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前的一天,身在江苏的梁金玉老人在一大家子人的祝福声里,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梁金玉老人是位参加过革命的老红军,生日这一天,她特意穿上了军装,家人们围着她,唱着、笑着、闹着,享受着四世同堂的欢乐。可大家心里明白,全家团圆的日子,独独少了那个叫春生的孩子。想到春生,老人的思绪也回到了延安,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战争岁月出生的孩子
上世纪10年代出生的梁金玉祖籍四川,从小是童养媳,受尽折磨,她十四、五岁加入红军后,就和大部队开始了艰苦的长征。过草地时,梁金玉失去了9个同行的女战友,也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大哥。她还得过疟疾,几次险些掉队,最后是靠拉着马尾巴走到了目的地。这些经历磨练了梁金玉的意志,同时也让她对于家庭、亲情充满了渴望。到了延安,梁金玉认识了她的丈夫——张忠。张忠是安徽六安人,在部队里负责警卫工作,勇敢善战,革命理想坚定。他和梁金玉经历相似,有着共同的话题,两人很快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1937年11月,日本通过法律明文规定,可以针对平民展开无差别轰炸。在对全国多个区域狂轰滥炸后,1938年前后,日军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延安。而就在这一年,刚刚20岁的梁金玉,在延安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春生。
日军轰炸中孩子不知下落
孩子出生后没过多久,张忠就赶赴前线,梁金玉在红军大学学习,于是,他们就把春生暂时寄养在老百姓家里。梁金玉一有时间就去看孩子,她还记得那时候春生已经开始学话,见到她就会“兵妈妈,兵妈妈”地叫她。在残酷的战争中,春生让梁金玉心里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可是在春生一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梁金玉下课后发现钢笔遗落在教室,她就独自返回教室取钢笔,等她再回到部队驻扎的村庄时,可怜的村庄刚刚遭遇了敌人的一轮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她所有的战友全部牺牲,村里的老百姓们也不知去向,春生更是没有了踪迹……轰炸结束以后,梁金玉四处打听春生的消息。有人说,孩子要么就炸死了,要么就被老百姓带着转移了,已经不在这个地方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梁金玉不知所措。
这个家庭遭遇的打击还不止如此,在一次战斗中,张忠断了一条胳膊。在以后的岁月里,张忠和梁金玉夫妇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先后又生育了九个子女。但在两人的心里,却始终怀着一份愧疚,那是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和歉意。张忠、梁金玉也曾通过组织寻找过失散的儿子,但当年留存下来的线索太少,具体时间和地点模糊不清,就连寄养孩子的老百姓家姓什么名什么都不清楚。
张忠经常感叹家庭不完整,总是思念那个不知下落的孩子,他总是说:“春生要是还在,怎么不来找我们呢?恐怕是……”
1984年,张忠因病过世,终是未能再见他牵挂了一生的大儿子春生。梁金玉也想完成丈夫的遗愿,但世界之大,到哪里去找那个孩子呢?况且,孩子是否还在人世都是个问号。
七十年后的一线希望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5年年底。这一年,为了给梁金玉筹办百岁生日,大女儿张晓玉特地赶回父亲老家安徽六安,打算邀请当地的亲属出席生日宴。正是这次返乡,张晓玉听到一个让他们全家振奋的消息。
张晓玉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回老家所在的村庄时,村主任对我说,六七月份的时候来了一拨人,其中有一位老人,大概七十多岁的样子,他说他要找张忠,还说张忠是他的父亲。但是这些人同时也了解到了六安市有两个叫张忠的军人,另外一个张忠当时是去甘肃兰州那边参军的,是位少将。村子里有人告诉那位老者,让他试着去甘肃兰州找找那个张忠,于是那一拨人就离开了。”
“难道那远道而来的老人,正是我家苦苦寻找半个多世纪的春生哥哥吗?好不容易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难道又要苦等几十年?”张晓玉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她一回到江苏,就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全家人。此时母亲梁金玉已经百岁高龄,记性时好时坏,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况且身体每况愈下,儿女们也都知道,是那个叫春生的孩子,一直在牵绊着母亲的心,让母亲舍不得离开人世。
梁金玉的儿女们也都上了年纪,就连最小的也都六十五岁了。
张晓玉带回的消息,让各种滋味在张家两代人的心里,悄悄地蔓延开来。这盼了几十年的团聚,不会就这样销声匿迹吧?寻亲!一家人再一次坚定了这一目标。
春生, 你可听到母亲的召唤?
今年春节刚过,江苏的百岁老红军梁金玉寻亲的事传到了延安,他们全家人希望借助两地媒体的力量,获得了有关春生的消息。延安广播电视台《今日聚焦》栏目组记者井霞和王冬试图通过当年遗留的蛛丝马迹,帮老人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
线索一:延安拐峁八路军医院
据梁金玉的女儿张晓玉介绍,当年她的母亲一边在延安拐峁医院上班,一边在当地的红军大学读书。根据这个线索,井霞和王冬来到了延安市李渠镇拐峁村,寻找当年叫做拐峁医院的地方,试图发掘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张晓玉所说的当年的拐峁八路军医院就是后来的白求恩和平医院。该院筹办于1938年11月,是当时延安规模较大、医疗设备较为齐全的医疗中心之一,后来为纪念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而改名。曾经的医疗中心如今已经变成一片空地,栏目组找到了村民张增德。张增德今年50多岁,他曾听自己的老父亲说起过过去的事情。他指着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介绍说,听说这里原来有十几个窑洞,红军的重伤员都安置在这里就医。听说了梁金玉的故事后,张增德带领栏目组去见了村里一位90岁的老人杨耀春,希望能找到一些有关春生的线索。
线索二: 骑在驴背上的女战士
在杨耀春家中,他告诉井霞,那个时候他只有十一二岁,生活艰辛,经常去当年的拐峁八路军医院附近捡拾别人不要的“破烂儿”。在那里,他曾听医院的伤员们说毛主席要来看望伤员了,于是他就和很多人一起去看毛主席,当时人特别多,大家都赶来看主席,杨耀春还记得毛主席当时骑着一匹白马。
杨耀春所说的这段历史曾经被写入教科书中,题目就叫做《一个伤员的临终愿望》。伤员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见到了毛主席,他们会面的地方,就是延安拐峁医院,这一幕也被杨耀春看在了眼里、铭刻在心中。
在当时的人群中,他是否遇见过梁金玉呢?年龄相差不多的两人有没有过往来呢?想到这里,井霞赶紧拿出手机,将梁金玉的照片放在了杨耀春的眼前,让他辨认,杨耀春凭着模糊的记忆觉得对照片上的女战士有点眼熟,他说:“那时候我帮别人牵驴赶路程,有一次从拐峁往河庄坪送过这样一个女战士。”
那么,杨耀春记忆中的那位骑在驴背上的已婚女子,到底是不是梁金玉呢?假设那位女子就是梁金玉,那么,既然是经常去河庄坪,肯定在那里会有熟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情况,栏目组一行又来到了延安八一敬老院,向当地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些情况。
线索三: 河庄坪
在八一敬老院,栏目组了解到,在这里生活的老红军如今只有四位。他们分别是来自延川县、安塞县、子长县和延长县的,没有河庄坪附近的老红军,能了解到的希望并不大。
但是记者们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拜访了老红军们,也许当年这些各县的红军还会有一些交集。老红军同景飞为记者描述了当年红军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像梁金玉一样年龄的女战士们更是战胜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并始终坚定着革命的信念。但当记者拿出梁金玉的照片给同景飞看时,老人也说他没见过梁金玉,让栏目组刚刚点燃的希望再次熄灭……
寻亲, 刚刚开始
这期名为《漫漫寻亲路》的节目在延安电视台播出后,江苏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有好几个人联系到了他,诉说他们的故事,渴望寻求失散的父母,但由于年龄不符等原因,这些人都不是梁金玉要找的春生。
战争,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像当时遭遇灾难的其他家庭一样,梁金玉几十年来心中的思念从未断过,她坚信儿子还活在世上,老人在江苏的儿女也一直在全力寻找亲人。而江苏和延安两地的媒体也并没有打算放弃帮助梁金玉寻找儿子的念头,毕竟时光已经流逝了七十多载,物是人非,这次寻亲历程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赵艳阳 最后更新:2016-03-23 08:58: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96岁抗战老兵找到90岁的亲妹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