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国难”一文,系根据先父、先慈生前讲述的一九三八年我们一家人逃难的经历和我对“铭肌镂骨事件”的记忆书写成文。文中史实详实,真确记载了当年日寇侵略,国难当头,我们一家人和同胞们的悲惨命运。
一九三七年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后,一九三八年,又在长江的武汉上游水城,制造了一起“血流漂杵,尸溺长江”的血腥惨案。近二百位和我们一起逃难的无辜同胞齐遭残杀!
这次逃难,我们一家人遭遇了亲人被日寇枪杀等种种不幸,和同船的同胞们出生入死,历尽艰险,才逃出敌人的魔掌。
逃匿中,我们乘坐的船所经过的长江沿岸,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祖国的锦绣河山,一片萧索凄凉的悲郁景象!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今年,适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谨书“国难”一文,揭示日寇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追悼七十七年前逃难时,我们船队的一行中被日寇杀害的死难同胞,告慰他们的英灵;同时,表达我对曾经掩护我们免遭日寇屠戮的山川草木和率领我们成功逃生的先父的深切感念!
祈愿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
一九三五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我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个海员家庭。当时先父在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造的民生公司的一条轮船上当船长。
一九三七年,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万同胞惨遭杀害!
翌年,武汉沦陷前夕,我们一家三代共十一口人,在兵荒马乱中,扶老携幼登上父亲工作的轮船,按照公司的指示,准备往重庆撤退。包括我们的船在内,那次公司共有八条船同时撤离武汉。
开船那天,大家怀着生离死别的心情,依依不舍地同前来送行的亲人和家乡告别。国难当头,谁晓得,此次分离,往后彼此是死是活?这一走,还能不能重返故里?何年何月才得以再见团聚?忧思百结,欷歔不已,深感前途渺茫,无不相对怆然,泪滴如雨!码头上一片骨肉离散的悲切景象!
是日,为了防备敌机空袭,每条船均相隔一段时间,陆续由江汉关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开始了“大撤退”的惊险航程。
不出所料,船启航西行不久,敌机就加紧了对长江流域的空袭,日夜不间断地撵着所有船只轰炸。途中,我们的船遭到日机机枪的猛烈扫射。不幸,身怀六甲的大堂嫂身中炸弹,倒在了血泊中!失去妻儿的无限悲痛和残酷打击,顿时导致大堂兄精神失常了!刚逃出来就遭此横祸,全船人既难过又恐慌,担忧更大的灾难降临到头上。
于是,父亲建议,将船分散,驶至不同的水域搁浅伪装起来,人都上岸,避过风头,再作计议。
可是,其他几位船长害怕担上“蓄意破坏”的罪名吃官司,不同意父亲的意见,坚持继续航行。
十分不幸,没过多久,那七条船统统被日机炸沉了!船上无辜的男女老少死伤近二百人,船毁人亡,鲜血染红了长江。这是日寇制造的“血流漂杵,尸溺长江”的又一起人间惨案!
所幸的是,在那危急关头,父亲审时度势,断然决定脱离船队,提前把我们的船开到湖北省藕池县附近的一片沙滩上搁浅了起来,经过一番伪装,逃过了敌机的追击,船和人得以幸免于难!
隔了些日子,风头一过,父亲带领船员作好准备后,趁一个昏黑的晚上,将船下到江里,接着开航。从此,我们的船只在没有月光的夜间行驶,拂晓以前,赶到位于隐蔽的水域停泊,其余时间,躲在那里歇息,等待没有月光的下一个黑夜来临。
有一回,碰到连续的晴朗天气和月夜,风声又紧了起来。敌人日夜频繁出动飞机,进一步加强了对沿江西撤船只的空袭。父亲遂将船驶进一个座高山旁的河湾内,在北麓丛密林木的掩蔽下,依山傍水藏匿了好些天。
那一带尚未遭到敌机炮火的摧残。山川村野的秀丽风貌依旧,但是已经变得异常冷清了!“黄金水道”上终年繁忙喧嚣的交通要津,白昼看不到人烟;晚上,见不着灯火,只有我们的这一条船,孤零零地隐伏在高山之下。
每天,为了防范敌机空袭,船上仅留几个人值班。余下的人,一大早就挈带家眷躲进了山上的树林里。我们一帮孩子则遵照大人的嘱咐,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大家既不敢说话,更不敢走动,生怕弄出响声被敌机发现招来杀身之祸!在惶惶不安的气氛中,从早到晚,提心吊胆地默默和高山、岩石、树林、青草相伴,直至黄昏时分,才拖家带口,陆续回到船上。
年迈瘫痪的祖母与病中的大堂兄随时要人照顾,父母不得不守在他们跟前。对我们三个年幼的孩子照看不过来,有时只领着姐姐一同上山,让哥哥带着我和妹妹呆在船上。每每这时,我就一个人站在甲板上四下张望,远眺蓝天、白云、长江,近看高山、树林和一湾清水,瞅着自然界里发生的一些新奇现象出神。
一湾山水,曾经掩护我们未遭敌机空袭而活了下来,没料想,却差点成了我葬身鱼腹的地方。与之“生死相依”的日子,那片山川草木,在我儿时的心底,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纵令历经数十个严寒酷暑和世事沧桑,亦未消蚀磨灭。拭去岁月的尘埃,开启尘封的记忆,我不禁沉浸在那段往事的追怀中。当初的情景,逐渐完整清晰地映入眼帘。以至于,如今,我能够用笔墨将它们描摹出来。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27 16:17: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究竟有多少“伪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