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7日报道 日本《东京新闻》12月26日发表了题为《轻视宪法的“一强”政治》的社论,编译如下:
“行使集体自卫权”、“否定立宪主义”——像今年这样,宪法如此成为政治中心议题的情况,在近年来还很少见。今天适逢安倍内阁上台执政三周年。
不久前,在京都市东山区著名寺院清水寺的“清水舞台”上,住持森清范在高1.5米、宽1.3米的和纸上,用特大号毛笔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安”字。
这是反映2015年社会世态的“年度汉字”。据征集评选年度汉字的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称,在大约13万份应征答案中,有近6000份支持“安”字。
该协会说,最终决定以“安”为年度汉字,是因为人们希望求得安心。参加投票人士给出了选择“安”的种种理由:民众对安保法的关心增加;恐怖事件和异常天气让人们感到不安;建筑数据造假丑闻等让生活安全受到威胁。
也有政治家投了“安”字一票,他就是安倍晋三首相。
“今年连续发生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民众祈愿安全和安心的心情更加强烈。作为一种政治责任,要认真保护民众的安全。要使‘安’加倍,成为‘安倍’”,他在首相官邸发表的一席话引得记者们笑了起来。
2012年12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从民主党手中夺回政权,安倍晋三再度成为首相。自那时起至今天,时间整整过去了3年。
2013年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又获胜,使之前执政党在参议院不满半数席位的“众参扭曲状态”得以消除。2014年12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再度获胜。现在的政治局势是,安倍首相领导的官邸势力堪称“一强独大”。
强推安保法背逆民意
安倍首相今年倾注最多心力的,就是为行使集体自卫权开道的安保法。
如果进行一番回顾,就会产生种种疑问:为什么必须那么着急、那么强硬地通过安保法呢?
安保法是9月19日得到参议院批准而通过的,但目前尚未实施,政府在2016年度预算案中也未加以体现。
据说,对派往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自卫队追加“驰援护卫”任务事宜,也将被搁置到明年参议院选举之后。
需要尽早通过安保法的迫切立法根据到底在哪里呢?
行使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可以参加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被认为是违反宪法的。这一政府见解是在国会经过长年讨论而确定的,包括自民党在内的历代内阁也一直予以坚持。
不在海外行使武力、坚持“专守防卫”,这一融入日本民众血液当中的宪法第九条之和平主义,是基于对造成310万日本人死亡、造成国内外重大损失的那场战争的痛切反省而发出的誓言,也是切实的愿望。
如果现在的政府可以自由地变更宪法解释,宪法不只会失去法律稳定性,更会脱离国民之手,沦为统治的工具。
所以当然会出现很多批评意见,认为那样一来,国民通过宪法来约束权力的“立宪主义”会被彻底颠覆。
或成为“宪法瓦解元年”
不打算诚实面对宪法的安倍政府的政治态度,不光体现在安保法上。
在野党方面10月根据宪法第53条规定——即“如果众参两院任何一方有四分之一以上议员提出要求,内阁必须决定召开临时国会会议”——要求召开临时国会会议,但被政府方面拒绝。这明显是在轻视法律。
对于希望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安倍首相来说,在美军占领时代制定的现行法律是应该加以摆脱的“战后体制”吧。
虽然如此,这却不能成为可以轻视宪法的理由。因为从天皇到国务大臣、国会议员、法官、公务员等,都负有尊重宪法、拥护宪法的义务。
明年是日本国宪法颁布70周年。安倍政府迟早会在众参两院争取到三分之二以上支持,从而提议修改宪法。与大阪维新会建立起蜜月关系,大概也是基于上述考虑的。
最终决定是否修改宪法的,是进行全民公投的民众本身,但政治领导人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只希望在若干年之后回顾历史时,不要把今年称为“宪法瓦解元年”。
资料图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责任编辑:赵艳阳 最后更新:2015-12-27 09:38: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