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13”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做客“市民学堂”,为公众讲述国家公祭日背后的故事。
朱成山介绍,南京目前有20多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但鱼雷营丛葬地至今有碑文无碑。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正向国家文物局报批相关方案,积极筹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鱼雷营丛葬地”立碑事宜。
现场
很多死难者遗属赶来倾听
薛裕俊今年74岁,家住南湖,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个“市民学堂”后,昨天一大早就赶到了现场。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记着笔记,他哽咽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哥哥薛裕贤南京大屠杀期间被日军枪杀了,年仅18岁。每年12月13日,他都要去纪念馆,到“哭墙”看看哥哥。“记下朱馆长的讲话,就是想更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告诉后人。”
听众席上,范阿姨眼睛红红的,时不时擦拭眼角的泪水。“当年,侵华日军强奸了我奶奶,奶奶一直哭一直哭,后来都失明了。直到20多年前,奶奶去世,她还忘不了这段悲惨的经历。”范阿姨说,奶奶生前经常向她讲起那段经历,每每提起,都气得不行。
81岁的桑耀华也坐在第一排。他回忆说,1937年,当时听说侵华日军来了,他跟随母亲躲到了六合的外婆家,“总算躲过了一劫。”桑耀华说,“我们要记住历史。”
遗憾
鱼雷营丛葬地有碑文无碑
市民学堂上,朱成山提到了一大遗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鱼雷营丛葬地”,29年来只有碑文,没有碑。“1985年就下文了,明年就30年了,其他丛葬地有的建起了纪念碑,有的建起了纪念馆,只有鱼雷营纪念碑还没竖起来。”
历史依据主要有两个
1985年,有关方面决定在鱼雷营遗址设“鱼雷营纪念碑”。历史依据主要有两个。
第一,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1947年3月10日对谷寿夫的判决书“关于集体屠杀”的附件里,第二宗和第二十一宗集体屠杀记录: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即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夜间,有平民、官兵共九千余人,被日军俘获,押往海军鱼雷营,用机枪集体扫射,除殷有余等九人逃出外,其余全体牺牲”;“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间,在城外宝塔桥及鱼雷营一带,屠杀军民三万人以上。”
第二个依据则是南京掩埋遇难同胞尸体的红卍字会的记载:1938年2月19日下关鱼雷军营旁就地收殓524具遗骸,2月21日在下关鱼雷军营码头就地收殓5000具遗骸,2月22日又在下关鱼雷军营码头就地收殓300具遗骸,在鱼雷营发现和埋葬的遗骸有5824具……
29年过去了,南京市先后立了21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可是,首批列入建设的“鱼雷营纪念碑”(第十七处,编号Ⅴ-67)却至今有名无碑。“鱼雷营位于上元门一带。1937年时是国民政府海军基地码头,现为金陵造船厂。鱼雷营屠杀的人数占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个碑在国家公祭日之前立不起来,绝对是一大遗憾。”朱成山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两年前,被精确定位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985年时,该碑地属金陵造船厂,由于船厂准备结合厂区建设统一规划选建地点,所以当时只做了一个碑形模型,然后就这样拖了下来。2012年,现代快报也对此做了详细报道。
2012年,南京抗战史学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会员胡卓然曾组织南京工业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志愿者,依据军用地图,结合实地测量,初步得出了鱼雷营遗址的经纬度。当时,这个结果得到了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李明峰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的认可,被认为是一个重大发现。
石碑还是雕塑?正上报方案
两个星期前,相关专家赶到金陵船厂实地查看,他们发现,77年过去了,那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碑立在什么位置确实需要精心设计。“有关部门已给金陵船厂发函,希望船厂能提供便利,把碑竖起来。”专家透露。
29年来,南京先后立了21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有的字迹已经开始模糊,有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立项,将进行梳理,包括周边环境的整治、纪念碑的清洗等。尤其是“鱼雷营纪念碑”,请了东南大学的专家设计了两个方案,一是和其他纪念碑一样,用巨大的石头设计成碑;另一个方案是,设计一个雕塑。“究竟是石碑还是雕塑,方案目前正提交给国家文物局,由文物局二选一。”
关注
1.“公祭日”公祭谁?
“12·13”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仅仅是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吗?昨天,朱成山强调,并不是这样的,公祭日悼念的是抗战期间的所有死难者,“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还包括因细菌战、化学武器、三光政策等遇难的所有同胞。”
之所以定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他说主要是因为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抗战期间最集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在公祭日这天,我们要纪念抗战期间牺牲的所有民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朱成山说,这也是国家公祭日的最大特点。
2.怎样办好首个国家公祭日?
“1994年,南京举行了第一次和平集会,当时只有800人。但第一次就有拉警报、武警献花圈、放飞和平鸽……”朱成山说,今年是第21次公祭日,也是首个国家公祭日。
为了办好首个国家公祭日,朱成山今年特别忙,创下了一周跑三次北京的纪录。
今年7月份南京就开始了热身,7月6日,国家公祭网开通,同时,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证言征集。“我们特别希望死难者遗属能够和我们联系,但到现在为止,联系的不多。”
目前,公祭日处于“升温”阶段,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首发等。接下来,朱成山撰写的《第21次是国家公祭》也将首发。
“12月13日的公祭活动,是一个系列。我们做了很多种方案,但目前都还没有通过审批,这里不方便披露,一旦通过了,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对公众发布。”朱成山透露,公祭日活动主会场设在江东门纪念馆,同时,中山码头、北极阁、燕子矶等也将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国外也会有悼念活动。”
史实
■时间
江东门纪念馆内标志碑上,镌刻着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1937.12.13—1938.1”。在短短6个星期内,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一共屠杀了30多万人。
为什么把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呢?朱成山解释说,12月13日是一个符号,事实上,死难者最多的是1937年12月16日和17日。
■暴行
刀劈、刺杀、活埋、火烧、水溺、强奸……朱成山放了一段当年传教士约翰·马吉拍摄的影像资料,现场很多人默默垂泪。
朱成山说,据当时的远东法庭记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两万多起轮奸案;当时,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筑被侵华日军烧毁。说到掠夺,金陵图书馆原有8.8万册珍贵图书资料,被掠夺到日本,现在只有在日本可以查到。
■数据
30多万人多不多,是否属实?朱成山说,这个数字,从埋尸的原始记录中来,从“两个法庭”的定论中来,有历史依据,站得住脚。
其中,远东军事法庭间接证明,当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是34万人;而南京法庭直接提供的数据是30多万人。“30多万人既是确数,又是一个约数。只会多不会少。”朱成山说。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23 10:00: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