勇第11军,主攻:第68师团,第116师团,助攻:第13师团,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旅团。合计约10万人。

 

  战绩:

  (1)以少战多,方先觉第10军,总兵力不过1万8千人,实际作战兵力不到1万5千人,奋力抗击日第11军5个师团近10万的兵力,包括前期的68师团、116师团2个师团,后期投入的40师团、58师团、57旅团、13师团一部。

  (2)歼敌数倍,以1万的伤亡,毙伤日军2万多,使日军第11军68师团,116师团这2个主力师团一度丧失作战能力。

  (3)痛击日酋,击毙日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先为迫击炮击伤,后在回运武汉途中死亡),击毙68师团第57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毙伤日军官910人(其中毙390人)。

  (4)孤城苦守,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死守47天,彻底粉碎了日军妄图3天拿下衡阳的战略意图。

  战况:根据日军发动的攻势,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外围战(1944年6月23日~6月27日,4天)

  日军68师团、116师团乘其他师团围攻长沙的时候,从长沙南下,给人感觉其意图是截击增援长沙的部队,但其目标已经锁定衡阳。

  6月18日,58师团、34师团刚攻下长沙,68师团、116师团就分别沿湘江东西岸向阳火速推进,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6月22日,日军到达衡阳外围,并在外围与守军发生战斗。同时,日军飞机开始对衡阳市区轰炸。

  6月23日拂晓,日军第68师团之第64大队和第116大队从泉溪强渡耒水,与据守耒水西岸的的第190师第568团1营发生激战,揭开了衡阳保卫战的序幕。

  6月25日,68师团向衡阳机场发动攻击,于26日凌晨拿下机场。

  而西岸的116师团速度更快,26日就直逼衡阳西郊,等待68师团会师。27日下午4时,敌68师团和116师团全部兵力进至衡阳以东、以南、以北之近郊,全面形成了对衡阳城的合围之势。外围战结束。

  外围战基本上没有怎么大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1)方先觉根据实际情况,采纳了葛先才等建议,收缩了防线,只在衡阳城设防。(此点也可看出,方先觉此役抱定必死之决心,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2)防区内的其他部队没有料到日军会突袭衡阳,所以未及时安排拦截阻击,后发现了日军的企图,但已经来不及了。东岸的第27、第30两集团军在衡阳外围战开始后才在湘赣边境山地集结起约十五个师的兵力,准备向醴陵地区出击,可惜部队还未充分展开,即遭到日军第3、第27、第34几个师团的抢先攻击,被击溃。西岸的王耀武24集团军调动也不及时,本来是想和东岸一起夹击,还没做好部署东岸就被击溃。

 

  第二阶段 第一次攻击(1944年6月28日~7月2日,5天)

  6月27日下午17时,敌68佐久间师团在衡阳南侧发动攻击,彻夜战斗,攻击至我二防时受阻,攻击暂停。

  6月28日凌晨,敌116岩永旺师团在衡阳西侧发动攻击。

  正当116师团发动攻势的时候,68师团那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为了发动下一轮攻势,亲自跑到前线勘查地形,正当召集手下军官商量作战方案的时候,被我军8枚国产的迫击炮弹打个正着。佐久间为人重伤,在搬回长沙的途中毙命,而其下各级重要军官重伤甚多,致使68师团一度瘫痪。司令横山勇情急之下临时任命岩永旺全权指挥2个师团,可是岩永旺不了解68师团的情况,只好下令按原计划进攻,使得68师团在进攻中被我军收拾得很惨。

  至7月2日,日军伤亡惨重且没有任何成效,只得休战。

  日军在此次攻击期间,使用了毒气,我军猝不及防,给我军造成较大伤亡。

 

  第三阶段 第二次攻击(1944年7月11日~7月20日,9天)

  10天休整之后,日军补充了部分弹药,并且有望得到空军的一些支援,总指挥岩永旺于7月11日下午16时下达第二次总攻令。

  日军的空军2个战队的轰炸机对市区和西、南2面的山头阵地反复轰炸和扫射,将阵地上的工事、战壕、据点摧毁殆尽。最糟糕的是我军通信线路被敌机炸毁,只能靠原始的方式传令联络。

  而我军将士并没有慌乱,有了第一次抗击胜利的经验,他们利用敌机炸弹炸出的弹坑作为掩体,用手榴弹近距离与日军肉搏。

  3天下来,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日军只得使用大炮和飞机对阵地反复轰炸,但只要山头上还有1个活着的士兵,胆敢冲锋的日军一定挨手榴弹炸。

  日军战史描述:“我军再度发起总攻之后,除和上次一样的仅夺取极小部分阵地外,依然无所进展,而损伤却更惨重,两个师团之原任连长,已所剩无几,大部分之步兵连,已变为由士官代理连长,勉强支撑战斗之惨局,第二次之总攻,又有联队长一名,大队长六名相继阵亡,而攻击前途却仍不见乐观,于是攻击再度停止。”

  7月20日,横山勇下令停止第二次攻击。而此前7月18日,因日本国民强烈不满东条英机内阁下台。衡阳之战日军受重挫是促使其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此二阶段的胜利,有如下原因:

  (1)日军轻敌,作战计划居然是用1-3天拿下衡阳,所以2个师团的进攻都是在没有炮兵的情况下开始的。后面炮兵赶到了,可是总共才有30门,炮弹不过450发。跑得太快有好处(把拦截部队丢到了后面),但坏处也不少,只带了4天的粮食,而后援跟不上。也可能日军根本就没打算后援,以为4天的粮食+450发炮弹拿下衡阳这座小城还富裕。

  衡阳交战前,日军大本营拟定在一日之内攻占衡阳的战略成为泡影,事后被日军军史专家斥为“其必胜之信念,诚属可嘉;其庙算之粗率,罪无可逭”。[9]日军如此,中国军队同样陷入了因高层庙算不周而导致在旋涡中不能自拔。在苦战中勉力支撑的国民党守军日夜盼望的增援部队,因受日军外线阻击,行驱艰难,始终未能抵达衡阳城门。

  (2)我军充分准备。我所说的“充分”是相对的,守军其实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设防。关于设防有这样一则故事:方先觉带参观团到修工事的阵地参观,发现修工事的只有士兵而没有将官,吼了一嗓子,那些将官才从士兵中站出来集合。方先觉把阵地上的丘陵削成6米多高的绝壁,逼着日本人用梯子往上爬,再用手榴弹炸,这招事实证明非常奏效。

  (3)我军战术应用得当。此役方先觉规定重机枪一律不得用于正面,必须侧击,并且不到关键时刻不得启用,有效地保护了重武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重武器的威力。据当时的机枪连士兵回忆,日军的尸体打到最后都堆到机枪口,严重影响机枪视界,只得用机枪把尸体打烂。另外手榴弹肉搏战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战术,日军扔炸弹打炮我军士兵就躲起来,等日军士兵冲到跟前再用手榴弹狂炸,二军士兵纠结到一起,日军的炮兵飞机就发挥不了作用。中间狂扔手榴弹,二边机枪狂扫,日军不伤亡惨重才怪。

  (4)我军迫击炮和手榴弹发挥了巨大作用。迫击炮把68师团指挥炸瘫痪实属巧合,但在作战中的确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军战史中对衡阳战役中中国迫击炮的描述“中国军队在野炮之数量上远不及日军,不得已,乃用其唯一之国产品—迫击炮,与日军周旋,其弹药缺乏之情形,较日军尤甚,为节约炮弹,平时乃严格实施炮手之瞄准训练,迨中日战争之后半期,其迫击炮已能与我野战炮兵相匹敌,第一线将校之伤亡,即多为中国迫击炮兵之杰作。”所言不虚,此役中日军被击毙的第57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就是被迫击炮直接击中腹部的(跟打佐久间的不是同一次),日军战史记载“步兵,更到处展开了惨烈之冲杀,在第一线挥动军力指挥官兵冲杀之勇将吉摩源吉少将(五十七旅团长),被敌人之迫击炮弹自腹部贯穿而亡。”,打得还真的是准。而手榴弹更是令素来不怕死的日军胆寒,日军战史描述“衡阳外围之丘陵地,基部尽已削成断崖,敌人以手榴弹自上向下,作准确而远距离之投掷,使日军蒙害甚大。衡阳战役之中期,第六十八及一一六两师团,各步兵连之兵力,平均已减至二十名官兵,如此巨大之伤亡,敌人之手榴弹为一主因,故需加记述以资留念”。

  (5)我军将士用命。将用命则士用命,方先觉、孙鸣玉、葛先才等身先士卒,使得上下一心。当时衡阳缺医少药,野战医院也被日机炸毁,所以伤员不下战场,重伤员直接在战场死掉,而轻伤员用盐水洗一下伤口就继续投入战斗。要么战斗、要么死去,没有人投降。日军战史记载“亘四十余天之激战中,敌人尚无一卒向我投降,实为中日战争以来之珍闻,如非敌人在长期抗战中已逐步将游杂部队整编为正规军,则必系我军之两次挫败,使敌军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前方士兵打仗,后面的幕僚人员也没闲着,他们用石头把闲置的82炮弹手工磨成81炮能用的炮弹,双手鲜血淋漓。可谓众志成城,同仇敌忔。

  (6)陈纳德的飞机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后援,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给日军的补给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士兵至少还有烧焦了的米吃,而日军曾一度连树皮都没得啃。运输机空投的食品和弹药也保障了守军前段的基本需求。

 

  第四阶段 第三次攻击(1944年7月11日~7月20日,9天)

  7月下旬,日军打通长沙至衡阳运输线,搬运了36吨炮弹到衡阳城下。

  日军第58师团抵达衡阳北门。第40师团抵达衡阳西北部。第13师团一部分补充损失惨重的68师团,另一部分抵达东门。

  而炮兵第2联队,独立山炮第5联队,山炮第19联队等重炮部队也抵达衡阳周围。

  8月2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攻击。此次横山勇亲临衡阳前线指挥作战。

  日军除了上述步兵炮兵之外,参战的还有轰炸机第6、第16、第44三个战队和战斗机第1、第8两个飞行团。日机一直从8月3日午夜炸到拂晓。飞机轰完大炮轰,大炮轰完步兵冲。但冲上来的步兵很快就被手榴弹炸回去。

  日军看到白天进攻艰难,就改为夜间偷袭。第116师团组织的突击队刚刚摸入阵地,还没站稳就被隐蔽在两侧的重机枪封住了回路,结果被集束手榴弹炸了个稀巴烂。

  第68师团一清早发动的冲锋,扑上了一块高地,立即被守军火力压制,趴在地上既前进不得又退不下来。师团赶紧炮火支援,轰击守军。又组织了两个大队的兵力发动冲锋,救援被压制在高地的部队。结果,守军以狂风暴雨般的扫射将这两个大队的中队长、小队长全部击毙,士兵死伤惨重,冲锋又告失败。其它几个师团的进攻,也都被打垮。

  8月5日,恼羞成怒的横山勇看到步兵冲不下来,就又炮兵轰。(跟《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孟烦了的说法一模一样)。但守军没有被炸跨跟冲上来的日军肉搏在一起。

  8月6日,第58师团终于突破防守较弱的北门,与守军发生巷战。

  方先觉用唯一的电台给蒋介石发报:“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进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生等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

  8月7日,日军各师团纷纷突破守军阵地,杀入城中把守军分割开来。

  8月7日下午15时,守军第3师周庆祥命令其第9团在天马山阵地上挂起了白旗。方先觉见大势已去,为保全数以万计伤兵和残余士兵的生命,遂率部投降。

  8月8日,衡阳沦陷。

 

  几点思考

  一、衡阳保卫战的战略意义

  1、力挽狂澜。自发动“一号作战”,国民党输得溃不成军,而日军赢得溃不成军。短短数月,河南大部、湖南长沙相继沦陷,如果衡阳也很快失守,那么日军必然会速下桂林,以日军势如破竹之势,桂林等西南重镇岌岌可危。一旦这些重镇失守,那么美军在西南苦心经营的飞机场必然化为泡影,陈纳德的几百架飞机连降落的地方都恐怕找不到了。衡阳保卫战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国人信心。

  2、挽救了蒋介石。当时美国左右开弓,6月6日诺曼底登陆,6月15日塞班岛开战。罗斯福当然希望蒋介石此时在中国战场拖死日本军队,可是不争气的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罗斯福在9月18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这样说“请立即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一刻也不要再犹豫。”此番情形,连美国特使赫尔利都看不下去了,10月12日,给罗斯福去电说:“如总统支持史迪威将军,则要失去蒋介石,甚至还可能失去中国...。请总统另派一位能够与蒋主席协力合作的年轻将领。”10月18日,罗斯福用魏德迈替换史迪威。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如果不是衡阳保卫战的实际胜利(表面失败),蒋介石可能真的被美国抛弃了。

  3、直接导致日本东条英机内阁倒台。日军在塞班岛的溃败和衡阳战役中的惨重损失都是东条英机倒台的要因。

 

  二、蒋介石嫡系部队消极抗日?

  方先觉的第10军是蒋介石为数不多的正宗嫡系部队,前身是北伐时期的第20师,中原会战时的第3师。

  军长方先觉中将(黄埔3期),军参谋长孙鸣玉少将(黄埔3期),第3师师长周庆祥少将(黄埔4期),第10预备师师长葛先才少将(黄埔4期),第190师师长容有略少将(黄埔1期),协防暂54师师长饶少伟少将(黄埔4期)。

  而此前第10军参加过前3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常德会战中,前预10师师长孙明瑾殉国,副师长葛先才肺部中弹仍指挥战斗。

 

  三、援军见死不救?

  第10军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在3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中战功累累,怎么可能见死不救呢?

  事实上黄涛的第62军打到衡阳附近,但都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日军在附近部署了大量的兵力,阻止各方援军。7月31日至8月2日第62军分别在雨母山、头塘、衡阳火车西站等处与日军打援部队第40师团发生剧烈战斗。战况呈白热化状态,交战双方多处展开白刃格斗,经过反复肉搏战争夺战。第470团1营营长林志文阵亡,第471团团长丁克坚牺牲,雨母山阵地失守,援军第62军损失巨大,遭优势日军围攻,自身难保。

  日军战史记载“敌人之援军三个师,已于其间到衡阳附近,但经我第四十师团迎击之后,弃衡阳而掉头南下。”

  不过,62军未能全力救援衡阳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余汉谋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导致了62军的多头指挥。

 

  四、关于1944年8月12日《新华日报》对衡阳保卫战的评价

  1944年8月12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题为《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

  毛泽东肯定了衡阳保卫战守军的英勇,“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但同时指出,衡阳失守是国民党政府和统帅部不要民众与自愿放弃主动权的消极战略的结果。“政府的措施中,没有一件是号召和组织民众起来参加保卫衡阳,保卫西南与西北的。西安国民党人竟在报纸上批评延安在联合国日纪念大会上数万到会民众所表示的保卫西安和西北的坚强意志,认为是‘共产党的阴谋’。总之,一切大好河山,都由国民党包办,不要人民干与。可是国民党先生们啊,它是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聚族处于斯的可爱的家乡。”

  我认为这个评价过于政治化了(更当时的国际背景有关),实际情况是:

  日军曾派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称“株洲至衡阳之铁路和宝庆至衡阳之公路,悉被衡阳居民破坏,运输设备,一无所有。”这些任务全是群众自愿参加,义务完成的。同时,抗敌后援会和市政府、工会还组织了3000名工人,征用了市区120家木材厂商的木料120余万根,配合奉命“死守衡阳”的国民党第十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各街道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铁丝网等,构成坚固的防卫体系。这些防御工事,对打击日军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蒋介石为什么不惩反奖一个降将

  余程万苦守常德,最后带几百残余突围,结果被蒋介石严惩。方先觉一个降将,却居然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同为黄埔嫡系爱将(余程万是黄埔一期),待遇天壤之别,为何?我认为蒋介石首先是对方先觉心中有愧的,让方先觉守10至15天,却47日援军不到。另外方先觉打得的确是太好了,蒋介石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如此战绩。

  但毕竟方先觉还是投降了,老蒋心里肯定很不舒服的,所以劝方先觉投降的周庆祥就没那么幸运了,48年被老蒋逮到机会给毙了。

 

  六、方先觉到底是汉奸还是民族英雄

  1、到底是“投降”还是“被俘”

  一些资料称方先觉没有“投降”而是“被俘”。我认为不准确,方先觉应该是“投降”了的,日本不可能派给一个俘虏“先和军”军长的职务。

  2、到底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我认为方先觉是迫不得已的投降,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日本知道无法让方先觉真投降,但杀掉方先觉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投降”了,自己牛皮也吹过了。所以与其留下一个“定时炸弹”,不如放了他。有资料称方先觉是“逃”出来的,但我认为是日本人故意“放”走的。

  3、汉奸?民族英雄!

  不能因“投降”一事对方先觉盖棺论定。

  方先觉是抱定必死之心决战衡阳的,布防不给自己留后路,在8月6日城破之际发出“生等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的壮言,说明方先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方先觉也并非没有突围的机会,但看到数千伤兵,他放弃了。

  有人说方先觉离民族英雄“唯欠一死”,我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其实死很容易,而作出投降的抉择更难。方先觉投降并非是自己贪生,而是为了保全数千伤兵和残余士兵的生命。

  在我心目中,方先觉跟张自忠一样,是抗日英雄,是民族英雄。

责任编辑:曾桂荣 最后更新:2017-09-24 15:10: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日本碉堡是啥样?

下一篇:衡阳保卫战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评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