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国家公祭 将成“固化的历史”
2016-09-22 09:07:27  来源:新华日报 2014年12月10日 记者 顾巍钟  点击:  复制链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江东门纪念馆昨日举行“国家公祭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们表示,公祭彰显国家意志,传播恒久价值,对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的深入研究意义深远。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烛光游行等,但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2014年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奠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次,是以国家的名义,是史无前例的创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

  “公祭,国之礼也。”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说,这不仅顺应了人民的呼声,更是对日本右翼的有力回击。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一面丧心病狂地进行大屠杀,一面切断电讯、封锁消息,但日军暴行还是经由在南京的西方记者、国际友人,以及九死一生逃生出的难民、和战后醒悟的侵华老兵披露出去,通过法庭审判和立碑建馆形成“固化的历史”。专家分析,围绕国家公祭的史料征集、披露和纪念活动,将成为南京大屠杀又一部“固化的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血证有两次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家公祭无疑将成为第三座里程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师大经盛鸿教授介绍说,第一次是抗战胜利后的远东国际法庭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第二次是1982年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后,南京开始立碑建馆,到1985年江东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期建成,17个散布全城的遇难同胞丛葬地建立纪念碑。第三次就是国家公祭。围绕国家公祭活动,大量史料、证言和证物挖掘披露,南京大屠杀读本进入中小学课堂,而公祭活动本身,以国家立法确认,体现国家意志,将成为南京大屠杀第三部“固化的历史”。

  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二战结束后日本战争罪行并没有彻底清算,皇族没有审判,除了处以绞刑的7名甲级战犯外,其余28个战犯多被释放,有的重新走上政界,至今日本右翼还百般狡辩,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三部固化的历史既是对右派的警告,也是向国际的宣示”。

  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日本有政客对此说三道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成员、江苏省档案馆研究员徐立刚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民族灾难、国家浩劫,建立国家公祭日制度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恒久价值,不以中日关系冷暖而存废。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最大惨案之一,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日本的广岛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为什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能?”徐立刚认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符合国际惯例,传播普世价值,那就是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维护人权,反对侵略、维护和平。同时,国家公祭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制度形式,利于民众形成爱国发奋、自强不息、患难与共的核心价值。

  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季晨博士说,纪念馆和公祭活动具有教育和反思功能,从灾难中爬起来,修复伤疤、铭记历史、和平发展,所以,国家公祭日制度具有恒久意义,不以国际关系左右。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22 09:08: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家公祭”培育大国公民精神

下一篇:人民网评:国家公祭日,化历史悲情为奋斗动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