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月4日,突如其来的日军飞机,在林县(今安阳林州市)临淇镇庙会上投下炸弹,死伤群众数千人之多。随后的几年,日军在这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小镇上烧杀抢掠,犯下了滔滔罪行。
68年过去了,这段历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一岁半时经历过这场血腥轰炸、如今已70岁的退休干部刘兴和,花费6年时间绘制了巨幅油画《血染太行》,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日军轰炸临淇庙会的血腥一幕。
【记录历史】七旬老人用画定格日军暴行
空中是来回盘旋的飞机,往下抛掷炸弹;地上是惊恐的人群正四处奔逃,或扶老携幼,或挑背着粮食,或拉猪赶羊;房屋被炸倒,燃烧后的浓烟四起;来不及逃命的百姓被炸弹击中,横尸一片……
这是1939年日军疯狂轰炸林县(今安阳林州市)临淇镇的一个真实场面。68年后,一幅名为《血染太行》的油画,将这血腥的一幕永远定格,以教育后人勿忘国耻。
画这幅画的人,叫刘兴和,如今已年过古稀。
刘兴和是濮阳市人民医院的退休干部,1937年11月生于林县临淇镇北河沿村,离临淇镇不过3里多路。生活在战乱年月的他,曾经多次跟着大人进山躲避日军,也曾经亲眼目睹了日军在村里的烧杀抢掠。
“小时候大人老是跟我讲,日本人轰炸了镇上的土地爷庙会,炸死了上千乡亲,我的一个本家哥哥也死在那次轰炸中。”刘兴和说,1939年日军轰炸临淇镇时,他才一岁半。打从有记忆开始,他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那段惨痛的历史。
刘兴和从小就喜欢画画。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通过不断地摸索、自学,掌握了多种绘画技艺,成了远近闻名的“业余画家”。
退休后,刘兴和经常回到临淇老家生活,在跟乡亲们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当年给临淇人民造成痛苦回忆的那场轰炸,如今已很少有人再提起;镇上的很多年轻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惨案。
眼看这段历史就要湮灭,刘兴和感觉很痛心。“对临淇人来说,那是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多少乡亲死在那场轰炸当中,怎么能这么轻易就忘掉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当年那段历史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越来越迫切。
2001年6月,经过两年的酝酿思考,刘兴和开始创作油画《血染太行》。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多次到当年轰炸事件亲历者家里走访,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6年努力,终于在2007年6月完成了巨幅油画《血染太行》。
【血腥一幕】庙会突遭轰炸
站在这幅长1.8米、宽1.4米的油画《血染太行》前,刘兴和用手指着,慢慢讲述68年前,日军在这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小镇上烧杀抢掠犯下的滔滔罪行。
1939年4月4日(农历二月十五),是临淇镇一年一度的土地爷庙会。
镇子东头的会场上,唱戏的、做买卖的、看热闹的,挨挨挤挤足有上千人。那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深入华北腹地,但临淇镇因为地处太行深处,还没有受到过战火的侵扰。这里的人们依然像往常一样,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下午3点左右,正是会上人最多的时候。突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从头顶传来,人们惊讶地抬头,发现从镇子西南方向飞来三架飞机。
善良的人们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飞机就一个俯冲,在会场东南角的阎王殿上投下了第一颗炸弹,阎王殿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原本平静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大人叫、小孩哭,不辨方向地四处逃散。三架飞机交叉着低空飞行,将不大的会场包围得严严实实,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扔炸弹。
整个会场哀号阵阵、血肉横飞,两个多小时的轰炸,让这里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赶会的人们死伤无数……
【痛苦回忆】躲在墙根下捡回一条命
在临淇镇临淇村,记者找到了一位叫张文科的老人,日军轰炸庙会的时候他就在现场,并且幸运地活了下来。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张文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年庙会被炸时的惨烈场景:
1939年,张文科21岁,是临淇镇上一家饭店的小伙计。4月4日下午,饭店掌柜的叫他往会场上送饭。他刚干完掌柜交代的活儿,正在会场东头的土地庙前跟人聊天,日军飞机在阎王殿投下了第一颗炸弹。
一声巨响之后,赶会的人们才仿佛明白了点什么,开始哀号着四处逃散,整个会场乱成了一锅粥。张文科多了个心眼,他逆着人流跑向镇子西头,趴在一堵墙下面的阴影里。“我想着这样日本人可能看不见我。”
飞机擦着树梢掠过,张文科惊恐地抬头,发现其中一架正朝他俯冲过来,他甚至看到了飞机翅膀下面血红的太阳旗。张文科赶紧往旁边爬了十几米,刚停下, 一颗炸弹就在他刚才趴的地方炸开了。顿时,碎砖烂瓦像雨点般的落在张文科身上,几乎把他埋了起来。不过他算是捡了一条命,只有胳膊被飞起的砖块打中,血流 了一身。
张文科趴在墙根下面一动也不敢动,只听见会场方向不断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响了有100多声,炸弹扔完之后还用机枪扫射。”张文科回忆说。
这些细节,都一一出现在了刘兴和的画中。
【劫后余生】土地庙救了几百人
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临淇镇当年的会场。68年过去了,当年的会场,如今早已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集镇,阎王殿盖成了小学,土地庙毁于一场大火,当年的遗迹早已无处找寻。
在现在临淇镇中心小学、原来阎王殿的东围墙前,张文科告诉记者,当年这里是土坯墙,很多人跑到墙根下躲避,结果被日军飞机用机枪扫射,躲避的人们全部遇难,死尸摞了好几层。
沿着围墙往北走大约200米,破败的土地庙就隐身在一片民居之中。土地庙正殿在一场大火中被焚毁,只留下两堵山墙左右对峙;配殿和跨院被改建成了民房;拜殿早已破败不堪,里面堆满了居住者的杂物;小小的院子里荒草蔓延……
这座土地庙当时在会场的最西头。轰炸一开始,附近赶会的人们如潮水般往土地庙里挤,三间房大小的土地庙里挤得满满当当。日军飞机当然也发现了这个目标,但奇怪的是,扔下来的炸弹只炸断了庙门前的一棵椿树,其他的都没有爆炸。躲在土地庙里的几百人躲过了一劫……
庙会上的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日军飞机的追逐下,他们辨不清方向地四处乱跑,成了日机的活靶子。
临淇镇居民张文全当时也在会场上。据他回忆,会场中间搭着个“劝教棚”,是劝导人们信教、多做善事的。炸弹一响,“传教士”就大声呼喊叫乡亲们都到 棚子里躲避,说这里“有神灵上帝保佑,飞机炸不着”。上百人争先恐后地涌到“劝教棚”下,却给日军飞机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靶子。几个炸弹下来,“劝教棚” 被炸成了一个大坑,上百人瞬间就这样血肉横飞。
会场最东头是一片卖棉花的场地,日军飞机几轮狂轰滥炸之后,这里燃起了冲天大火。一架日本飞机始终在棉花场上空盘旋,看到有人往外跑就用机枪扫射,不让一个人逃出去。结果,200多人在这里被烧成了焦炭……
【勿忘国耻】6年艰辛终成巨作
整个创作过程,刘兴和边走访边作画,不断地补充细节。6年之后,2007年6月,70岁的刘兴和终于完成了长1.8米、宽1.4米的巨幅油画《血染太行》,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日军轰炸临淇庙会的场景。
这时,张文科老先生已经89岁高龄了。当看到刘兴和创作的油画,张文科用颤抖的声音连声说:“像,真像。当时会场上就是这个样子。”他用手颤巍巍地指着画面上的土地庙,说自己当时就趴在土地庙西边不远的墙角下。
张文科说,轰炸过后没多久,日军就开到了临淇镇,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他本人就两次被日军抓了壮丁。第一次趁看守不备,他钻下水道逃了出来;第二次他被派去牵牲口,他借口“皇军”叫他出去办事,大摇大摆地逃出了日军营地……方舟网讯:
在《林县志》上,关于临淇镇庙会遭日军轰炸的事件,并没有太多记载,仅有一句“民国28年(1939年)4月,日军飞机3架,从邯郸、安阳县飞入林县,对城关、合涧、东姚、姚村、临淇、任村、横水等集镇轮番轰炸7天”。
从《林县志》上记者了解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多次派遣飞机,对林县城及主要集镇狂轰滥炸,12次派日伪军进犯扫荡,林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被日伪军屠杀的干部群众达14291人,烧毁房屋3.3万多间,抢掠财产无数。
张文科说,在1939年4月4日,日军轰炸临淇镇之前,镇上从来没有来过日本兵。正是这场惨绝人寰的大轰炸,给临淇人民留下了血与火的痛苦回忆……◎王惠丛/文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9-09 11:29: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多次用俘虏练习活体解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