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后排右二为辜俊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纷纷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掀起波澜壮阔支援祖国抗日救亡运动。
辜俊英,又名辜芒炽,笔名洪涛,系旅居马来亚的永春籍华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军事委员,年底带队攻打东溪陈铁卿民团,遭到国民党通缉,避往厦门时又找不到组织,遂浮海南渡马来亚。翌年,在马来亚加影仕莪,经黄兴贵介绍加入马共,历任培民学校校长、青莪小学教员,与许侠夫合编《文化丛报》半月刊,宣传进步思想。抗战爆发后,与粘文华(晋江人)、苏棠影(同安人)、王宣化(南安人)共同发起组织星马(新加坡和马来亚)华侨抗日后援会(简称抗援会),领导星马50万工人大罢工,被称为星马抗日“四君子”。
1937年9月间,西北军抗日将领方振武、杨虎城先后由欧洲回国抗战,途经新加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联盟”,参加的大多是中上层爱国人士,当时马共中央书记亚烈指定辜俊英参加该组织。同年11月,该联盟发起组织“南洋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简称记者团),回国采访、宣传、支援祖国抗战,参加的有马来亚、暹罗、仰光等地几家进步报馆的记者,团长是槟城《现代时报》总编辑曾圣提,辜为领队。
1937年12月5日,记者团由新加坡出发,在香港见到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张云逸,并得到其开具的介绍信。途经广州、长沙、武汉时,得到董必武、秦邦宪、新华日报总编辑潘梓年、全国救亡总会钱俊瑞等人的热情接见。
在此期间,由于意见不同,辜一行5人坚持参加爱国救亡运动,实现他们最初的志愿——往新中国(陕北)去,因此愤而退出记者团继续北上,西安办事处的林祖涵、伍云甫接见后,迅速安排专车送他们到延安。毛主席的秘书李兴如、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金城到车站迎接,记者团在延安期间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并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的亲切会见。任务完成后,于1938年5月离开,6月抵达新加坡,向马共中央书记亚烈汇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辜俊英执笔写下日记一本,长达10万多字,内容包含辜奔赴延安沿途的所见所闻及领导人会见的具体细节等。
1996年泉州市侨联和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为筹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向各地征集有关华侨的实物和资料,其子辜诗鸿将这本日记及其他实物一并捐献出来。
日记介绍
日记为红皮精装,共计483页,生活书店总经售,其中印制内容丰富实用并极具时代特征。日记封皮正面印有“中华民国廿七年生活日记”、“1938”字样,侧边印有“中华民国廿七年生活日记”字样及花草图案,背面分别印有世界地图及中华民国地图。日记开头几页分别印有中华民国廿七年周历表、岳飞的“还我河山”字样等,中间穿插郭沫若、冯玉祥、穆木天等人撰写的抗日诗歌、文章及军民抗战图片,每一页页脚印有毛泽东、蒋中正、宋庆龄等人的抗战语录,附录印有中日大事年表、国难资料、防毒常识、防空常识及卫生常识等。
记者团主要任务
日记中明确记者团此番回国的主要任务:“1、报告华侨救亡运动的经过和要求;2、促进国内各党派精诚合作,巩固国内和平统一,彻底抗战;3、推动国内各党派在马的□□,应在华侨救亡统一战线底下团结起来,统一领导二百万的华侨为政府抗战后盾;4、推动政府组□华侨义勇军,利便华侨回国参战;最后是与全国各地的救亡团体取得一个总的密切联系,使海内外打成一片”。记者团有一部分人员“纯粹做个新闻记者”,不谈政治,不明是非,甘为国民政府喉舌,而辜等其他人则是热血青年,实事求是,积极参加救亡活动,正如日记本中写道的那样:“不过要我没有事实替人家瞎吹,我是做不到,因为我有人格,我有我的观点、立场,绝不受任何人的利用,做任何人的附庸,我也绝不怕人家的牵制、利诱或威胁,而动摇、屈服,除非把我的头颅砍断,那时我不能反抗”。这也是后来辜一行5人与记者团决裂、最终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
毛主席会见过程
1938年3月18日傍晚,毛主席亲自到办公室门外迎接辜俊英等人。会见期间,毛主席首先对马来亚华侨热心支援八路军抗日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希望马来亚侨胞能广泛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对祖国的支援,扩大对国际的宣传,争取更多的朋友,孤立日本法西斯。接着他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对马共目前的中心任务作了重要指示,并答应代为联系马共失掉的国际关系。针对辜提出关于华侨青年愿意回来进抗大及陕北公学学习的要求,毛主席表示欢迎,愿尽一切力量予以协助和方便,希予转达。最后辜请毛主席为“抗援会”筹备将于年底出版的《南国日报》题字时,毛主席欣然提笔写道:“马来亚的侨胞用一切力量援助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实际上,1938年8月,为争取华侨抗日运动的合法地位,马共指定辜俊英、粘文华、苏棠影、王宣化,代表抗援会与英国殖民当局谈判,当局却以“破坏社会治安罪”逮捕了辜等4人,制造轰动马来亚的“四君子”事件,同年10月被强行驱逐出境,《南国日报》的计划遂寝。
参观陕北公学
1938年2月10日,辜俊英参观陕北公学,首先由成校长介绍学校情况,接着在其带领下观看男、女生宿舍,最后与学生总会主席赵铃谈话并合影留念。日记中描述的内容及细节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陕北公学创办的动机。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及外来青年要求的需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原则上,成立陕北公学,吸收各阶层有坚决抗日意志的青年,经短时训练后,由学校介绍工作。
学习环境。陕北公学的校址一部分位于古老的破庙,一部分是在半山的窑洞。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室就在山上、广场,露天的,没有桌子,凳子不够,坐在地上或站着听,下大雪刮大风也是这样。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三餐吃的是小米饭,没有油的白菜。校长、教员、学生、勤务兵、厨子一视同仁、一律平等。
参加慰劳活动
1938年1月31日,辜俊英在武汉,推掉无谓的应酬,加入慰劳队到中央伤兵管理处第四休养院、第五陆军伤兵医院、汉口天主堂梅神父纪念医院(第十五陆军医院)等八家医院慰问大部分来自东战场(上海南京)的伤员,期间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可以概括如下:
有一次战斗失败,伤兵们是这样总结的:“我们最大的缺点在军事方面,往往前线作战的部队没有很好的联系,各打各的…前线指挥不统一,战略常常运用错误,并且长官多半怕死、动摇,明明可以防守,长官偏要我们后退,放弃能够防守的阵地,这是很大的缺点,也是这次失败最大原因”。
前线的给养非常成问题,士兵常常饿了四五天,连一粒饭一滴水都没有补充,尤其是在那冰天雪地、风雨交加时候,许多士兵还穿着单衣,饥寒交迫。前线缺乏药品,有些伤兵无人照顾,白白地死去,如果是和日本打仗,为保卫祖国而死那才是光荣的。老百姓帮助很大,不仅补充给养,还指示地形、提供情报、救护伤员等。
沿途见闻
在历时半年的活动中,辜俊英颠沛流离,体会乱世民生,尝尽人间疾苦,感触颇深,所获良多,他用记者特有的敏锐记下这段艰难的历史,包含内容丰富,在此摘录几点。
1938年1月1日,防空警报声响起,辜俊英在一位老人开的小商店躲避敌机来袭。经交谈了解到,老人今年70岁,参加过北伐,卢沟桥事变后,主动请缨赴前线杀敌,林森主席曾电请,后因南京失陷未能实现。谈话中,老人说的一席话颇耐人寻味,他说:“中国的官根本不行,都是贪污,用了很多钱去做防空壕,结果,炸弹未炸死人,在防空壕里面避难的却被防空壕压死呢!”
该日记是马来亚华侨辜俊英以“南洋华侨战地记者”的身份,根据从马来亚到延安沿途的所见所闻,反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国民政府的消极抵抗及腐败内幕,弘扬共产党的艰苦朴素及精神生活,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辜俊英
《洪涛日记》
《洪涛日记》内容《毛主席会见记》
《洪涛日记》内容《周恩来会见记》
《洪涛日记》内页
《洪涛日记》内页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5-03-18 09:14: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申报》里的二战:血战淞沪在八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