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济棠以抗日救亡为己任,积极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陈济棠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拒不与日合作,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组建农林部,推进全国农林建设,为持久抗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出加强学生儿童收容工作、提高士兵待遇、改良佛教等良好建议。陈济棠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不可忽视。
关键词:陈济棠;抗日战争;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济棠以抗日救亡为己任,积极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拒不与日合作,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期间,陈济棠不为敌方的利禄所动,坚持抗日立场,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1938年12月,汪精卫从重庆逃至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陈济棠在1931年时曾支持汪精卫与孙科等人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当时的一大举措就是组织与发动国内的反蒋运动,并向日本寻求支援,通过日本驻广东总领事须磨弥吉郎,向日方提出了援助其反蒋运动的请求。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曾担任日本台湾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于1936年2月间游历了广东、广西两省,陈济棠亲自接待过,并与之进行了合作的会谈。由于陈济棠此时正陪同妻子莫秀英在香港治病,陈济棠将与汪精卫合作的种种谣言就不断传出。为此,陈济棠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余素主张抗日……今日人着着进攻,岂有主和之理?……明日余当致余所创办之德明中学发表演说,阐明主张彻底抗日立场。”
虽然陈济棠对媒体清楚表达了他的抗日态度,并公开发表了抗日演说,但汪伪政府并没有断绝对他的拉拢之心。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数次造访陈济棠,企图拉拢他参加对日“和平”运动。陈济棠深知陈璧君的来意,对陈璧君始终拒之门外,不与之会面,让陈璧君一再碰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对香港的进攻,港英当局仅仅抵抗了18天便宣布投降,致使包括陈济棠在内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还没来得及撤离,香港就沦陷了。汪伪政府先后派遣陈璧君、褚民谊等汉奸前往香港,拉拢被日军扣压或滞留在当地的国民党军政官员,并特地派出伪广东民政厅长王英儒到香港寻访陈济棠。在这人心混乱之际,陈济棠“变节”的流言不断传出,有说陈济棠已经在广州发表对日媾和演讲,还有传言说陈济棠已经投奔南京汪伪政权。还有人劝陈济棠在香港隐匿下来,必要时出面维持香港大局,与南京汪伪政权相呼应。陈济棠对此明确表示:“革命者只有走直线,不能走曲线”,并向劝说者出示他所藏鸦片,表明其抗日之志不可夺。
陈济棠“深知如在港为日军所获,必将被迫与汪伪政权合流,而为其所利用”,决心冒险逃出香港。陈济棠还做好“舍生存义”的思想准备,随身携带一块鸦片,准备在必要时服食,以“成仁取义”。陈济棠历尽艰辛,终于脱离虎口,抵达国民政府统治区。陈济棠脱险后,即发电报给蒋介石及广东军政要人,告知其逃出香港的经历,澄清他投靠汪伪政府的流言。
汪精卫、陈公博等人都是粤籍政客,都曾是西南开府反蒋时陈济棠的合作伙伴,虽然此前有反蒋的共同思想基础,但陈济棠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抗日主张,始终没接受他们对日“和平运动“的政治主张,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军人应有的民族气节。特别是在一批国民党高层军政人员先后随汪精卫投靠日方,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对抗争胜利产生动摇之际,作为粤军派系的高级将领、反蒋代表的陈济棠,却能放下昔日恩怨,以大局为重,服从中央政府的工作安排,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抗日战争工作,他的种种表现,对稳定各方政治势力及粤军的抗战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将粤军发展至十五万,海空陆等军种齐全,粤军实力空前高涨,在粤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两广事变失败后,粤军被按中央编制整编为十三万,陈济棠虽然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但余威尚在,蒋介石也因此先后两次征询陈济棠的意见,让他重掌部分粤军参加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粤军及其将领浴血奋战,参加沪淞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等,痛歼敌寇,贡献颇多,用辉煌战功彰显其高度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如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叶肇第66军、邓龙光第83军,这两支粤军都是陈济棠一手缔造的,在南京与日军奋力拼杀至南京失守最后一刻才寻机突围,这里面不能说没有陈济棠的积极影响。
二、推进全国农林建设,为持久抗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抗战爆发后,为加强农林组织力量,推进农林事业的发展,达成持久抗战之目的,国民政府在经济部农林司的基础上成立农林部,直辖于国民政府行政院,负责管理全国农、林、牧、渔等行政事务。据陈济棠回忆,蒋介石当时让陈济棠在农林、社会、海外等三部,择一负责。陈济棠“因感自己是农村生长,深知农民生活之苦况。且感农业为我立国之本,况在战期间,关系军粮民食至大。乃决定选任农林部长。”
1940年3月15日,行政院正式任命陈济棠为农林部长。原经济部农林司,一无经费,二无人才,徒有一个空架子,陈济棠上任后,深入到农村体察农情,并结合赴欧洲各国考察心得,决定大力招揽农林人才,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林发展政策。陈济棠仿照法国的做法,没将农林部设于城区之中,而是设于重庆郊区清凉山麓的清凉庵中,利用清凉庵的房子,并搭盖少数茅草房屋,作为农林部的办公场所。
为罗致全国农林人才,陈济棠邀请中山大学农学院长、土壤学专家邓植仪出任农林部技监,以林翼中为政务次长,邀请张远峰、钱天鹤、赵葆全、李顺卿、皮作琼等全国著名农林专家20余人,及从全国推荐、审选的400多位农林专门人才,一起共同研究和制订中国农林施政计划及广东三年农业计划。
1941年4月,陈济棠在重庆召开全国农林会议,着手研究、制定、实施全国农林施政计划,对水利发展、品种改良、牲畜繁殖、淡水鱼饲养、推广造林和发展林产等各项工作,均进行深入、详细的研讨,拟定实施方案,上报行政院审定,拨出经费予以实施,使全国农林产业等到迅猛发展。由农林部直接办理的,就有淡水鱼繁殖场、耕牛繁殖场、牧羊场等项目。以淡水鱼繁殖场为例,陈济棠与众专家计划由香港用飞机运送良种鱼苗入四川,并推广养殖技术,鼓励农民开挖鱼塘养殖,奖励农家,极大地促进了抗战后方鱼量的增产。
抗战时期,大批的难民涌进大后方,陈济棠在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设立黄龙山、黎坪、优牛山、河西、东西山等五个垦区,收容难民近二万人,开垦闲置的荒地,如黄龙山垦区就收容了河南流落出来的难民八千多人,使难民能够安顿下来,不致以流离失所,对安定抗战后方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由于大批的年青农民被征召入伍,农业劳动力缺乏,且“沿海被敌封锁,洋米输入困难,粮食供给乃成为抗战中亟待解决者”,华北的产棉区和华东的产丝区都已沦陷,后方的大量人员需要吃饭、穿衣,国家急需出口经济作物,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因此,农业改良问题显得更为急迫,增产粮食和发展经济作物成为农业改良的重中之重。为夺取抗战胜利,必须先要保障粮食的供给,为此,陈济棠除了增设中央林业实验所、垦务总局、中央畜牧实验所等机构,还特地增设了粮食增产委员会,并亲自担任粮食增产委员会主任委员,统一领导全国粮食增产工作,发动中央及各省农业机关,开展大规模粮食增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国粮食增产,以应对抗战的需要。陈济棠调集有关人员,动员全国农学院及农业专门学校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下乡协助开展粮食增产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果。以四川省为例,当时下乡协助开展粮食增产工作的人员就达一千多人,成效很大,抗战期间,四川省的粮食增产效果显著。四川省在1939年和1940年时,因春夏少雨,粮食一度供应不足。陈济棠领导的农林部与四川省合作,于1940年办理冬季增产,于1941年办理夏季增产,两年来在四川温江等67县增产亩数达11500余亩。1941年春,在温江等9县增产洋芋达34000亩;又在温江等30县增产春荞麦35000亩;在绵阳增产玉米60万亩,红薯900余万亩。在粮食增产委员会的努力下,1941年,后方19省(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浙江、西康、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山西、绥远、宁夏、安徽、贵州、湖北)推广冬作和夏作面积达22985910亩,增加粮食产量达42620745担,占所有增产措施的45.62%。1942年,后方19省推广措施面积达40938088亩,比1941年增加78.10%;增产粮食43265591担,比1941年增长1.51%。粮食增产委员会的努力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陈济棠还在全国开展大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林部成立后,陈济棠就在农事司设立专门科室,主管全国农田水利行政工作,并设立农田水利工程处,负统筹规划之责,搜集各省水文气象资料,协助各省举办农田需水量试验。1941年起,陈济棠开始派员下去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并协助各省大建农田水利工程。如由粮食增产委员会拨款,协助各省推进农田水利督导工作,在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福建等省举办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工程,并与粮食部拟订了《非常时期修筑塘坝水井暂行办法》和《服役兴修小型水利办法》。1942年,陈济棠派员赴各地督办农田水利示范工程,并先后设立测量设计队,及川东、川北、黔西等处防旱督导站,有力地促使各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各地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陈济棠虽然担任农林部长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在他的努力下,农林部从无到有,制定了各项良好的发展计划,使全国农林事业在艰苦条件下仍得以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粮食增产成效显著,极大地减缓了战时粮食紧张问题。其后,继陈济棠执掌农林部的沈鸿烈,在农林发展的方针政策上,大都仍沿用陈济棠的发展方向。可以说,陈济棠为抗日期间中国农林事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三、为夺取抗战胜利献计出力
抗日战争期间,除了一度担任农林部长,陈济棠还担任国民政府委员、最高国防委员和战略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就军事、外交、民生等问题向国民政府或蒋介石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不少意见和建议切中时弊,产生积极的影响。
1、建议加强学生、儿童收容工作。抗战爆发后,大量中国民众为了躲避日军的炮火和烧杀淫掳,被迫携妻带子,流离失所,向内地逃难,形成了巨大的难民潮。陈济棠向国民政府建议,应加强难民收容工作,特别是要收容好学生、儿童,对所有全国各沦陷区的学生,凡是失学的学生,国民政府均应收容教育。国民政府还应号召社会各界收容流亡儿童,免得他们流离失所。陈济棠还率先捐二万元,切实推动了难民收容工作。
2、敦促法国和意大利将粤军订购的军械尽快交付使用。陈济棠担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时,为扩建军备,曾向法国和意大利订购了大批军械,陈济棠在两广事变失败下台后,法国和意大利仍有很大一部分军械没有交付粤军使用。抗战正是需要大批军械之时,陈济棠请驻意大利刘文岛大使、驻法国大使顾维钧,分别敦促相关军火商,尽快把这批军械交付使用,特别是向意大利订购的七百万港元飞机。这批飞机后很快就得到运到中国,进一步充实了中国空军力量。蒋介石为了肯定陈济棠在这方面的贡献,还特地将这批飞机组建为“伯南中队”。
3、倡议改良佛教。陈济棠为发挥佛教徒的积极作用,与笃信佛教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商议,请他改良佛教,引导佛教徒积极入世支持抗战,得到戴季陶的赞同。两人各出五百元,宴请和尚,说服他们组织担架兵,到前方去为抗战服务。
4、建议加强对美、英、法、苏外交关系。陈济棠建议由孙科赴苏联、宋子文赴美国,王宠惠赴英法,发挥他们的优势与特长,开展各国外交,说服他们支持中国抗战,与他们进行经济合作、技术合作,欢迎他们到国内大量投资开发工矿实业,以完成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
5、倡议提高士兵待遇,增加士兵营养。作为最高国防委员和战略委员,陈济棠经常得以有机会和军队高级将领会谈,得知军队士兵待遇微薄,士兵营养缺乏,甚至还有士兵因营养不足、体力不支而晕倒。军队士兵因待遇低下,导致军风纪极坏,到处骚扰人民,所到之处,食民之粮,抢民之物,影响极坏。陈济棠将此情况如实向上报告,建议注意战士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提高士兵待遇,增加士兵营养,加强维持军风纪,使他们不得骚扰民众。士兵们的待遇因而得以提高,每人每日的军粮增加大米五两,吃不完的大米还可以变卖以换买油菜,士兵的营养得到切实加强,士兵的战斗力与纪律性也得以加强。
综上所述,陈济棠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他拒不与日方合作,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他组建农林部,推进全国农林建设,特别是粮食增产工作,成效显著,极大地减缓了战时粮食紧张问题。他还提出了加强学生儿童收容工作、提高士兵待遇、改良佛教等较好的建议,并使上层对此高度重视,进一步充实了抗战力量,为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起东.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古今农业,2006年第1期.
[2] 陈济棠.陈济棠自传稿.台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民国63年.
[3] 肖自力著.陈济棠.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4] 钟卓安著.陈济棠.广州市: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999.
[5] 凌立坤,凌匡东著.陈济棠传.广州市:花城出版社, 1998.
佟义东,1977年出生,广西防城人,广西大学硕士,民革广西防城港市委会副主委,著有《孙中山与广西反清武装起义》、《民革老人陈良佐》等。
裴春忠,中共防城港市委统战部科长。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24 15:24: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
下一篇:牺盟会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