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即将于9月初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召开,这将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时下文章,多关注杭州景致秀丽、文韵悠长的一面,殊不知,杭州还是一座拥有深厚外交传统的城市。
杭州不仅拥有西湖等美景、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迹、《梁祝传说》等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的美丽传说,在中国外交历史上还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并诞生过司徒雷登与厉麟似等多位蜚声海内外的外交家。
在外交史上多次扮演重要角色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奠定中美建交基础的《中美联合公报》谈判却异常艰难,在谈判胶着不下时,周恩来总理提议将谈判地点改到杭州,最终中美双方在杭州八角楼就《中美联合公报》达成一致。期间,尼克松和夫人一行在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西湖及灵隐寺。尼克松向记者说:“杭州很美,我在这里生活很好。”他还向杭州市赠送了4株珍贵红杉、巨杉树苗。尼克松的访华行程被形象地称为“破冰之旅”,以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为句号。中美关系从此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敌对状态,实现了两国关系的“解冻”。
据《党史博览》2012年第8期《1966年毛泽东与胡志明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一文载:毛泽东主席视杭州为其第二故乡,曾多次在杭州接见外宾。据曾负责毛泽东警卫工作的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回忆:从1954年到1963年,毛泽东在杭州会见重要外宾达22次(批)之多。在这些人当中,就有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胡志明,而且不止一次。1965年6月,毛泽东又一次在杭州会见了胡志明。这一次,胡志明在游览西湖时写下了《游西湖有感》,其中写道:“天下有两个西湖,在杭州和河内。中越唇齿情义深,深过西湖千万倍。”
2014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次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研讨会举办地也选在了杭州。中美双方就双边反洗钱监管合作备忘录、犯罪资产没收及追回的国际合作、刑事司法合作、打击恐怖融资、新金融交易及支付方式和虚拟货币管理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开展下一阶段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杭州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外交舞台和外事接待城市,见证了中国外交的杰出成就。
诞生过多位杰出外交家
杭州这座弥漫着深厚文化韵味和人文之美的秀丽城市还曾孕育出如司徒雷登与厉麟似等这样的杰出外交家。
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这位声名远播的美国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而他的独生子杰克也生在杭州。他曾参与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并于1946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司徒雷登曾创立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燕京大学在1949年以前是远东地区最出色的教育机构之一,从诞生到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开销,均由司徒雷登等人在中美两国筹集而来。燕京大学仅仅存在了33年(1952年停办),其间还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干扰,注册学生总共不超过10000名,却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很多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再加上其他卓有成绩者,超过100人,占了注册学生的1%以上,可说是科学家的摇篮。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0%是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司徒雷登还设法促成了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合作,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大学,如司徒雷登本人所言,尽管用了美国的钱,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学。
支持中国学生的爱国行动,是司徒雷登主政燕京大学20多年里始终坚持的理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在队伍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为抗议日本暗中策划的华北自治阴谋,燕京大学的学生徒步向西直门进发——男同学的领袖就是后来曾任新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黄华。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日本占领北平。日方经常找借口挑衅,逮捕燕京大学师生。司徒雷登少不得出面斡旋,奔走于美国领事馆和日本驻军司令部之间。他曾这样说:“北平沦陷期间,我的学生在参加爱国活动之后,回校时总会兴奋地告诉我,他们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尤为感人的是他们已在身体力行燕大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从七七事变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四年半里,燕京大学保持着办学的常态。身为校长的司徒雷登策略性地强调燕大是美国学校,悬挂起美国国旗,以防日机轰炸,还聘请了一位会说日语的燕大校友为校长秘书,与日方周旋。日本人曾提出让日本学生进燕大读书的要求,司徒雷登表面同意,但坚持应和中国学生一样经考试合格方能录取,结果虽有日本学生报考,却因未达到标准,无一人进入燕大。
1945年,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希望化干戈为玉帛。由于复杂的原因,调停失败。这时,马歇尔提名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由于司徒雷登对中国和中国作风知之广泛,中国各阶层人士都能接受他,国共双方都有他的学生担任着重要职务,1946年7月,司徒雷登被杜鲁门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以促成中国的和平为己任,试图组建中国的联合政府,他曾这样写道:“我之参与若存一线希望,促使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组成联合政府及统一的军队以结束此场耗竭民力、自相残杀之内战,我即不惜代价,全力以赴。”可惜他的努力失败了,内战全面爆发。司徒雷登痛责自己失职,写道:“我辜负了中国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未能说服任何一方为达成协议而作出让步。”他表示中国问题不只是一个对华政策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的问题,希望解决好中美关系,这对世界和平是一大贡献。
1949年8月,由于美国在华政策的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黯然离开生活了近50年的中国,返回美国。他于1962年9月在华盛顿病逝,终年86岁。
近半个世纪后,司徒雷登终于得以魂归故里。2008年11月,这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的骨灰下葬于杭州西子湖畔,他出生的地方,算是对这位“爱美国也爱中国”的杰出外交家、教育家迟来的告慰。
与司徒雷登相类似,厉麟似这位中德外交史与国联外交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样也是一位生长在杭州的外交家和教育家,但他与杭州的渊源则更为深厚。
厉麟似家族世代居住在杭州西子湖畔。厉麟似的高高祖就是被学界公认为“历代杭州山水名胜诗人之冠”的清代诗坛巨匠厉鹗。清诗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朱则杰对厉鹗如是评价:“整个杭州,几乎凡有风景之处,都有厉鹗诗。在历代描写杭州风景的无数山水诗人中,成就恐怕即以厉鹗为最高。”清代著名学者杭世骏挽厉鹗诗云:“绿杨堤与绿荷汀,吟舫乘闲处处停。料得后来无好句,两湖山色为谁清。”在杭世骏看来,厉鹗一经离去,就再也不会有如他那样的吟咏杭州的绝作佳句了,西湖的绮靡风光也一下子萧索了很多。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即矗立着清代光绪初年重修并定名的“厉杭二公祠”,专门奉祀厉鹗和杭世骏两位文学巨匠。厉麟似的父亲即是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厉良玉。这位金石大家也是杭州西泠印社最早的一批社员,他所作的百寿图享誉海内外,被世界各地藏家所争相收藏。
厉麟似既生于杭州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又簪缨江南诗礼之门,可说是得享西子湖畔天赐之礼,与这座人间天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厉麟似中学时代就读于杭州府中学堂(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徐志摩和郁达夫是同窗挚友。他191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后,即赴日本上智大学留学四年,主修教育与文学。1919年回国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省官费赴德留学生,并在德国先后获得耶拿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与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厉麟似在德国游学达十年之久,除获得法学与哲学学位外,他还修习了政治学、教育学、军事学及英文、法文和俄文,并游历了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荷兰、苏联等欧洲各国。
在德国求学期间,他十分热衷于向西方知识界人士介绍和传播东方文化。他曾加入德国首个“中国学社”。该学社由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创建,致力于帮助西方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厉麟似曾协助学社创办了数种汉学研究报刊,并积极参与主办各类中国文化报告会和展览会。
在留德的十年里,厉麟似结识了周恩来、朱德、林语堂、陈寅恪、朱家骅等一批留德学人,并与汉学家卫礼贤结下了深厚的交谊。甚至希特勒也曾对其赏识有加,并与其合影留念。厉麟似在留德期间积累的人脉,为他日后从事对德外交与中欧交流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0年,厉麟似结束了自己14年的海外求学历程,怀着满腹经纶与满腔爱国热忱返回祖国。学成归国的厉麟似通过蒋介石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自此开始了他在文教、外交舞台上的职业生涯。
中德关系是国民政府前期外交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两国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构成了战前中国政府外交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厉麟似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对德外交中的重要人物。他虽从未在外交部担任过实际职务,但却是国民政府与德国外交关系的主要推进者之一。
30年代,厉麟似曾受聘于国民政府最重要的智库之一——国防设计委员会,任国际组专门委员,为蒋介石提供对德方面的专家意见。
作为蒋介石对德外交的核心人物朱家骅的“左右臂膀”及重要智囊,厉麟似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的存续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沟通中国高层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桥梁人物,并与朱家骅几经曲折,最终促成了德国前国防部长、被世人尊称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塞克特将军的来华,并同意担任在华德国军事总顾问。中德关系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双方在文化、经贸、军事、外交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1935年5月,两国宣布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9-03 09:29: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上一篇:从人文视角解读江桥抗战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