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凌晨,抗战老兵王佐在家中逝世,享年92岁。13日中午,来自潜山县天柱爱心协会15名会员志愿者来到油坝乡张祠村老人的家中,看望慰问老兵家属并送老人最后一程。
“老人近两个月以来身体逐渐变差,吃不下饭,卧床70多天,但精神状态一直还不错。”老人的儿媳哽咽着说,“送他上医院,他又不愿意,说自己知道病情,不愿意花钱治病。” 受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宣城红烛爱心协会及安徽老兵家园安庆团队的委托,为执行“老有所衣——森马20周年感恩季之抗战老兵关怀”行动和天柱爱心协会开展的“爱在身边 暖冬行动”活动,原计划13日组织会员到老兵家走访慰问,没想到,老人在我们慰问的前一天病逝了。
“恭送老兵一路走好”,面对老人的遗体,15名志愿者一一磕头祭拜后,来到屋外的场地上,脱帽向老人三鞠躬,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
老兵王佐,潜山县油坝乡张祠村青年组人,1926年4月出生,1942年春,国民党军队到原张祠乡抓壮丁,他被抓丁入伍,加入了当时国军48军176师526团,1944年冬天,在安庆大龙山潘家月形(音)与日本人有过一次最激烈的战斗,部队被打散,四处潜逃、躲藏,不敢回家。就在那场战斗中,一颗子弹擦过老人的左脸,至今脸上一直留着伤疤。后来辗转到了安徽阜阳,在阜阳二团当文书(上士),在安徽阜阳、界首、淮北、亳州以及河南商丘等地与日军作战。在阜阳部队呆了一年多,1945年滁州大会战前夕,回到了老家,种庄稼当农民,一直到现在。
2015年10月31日,刚刚成立不久的天柱爱心协会受安徽老兵家园安庆团队的委托,走访抗战老兵,我们第一次来到了老兵家中,当时老人的家庭状况很差,比老兵大两岁的老伴患老年痴呆症,长期卧床,儿子、媳妇为了生计在县城打工,老伴的陪侍和中餐还完全依靠当时已90高龄的老人。对于当时抗日战斗的经历,老人的记忆很清晰,我们首次的走访报告就获得了老兵组织的通过。12月4日,天柱爱心协会组织会员,来到潜老兵家中,送去了500元现金、被褥、床单、羽绒服、棉鞋、成人纸尿裤、一次性护理床垫以及食品和日用品,并帮助老人整理了房间,清理了生活垃圾,为老人布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此后每次协会或老兵家园组织的活动,我们都会来到老人的家中,走访和慰问。我们的老兵慰问活动报道也引起了野寨中学的注意,在此后的野寨中学举行的纪念176师抗日阵亡将士活动中也邀请了王佐老人参加。深圳龙越基金会以及老兵组织对于王佐的家庭状况,也给予了一定的关照,从原来每月500元补助提高到900元。
善待抗战老兵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抗战老兵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幸存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和民族的功臣,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晚景,我们要尽所能地关心,尤其是对那些保障薄弱的抗战老兵,这种关爱尤其必要。当年的抗战战士,今天俱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在很大程度上,对抗战老兵的关爱已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老兵王佐
天柱爱心协会与老兵组织安庆团队刘亮亮看望王佐
天柱爱心协会会员帮老人整理床铺
天柱爱心协会会员关怀王佐老伴
天柱爱心协会15名会员自发来到王左家
在老人遗体前祭拜
恭送老兵一路走好
恭送老兵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22 10:13: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