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中华民族抗战付出了“最伟大、最悲壮之代价”,用血与火诠释了湖湘文化中“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踔厉敢死”“敢为人先”的士风民气、“刚毅执着”“生生不息”的坚忍精神,成为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战时间最长的英雄城市。
爱国主义情愫在长沙抗战中升华,演绎出一页页团结御侮的历史篇章
“湖南人笃信民族主义,因欲保持自己民族,故感觉外患最敏。”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不相同的体现,但基本精神却始终如一,即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他们将经世致用的船山精神、质朴进取的湖湘士气融为一体,借时代风云际会,得湖湘文化之先,从而开启了远播神州大地、延绵世纪不绝的湖南人的时代。
不怕死、不畏难、吃得苦、霸得蛮,这是典型的湖湘文化的“骡子性格”。随着日本侵略者铁蹄的恣肆,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更是贯穿到抗日救亡的民族独立斗争中,凸现出非同凡响的深度和力度——
抗战相持阶段,全国范围内共进行了22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其中3次就在长沙。在忍受着文夕大火和战争罹难的巨大创伤的同时,长沙人民不但生产自救,且依旧向前线源源不断地输出米粮,输出各种战略物资,成为捍卫大西南的“盾与仓”。
殉道精神在长沙抗战中延蔓,铸就了一批批踔厉敢死的不朽英魂
“湘人无奴性”。悲壮的抗战史上,传承湖南人踔厉敢死的殉道精神,英雄的长沙热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
抗日名将齐学启,受命远征缅甸抗击日军,在弹尽粮绝后,宁折不弯、慷慨赴死,充分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气节;
抗日骁将彭士量在常德会战中身受重伤仍喊杀不止,拼力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忠勇之气使得在场的官兵泪流满面;
前清翰林郑家溉,面对日伪高官厚禄的诱饵,慷慨痛斥:我堂堂正正一个中国人,决不当汉奸、作民族的千古罪人……落入敌手后他抱道自重,舍生取义;
爱国艺人罗玉庭因誓死不为日军唱戏,惨遭凌辱、迫害致死……
正是踔厉敢死的血性引领,长沙抗战创造了世界传奇: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均以败退告终。这不仅对于已不断丢城失地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而且也是整个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军首开胜利的纪录。英国《泰晤士报》当时曾报道称: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评论指出:“际此远东阴雾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自救伟力在长沙抗战中彰显,注定了长沙的悲壮与伟大
1938年11月12日,凝结千年历史风云和厚重历史文化的长沙古城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长沙因此成为抗战史上惨烈程度仅次于南京的城市,长沙人民因此承受了战争强加给自己的巨大痛苦。然而,长沙和她的人民凭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雄魂与坚韧,一路挺过来,把生生不息、怆然傲岸的民族精神发挥到极致。
刚刚翻过的历史之页,记录着这些故事——
通过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组织,文夕大火的善后赈灾及时有效;广大长沙人民忍痛负重,不怨天,不尤人,在抗战胜利中追偿代价,在抗战总清算中复兴长沙;
大火后仅几天,长沙城的废墟上就出现了第一个交易市场——虽然只有卖肉者3人,卖菜者2人,却向世人昭示着长沙人民的不屈;
市场的重建和交通、电讯的快速恢复,标志着一片焦土瓦砾的长沙开始了悲壮而伟大的复苏。
“历经沧桑不变位,遭尽患难仍留名。”惨烈的长沙大火和辉煌的长沙大捷,使蒋介石对长沙这座城市既深感愧疚,又肃然起敬。
文化个性在长沙抗战中传承,形成了与历史同步的强大凝聚力
长沙“绾毂南北,控制东西”,物产丰富,抗日战争爆发后便成了战略后方和拱卫西南各省的门户。而长沙作为湖湘文化之都,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造就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更引得一大批文化教育机关和文化名人趋之若鹜,使得长沙群英荟萃,再一次冲在时代的浪尖,成为颇具特色的抗战文化城。
经八路军南下支队的帮助得以恢复、发展的中共长沙地方组织和徐特立、王凌波等领导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全力以赴领导和推动全市各阶层民众奋起抗亡图存。仅在抗战初期,长沙就有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苏文化协会、长沙育英儿童抗战工作团等抗日救亡团体35个;创办了《观察日报》《抗战日报》《湘流》《火线下》等抗日救亡报刊30多份,当时有“报刊世界”之称。
几股洪流汇聚于湘江之滨,他们“不作战时古城的难民过客,而作抗日烽火的文化传人”,共同肩负起开展抗日救亡的重任,构成长沙抗战史上一条不可或缺的战线,对前线的抗战具有极大的宣传、播种之功效。
总之,长沙历经抗战血火洗掠而能浴火重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执拗,是一种顽强生命力的抗争。在长沙的浴血抗战中,湖湘文化的历史底蕴得到全新的诠释,湖湘文化的扩张效应得到充分的释放。
(李敏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7-06 10:41: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