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于2012年6月9日21时左右去世,老人是回族,按照回族的说法,老人安详归真,享年96岁。
第一次见白玉生老人,是2012年3月10日,当时老人刚动过手术,卧病在床。我们先后只进行了三次短暂的拜访,之后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后来又入院治疗,为了不打扰老人养病和休息,志愿者再也没见过老人。但是从三次简短的交谈中发现,老人心境平和,谈吐儒雅,散发着知识分子的文人气息。老人90多岁仍坚持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后自学英语,能与外国友人流利地交流,打得一手好算盘。
老人是白崇禧的宗亲,白崇禧将军当年结婚的时候,年少的他还去滚过新床(当地的习俗,结婚时让人丁兴旺、家境富裕的小孩滚新床,会给新人带来福运)。他家在当地算是富商,家里很多店铺,在梧州都有分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初中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桂林最好的中学:桂林中学。
1936年他考入南宁军校第八期,学习“经理科”,从此与财务结缘。由于当时人才需要,一年多即速成毕业,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这批学员提前毕业,他毕业后到31军135师403旅806团财务科任科员,1938年初调入广西绥靖公署独立团,从事后勤军需管理,军衔上尉。
老人谈到,当时部队里,只有士兵才配发衣物被服,当官的要自己掏钱去买,起初我以为老人家口误说反了,后来知道不是口误,是事实,军官都要自己买衣服鞋袜,衣服上的军衔标志都是买来自己缝上去的。
入伍是为了打日本,但是一直在文职部门供职,他心有不甘,于是1938年又考入黄埔桂林六分校十六期工科。在校仅仅三个月,年轻调皮的他因为一次休息期间跑出学校到镇上玩,回来晚了,被教官关禁闭七天,在李家村的一个山洞里吃了七天盐水饭,年少气盛的他想想自己进军校之前就是个上尉,现在还要受这种处罚,一气之下退了学。肄业后到16集团军后勤部经理处(处长陆达源)财务科当见习官(在桂林东镇路城防司令部指挥所),当时的城防司令是韦云淞。我问他,没有毕业,部队也要你吗?老人笑笑说,当时部队需要人才。可见当时桂军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是今日,谁会收一个在校期间受过处罚而肄业的学生呢?
1944年,桂林保卫战爆发之前他接到上级命令调入46军175师师部,因为战时交通不便,他们没有赶上175师,遂与部队失去联系。于是,他辗转到三江,在三江的一个办事处做事,属于编外人员,没有工资,只能保证三餐不饿。桂林光复后他又进入桂林保安司令部做文职。谈到自己不能上前线杀敌,在后方也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三十多岁还在吃“妈妈饭”,老人觉得羞愧,他说,当时吃饭都不敢多夹一点菜,不好意思,觉得自己人高马大还没能养家。
老人回忆他回到桂林时看到的景象,满城废墟,房子根本无法住人,他说,焦土抗战,老百姓最惨。
从老人聪慧的眼眸和清晰的思维谈吐中,我们知道,老人一定还有很多故事。像他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几十年来守口如瓶,甚至他们的子孙都极少听到他们的沧桑过往,极少听到他们的不平抱怨。
我们来不及追述他的曾经,他走了,带走的是一个世纪。
向历经苦难仍淡然一笑的老人致敬!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09-13 08:56: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