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南京5万军民曾聚江滩欲北渡 遭日军集体屠杀
2015-05-26 14:58:31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记者带着几名南京日报小记者,跟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为民博士,来到燕子矶公园,寻访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陷城之初,南京难民如潮相率出逃,内有三万余解除武装之士兵暨两万多平民,避聚于燕子矶江滩求渡北逃。讵遭日舰封锁阻,旋受大队日军包围,继之以机枪横扫,悉被杀害,总数达五万余人。悲夫其时,横尸荒滩,血染江流,罹难之众,情状之惨,乃世所罕见。追念及此,岂不痛哉?!爰立此碑,永志不忘,庶使昔之死者,藉慰九泉;后之生者,汲鉴既往,奋志图强,振兴中华,维护世界之和平。

  11月29日,南京天气阴冷。当天上午,本报记者带着几名南京日报小记者,跟随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为民博士,来到位于长江边的燕子矶公园,寻访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

  1937年12月间,侵华日军在此地的江滩集体屠杀5万军民,使这里成为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

  三角形碑亭寓意30万遇难同胞

  进入燕子矶公园,向右拾级而上,再沿小路前行数百米,一座三角形亭子坐落在半山腰。碑亭中央,长方形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静默无声。几位市民刚刚离去,碑前留下一排寄托哀思的菊花。

  当天前来寻访这处纪念碑的,除了本报组织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4名小记者。还有自发前来的雨花外国语小学5名南京日报小记者和老师。碑亭空间狭小,站不下这么多人,孩子们献完白菊,有的围在碑旁,有的立于碑前石阶,一个个神情肃穆。

  “和一般的亭子不同,这座三角形碑亭下面由三根石柱撑起,设计者通过这三根石柱来寓意日军屠杀30万同胞。”指着碑身背面的碑文,董为民告诉南京日报小记者,77年前,就在这处远离市中心的江滩,侵华日军曾经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南京城破后,城内大量军民向燕子矶一带聚集,希望从这里渡江。但当时正值枯水季节,江面上的渡船早就逃到江北,数万逃难人群一时陷入绝境。有的人甚至找来木板、澡盆等,指望划水过江。尾随而来的日军把机枪架在燕子矶一带的山头上,对着江边人群就是一阵猛烈的扫射,难民一片惊慌,四处逃散,妇女、儿童和老人被践踏者不计其数。有的人躲进了芦苇荡,但很快也遭到了日军的密集扫射。溯江而来的日本海军也加入了屠杀的行列,他们用舰船上的机枪向载着难民已经划到江心的渔船和舢板扫射。更有日军将附近区域抓获的中国军民押解到这里的江滩上集中屠杀,利用江水将尸体冲走,以毁尸灭迹。”董为民说,据资料记载,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中,有5万多同胞血染江滩,“所有的尸体,或漂浮江面,水为之赤;或堆积沙滩,雨淋日晒。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此处积尸,还无人过问,臭恶气味,远闻数里之外。”

  1985年8月,南京市政府在燕子矶公园内江边石矶山顶,建立了这座纪念碑,以纪念当年在这里遇难的5万军民。

  小记者奶奶参与寻访讲述家人当年遭遇

  听着董博士的讲述,小记者们睁大了眼睛,不时发出轻声惊呼。有小记者问:“在燕子矶的江滩大屠杀中,有人幸存吗?他们为什么不逃?”

  董为民告诉小记者:燕子矶这里峭壁挨着长江,日军从后面追来,逃难的军民根本毫无去路。加上当时天气严寒滴水成冰,就算没有当场被打死而是中枪落入江水,他们也难以存活,所以目前的研究中在这个江滩上几乎没有发现幸存者,只有少数藏身芦苇荡或者幕府山上的幸存者目击过这起惨剧。

  “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人有没有受到日本兵伤害?”“如果这些日本士兵现在忏悔赎罪,应该得到宽恕吗?”不顾江边刺骨的寒风把小脸吹得发紫,小手冻得通红,小记者们拉着董为民纷纷提问,原计划11点半结束的寻访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半。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寻访除了本报的小记者,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参与者——小记者孔瑞文的奶奶程翠萍。在日军攻陷南京城期间,她的亲人就在南京。

  “我家住在仙鹤门,听我母亲讲,日军进攻南京时,她跟着家人去栖霞寺避难,半路上遇到一队日本骑兵,大家吓得赶紧躲在山坡上。这时旁边一名妇女怀中的婴儿啼哭起来,为了防止孩子的哭声惊动日本兵给大家招来灾祸,这名妇女就用手捂住孩子的脸。结果可能是捂的时间太长,等日本骑兵远去,婴儿已经没有了呼吸。”程翠萍说,她的二姨那时才6岁,住在长白街附近,有一天无缘无故被巡逻的日本兵一把拽出来,狠狠摔到门外的铁轨上。“可能是受伤加上惊吓过度,二姨此后一生身体都不好。”她说,得知报社组织了这次寻访活动,她非常支持孙女参加,“不管到什么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责任编辑:刘文庆 最后更新:2015-05-26 15:01: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28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满街尸体见不到一人

下一篇:长沙在抗战胜利的最初日子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