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为什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打得异常艰难?关键原因在这里
2017-09-29 13:58:55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自一九三七年中日爆发全面战争后,大多时候都是日军占据进攻的优势,而中方多采用防御为主。在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军力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据实际的战场统计,当年在战场上若要消灭一个鬼子,往往需要中国军人付出几倍的代价。神剧中的手撕鬼子,种种神奇的技能,在抗战中根本没有。

  有些人总结说关键是咱们的武器不如日本人,其实这是很幼稚的说法。长期以来,在国人心中,似乎当年日本仅仅是在武器上比中国有优势,而中国假如也有好的武器装备,单凭借咱们有人口优势就能轻松地战胜日本。而实际上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器只是其中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讲武器不重要,而是单凭武器是无法战胜强敌的。

  中日甲午战争时,当时双方的军事实力,武器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腐朽与懦弱的大清最终在战争中失败。可是,中国已经开展二十几年的洋务运动,不是说中华与西方列强所差的只是武器吗?当时,就连积极推行洋务的李鸿章都认为,只要大清掌握了洋人先进的火器及其它机械,就能维持传统中国社会的形态,大清可以持续万万年。

  淮军及北洋水师却都在甲午战争中均遭致惨败,可李鸿章居然厚着脸皮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我们起码能总结出当时的清军,几乎丧失军人的血性之勇。丁汝昌虽说不中用,可再不济,他宁可服毒自尽,也绝不向日本人投降,然而,他的直接上司,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却能活的好好的。甲午之败并非是器不行,关键是人不行。

  满清逊位之后,民国开始建立,袁世凯称帝后遭致全国反对。在袁去世之后,留下一个烂摊子,以致北洋系统内群龙无首。之后是连年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并一直延续到抗战爆发。中国面积虽然很大,可仍只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逼满清签订马关条约,从而得到巨额赔款,帮助日本国势增强。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和矿藏帮助日本成功渡过了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强国,而中国仍然是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1937年日本的钢铁年产量达到580万吨,中国的年产钢铁不足5万吨,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在二战时期,日本已经能制造航空母舰、大型战列舰、巡洋舰、各种飞机、潜艇、以及各种口径的火炮、坦克等。而中国只能生产一点步兵轻武器、迫击炮,像飞机、大炮、坦克、汽车、舰艇等重型装备都不能制造,只得向外国购买,可中国有限的财政经费都在打内战中所消耗,而日本却能通过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迅速补充所消耗的军火。

  在战斗意志和官兵军事素养方面,日军超过中国军队,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如果战场上伤亡达到三分之一时,就基本上会失去战斗力,如果军官再伤亡过半,部队就会崩溃,士兵四下逃散。而日军伤亡达百分之八十的情况下,仍会顽抗到底,日军可以在没有军官指挥的情况下,士兵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继续作战。

  中国有约200万军队,人数比日军明显高几倍,然而虽然人数不少,却分为多个派系且内部矛盾丛生,之所以日本敢对中国发动战争,正是看到中国已经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难以形成凝聚力。日本有较为完善的军事动员机制,在战时迅速动员的后备军力四百五十万人。而中国在战时招募一批送前线,打光之后,又再招募一批,周而复始的添油战术极大地消耗了中国的人力资源。

  日本陆军当年就其装备水平,在世界上只居于二流,和强悍的德军相比差距很大。但日军训练有素,兵役制度完善,战斗力很强。中国军队士兵则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在后勤补给和医疗救护方面也是混乱不堪。武器及弹药来自多个国家,型号众多的武器与弹药无法通用,造成补给上的困扰和麻烦。

  尽管有诸多的条件限制,与日军相比差距明显。可是至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虽然国际援助极其有限,中国独立坚持了4年多的抗战。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奇迹,其中包括有无数的中国人宁死不屈,这是他们用与敌寇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创造的。相比这下,当日本攻打东南亚时,在马来战役中,新加坡十几万英军没坚持多久就投降。麦克阿瑟将军在菲律宾丢下几万美军部队逃跑。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抗日寇侵略的正义之战,它也是一场民族觉醒、民族解放之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尽管条件异常艰苦,尽管手上只有低劣的武器装备,当年仅仅从四川就有350万军人出川参加抗战。他们没有被装备精良的日寇所吓倒,尽管整个师的部队投入战场几天就拼光了,尽管日寇在南京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尽管日寇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中国人民有着绝不向倭寇屈服的坚强意志,不仅过去不会屈服!现在更不会!以后永远也不会!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号“上书房”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9-29 14:00: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土八路”称呼是怎么来的?看了这些八路,发现太洋气

下一篇:不能忘记的历史:日军曾大规模屠杀新加坡华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