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秩序的崩溃:193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跨国史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论坛由《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主办,来自国内2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近60位学者出席。1930年代,在德日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的冲击之下,英美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趋于崩溃,世界和平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此次世界秩序的破裂肇始于东亚,而危机的根源则可追溯到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传统“中华世界秩序”的颠覆与改造。与会学者从各自领域出发,立足“跨国史”视角,重新审视193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进一步拓展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展示了学界在相关问题上的最新成果。
论坛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马建标主持。《抗日战争研究》主编杜继东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分别致辞。杜继东指出,抗日战争研究首先要立足中国、站稳中国立场,同时应具备东亚史、亚洲史、亚太史、世界史乃至全球史视野,在方法上应借鉴和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跨国史研究等。本次跨国史论坛正是这一导向的良好开端和有益尝试,期待将之发展为学术会议品牌。未来《抗日战争研究》将进一步开拓视野,为全方位构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抗战故事,加强中国学术话语权贡献绵薄之力。
△《抗日战争研究》主编杜继东研究员
黄洋表示,在本次论坛倡导的跨国史研究号召下,各领域专家学者群贤毕至,围绕193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共同探讨前沿问题。本次论坛的主题设置视野开阔,旨在打通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的边界,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术盛会。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将支持举办以年代为线索的系列跨国史论坛,通过组织有规划、成体系的学术讨论,为学界同仁切磋互动、推进研究做出贡献。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
开幕式后,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桑兵作主题报告,题目为《反法西斯主义与民族战争:“统一战线”定性中的大国大党关系》。他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渊源展开,指出共产国际七大决议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中共中央口头传达会议精神,瓦窑堡会议遂提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随着共产国际决议的中译本传入国内,中共中央意识到共产国际强调的统一战线,重点在于阶级性,旨在联合全世界工人阶级。于是,中共中央文件中的“民族统一战线”一度为“人民战线”所取代。不过,中共中央随即认识到共产国际决议未必符合中国实际,请求改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获得同意。尽管统一战线兼具阶级和民族属性,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一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统一战线的民族属性整体上从属于阶级属性。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经过历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特别在遵义会议上扭转乾坤,极大提升了中共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和声望,更使之敢于探索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反映出新旧秩序交替之间深刻变化的大国大党关系。
随后,论坛分A、B两组举行6场研讨,与会学者围绕华盛顿体系与中日关系的演变、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中苏关系、英美等国与远东局势的互动因应、国际援助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
A组第一场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生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东育、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武向平评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杜丽红、刘嘉考察了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的殖民卫生体系,指出卫生行政和医院系统是日本殖民卫生的制度性基石,并受制于东北殖民体制的多元体系。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季泓旭分析了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控制利用伪满道德会,使之沦为开展“国民精神动员”工具的过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敏钊研讨1931—1937年日本殖民当局面向伪满洲国中日社群,分别塑造的“实惠之国”和“理想之国”合法性叙事,认为这种叙事差异加深了中日两国战争记忆的分歧。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敬瑞围绕满铁兽疫研究所,讨论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兽疫科研活动,指出其开展畜产扩张、服务侵华战略的实质。
B组第一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俊义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谦平评议。浙江大学历史学院肖如平聚焦抗战时期英国在新疆私设无线电台案,揭示出该案交涉与国民政府和新疆当局的央地关系、战时中英关系乃至英苏两国的在地博弈之间的复杂联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蔡梓认为,1935—1938年英国“南沙基地建设”构想从形成到幻灭,反映出大国博弈形势对帝国防务战略的深刻影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陆昆集中研究了1938年英国远东政策的演变过程,归纳出中日两国、美国和英国议会反对党作为主要影响力量,对英国政策变迁构成“引子+合力”的动力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王钊关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的中英金融借款交涉问题,强调英国对华施以援手的同时,也旨在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A组第二场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金铮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牛军、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左双文评议。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齐春风检讨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关于苏联对华外交目标的判断与偏差,指出外交决策有赖于对现代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深刻认知,而发达的国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郝江东通过考察东北抗联两次“伯力会议”中的苏联因素,提示将东北抗战置于远东地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框架内进行观照的必要性。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牧云、王叶伟从政策与组织、人员跨国流动、道义声援与物质支持等角度,探讨了红色工会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夏静立足关于“抗日容共联俄”的讨论,勾勒出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知识分子、外国记者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影响。
B组第二场由苏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高士华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立新、臧运祜评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马建标结合20世纪初以降美日两国在东亚崛起争竞的长程历史,认为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中日关系由“和”而“战”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美日在亚太战略冲突史上的重要界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王睿恒以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所设对华文化关系项目为中心,在爬梳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源流的同时,对于其得失和实质做了深入反思。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林泓璇指出,1939年日本侵占海南岛,使英美两国意识到牵制日本的紧迫性,提供了跳脱出“日本视角”、立足国际视野展开考察的新方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蒋宝麟着眼抗战初期金陵大学内迁抉择问题,钩沉出美国教会、中西治理结构、校产美国属性乃至美国对华立场、美日关系等美国因素的重要作用。
A组第三场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奇生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道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放春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孟庆龙详细梳理了抗战时期中印之间在精神、外交、军事等领域相互支持的大量史实,对这一时期的中印关系给予高度评价。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陈红民、陈怡从1937年中意两国关于上海大戏院案的交涉入手,揭示出其时的中意关系、中苏关系乃至中国国际地位之一斑。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默探讨了1930年代中国舆论对乌克兰形势变化的关注,并对当时国内、国际政治取向变化的深刻根源予以揭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卢宇扬追踪全面抗战初期中共与英国工党的交往互通,弥补了以往研究忽视反对党因素、进而将英国对华决策过程简单化的不足。
B组第三场由《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焦兵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侯中军评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孙扬、于增凤对英国因应日本侵夺九龙关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英日在华南和香港的利益冲突,是中日战争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重要原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贺江枫从1930年津海关事件中外交涉出发,刻画出列强平衡维系条约制度与实现自身利益的复杂面相,指出九国公约体制在维护东亚国际秩序方面具有软弱性与矛盾性。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王春林探讨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外交的调整过程,认为国民政府一方面延续了依靠英美力量的既有思路,另一方面对日也渐趋强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吴迪围绕1928—1933年间英国遣华海军顾问团,对其多元起源、阻碍因素和实际影响做了细致剖析。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汪朝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朗,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东育,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桑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谦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生,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放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金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侯中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讲师王敏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立新等先后发言。
主办方希望在本次论坛倡导的“跨国史”视角指引下,学界同道为抗日战争研究贡献更多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不断增进对193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认识。主办方已决定于2023年上半年联合主办“秩序的重建:194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跨国史论坛,期待届时学界同仁在复旦大学畅谈学术、分享经验。
文字:陆祯严
图片:王可、梁宇欣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9-19 10:16: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