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瞬
一扇木门成屏障,4岁男孩侥幸生存
出生在南京紫竹林,一岁时,因父母离婚,年幼的卜承忠与母亲居住到位于南京黄鹂巷4号的外婆家,南京没有沦陷前,外婆家靠手工织布维持生活,母亲在宁开食品店一德籍犹太人家做佣人,生活虽不富足,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卜承忠感觉不到饿与冷,但这平静的生活都在南京沦陷后发生彻底改变。
南京沦陷前,母亲雇主家女主人说全家要到香港度假要让母亲同去照顾日常起居,其实是到香港避难,母亲走后不久,南京沦陷,此时,外婆家院子里原先住的四户人家也有两户外出避难,一天上午10点多,外婆将只有4岁半的卜承忠寄放在邻居家去寻找难民营具体位置,就在外婆走后不久,一群日本兵推开外婆家院门,冲了进来。
院内的日本兵一阵叽哩哇啦后,邻居家六口人战战兢兢地拉开房间木门,鱼贯而出时,幼小的卜承忠则被邻居藏在木门后。透过木板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卜承忠看到,迫于日本兵的淫威,邻居一家六口全部跪在地上不停地哀求……
躲在门后,全身颤抖,想哭不敢哭的卜承忠那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外婆快回来,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邻居家六口人,当他从惊恐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已在外婆的背上,原来外婆找到难民营地点返回来找他,躲到难民营,外婆在难民中四处打探舅舅消息,噩耗传来,有人亲眼见到在上海路与汉中路附近,舅舅被日本兵抓走。后经证实,舅舅卜家友与其他遇难同胞被日本兵在汉中门外集体屠杀。
战火求生
被日本娃挑衅,两个中国大人路过解围
寺庙方丈为其取名,开始颠沛流离生活
卜承忠原姓钟,83岁的他已记不得他原来的钟姓名字了,但他记得,一位舅舅是外婆家唯一的男丁,舅舅遇难后,年迈的外婆悲痛不已,两位姨母在湖南路丁家桥附近一寺庙方丈的建议下,将他过继给舅舅家,方丈并为其取名卜承宗,取祖宗传承、不忘祖宗之义,后来读书时,老师又将其改名卜承忠。
外婆仍终日悲伤不止,终因思子成疾撒手人寰。成事实孤儿的卜承忠不得不由两个姨母轮流收养,幼小的卜承忠因受惊吓与营养不良而时常闹病。被德籍犹太人诓至香港避难的母亲也在时刻挂念远在南京的家人。不久,香港沦陷,德籍犹太人又带其母亲到上海开起食品店。思儿心切的母亲在一天早上,终于还是离开了上海,回到南京黄鹂巷4号的家。
为了抚养年幼的卜承忠,母亲重新操起小时候就会的纺纱、摇锭等旧业,并托请友邻为他联系学校,以解决上学问题。母亲也在湖南路高门楼法国大使馆再次找到一份工作——仆人。
路遇日本学生娃,他想用手中酱油瓶砸他们
朝天宫小学、仓巷小学、张公桥私塾,断断续续地上了一年多后,卜承忠又转入玄武门小学学习,在他记忆中,那时,汪精卫已投降日本,在上学途中,他经常会看到双翼式飞机在南京上空抛撒许多淡蓝色传单……
在玄武门上学时,卜承忠已11岁,母亲也在高门楼法国大使馆打工,母亲与他则被安排住在大使馆厨房旁边的一间储藏室,一天中午,母亲让他去打酱油,他拿着油瓶沿着湖南路走向丁家桥,快到丁家桥铁路道口,当时路上人烟稀少,突然被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男孩挑衅、狠狠地推了一把。
看到这个男孩背书包的方式是双肩式书包,而非南京学生挎肩式,他意识到向他发出挑衅的男孩是个日本学生娃,想起遇害的舅舅,想起外婆,想起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想抡起手中的油瓶向那个日本学生娃头上砸去,油瓶还没有抡起来,两个中国大人走了过来推了他一把,他才意识到那时并不是他逞强之时,迅速离开,打酱油,回家。
直到母亲去世,卜承忠也没有把路遇日本学生娃一事告知母亲。已83岁高龄的他再次回想起这件事时,长叹一声:要不是两位中国大人的暗中护卫、解围,还不知道要出现什么样的结局与后果。
和平年代
医校毕业到苏北,收获爱情同时扎根基层
1954年,从南京医校毕业后,卜承忠面临着工作分配,他说分到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只要离开南京就行。后来他来到涟水参加工作,高沟卫生院、梁岔卫生院,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25年后,1981年,他被抽调到涟水县城筹建涟水县机关门诊(现在的机关医院),筹建完成后他即被留在县城工作至退休。
今年,南京医校首届毕业生60周年聚会,应同学之邀,已83岁的卜承忠准备写一份回忆录,不会电脑的他仅用几个月时间手写洋洋洒洒数万字。仿宋体的笔迹,一本《炎黄子孙 多灾多难 漏网之鱼 草根杂谈》的回忆录今年8月份终于装订成册,在回忆录里,他如此描述他与夫人:冲破骨肉分离之网与大屠杀漏网之鱼。夫人与他一样,同是南京人,在举家避难途中,家人差点将夫人送人,解放后,夫人也学医,也被分配到苏北涟水工作,相同的经历让两人的心渐渐走到一起,夫人去世后,他在南京为两人买了墓穴,现在想夫人时,他会回南京看看,想起舅舅时,会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哭墙摸摸舅舅的名字。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16 10:31: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寇澄城大屠杀惨绝人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